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陶倩語還沒明白她此話何意,就聽到鮑嬤嬤無比驚駭地道:「昭儀!昭儀!大皇子落水——大皇子他——」鮑嬤嬤一句話都說不完整,已經是老淚縱橫。

  「什麼!?」陶倩語登時頭暈目眩,她終於明白曹皇后為什麼會在臨死之前說這麼多話——曹皇后分明就是在拖延時間!

  陶倩語跌跌撞撞地往外跑,摔在門框上時,裝著鴆酒的瓷瓶滾落在了她的腳邊。

  她哭喊著大皇子的乳名向外狂奔時,身後的人和著血淚在哀唱——

  「宮中千門復萬戶,君恩反覆誰能數。君心與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

  *

  後宮大亂之時,喬裝打扮之後的曹嵐正顫顫巍巍地跪在趙太后身前:「姑母託付小女,她深受太后的眷顧,如此深恩無以為報。但她已必死無疑,只怕不能陪您誦經念佛,哀求小女將這一疊她抄好的經書和書信都交給您。」

  「小女也知道自己要引頸就戮,只求太后娘娘平安喜樂,以全姑母心愿。」曹嵐砰砰砰地磕了三個響頭。

  趙太后接過了書信,她神色怔怔,但沒有拆信,而是忽地問道:「舒兒和德姐兒……他們要好嗎?」

  這話來得似是沒頭沒尾,讓曹嵐緊繃的神經都不由得一下僵住了,旋即,她才後知後覺地想到,如今皇帝與玄時舒的處境何其相似。

  他們的正妻一個已死,一個將亡。

  可他們兩人又是如此的不同,這不同大到曹嵐幾乎毫無遲疑地道:「王爺和王妃,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趙太后的眼淚落在了手中的信上:「天作之合,天作之合啊……」

  她喃喃著拆開了曹皇后的書信。

  趙太后只看了一眼,渾身就劇烈地顫抖起來:「他知道!他知道!他怎麼會知道!?」

  第80章 赴京  「令令,我會為了你,拼盡全力地……

  曹嵐震驚而害怕地看著趙太后, 她從來沒見過趙太后近乎癲狂的模樣。曹嵐渾身發抖,忍不住跪著往後挪,試圖遠離趙太后一些。

  「太后, 太后!大皇子落水身亡——」蔡嬤嬤匆忙的腳步和驚愕的聲音打碎了曹嵐的恐懼, 曹嵐茫然地看向門口。她以為她率先聽到的,會是曹皇后的死訊。

  大皇子……死了?

  趙太后如五雷轟頂, 緊緊地攥著曹皇后的信。信皺成了一團, 她的臉也皺成了一團:「造孽……造孽啊……」

  趙太后喃喃地重複著這兩個字,仿佛被抽乾了全身的力氣,再也無法起身。

  *

  趙太后病了,病得很重。

  潿洲王不等皇帝三令五申,聽到消息之後即刻動身,拖著病體親赴應天城。

  然而,潿洲王行程過半,陳諒一方卻明文對潿洲王發出了警告。

  陳諒稱, 蘇顯允既然已經查出曹為刀是真正的通敵叛國的兇手, 可皇帝明知真相,卻遲遲不替攝政王正名,其中內情,潿洲王理當三思。

  潿洲王妃失蹤之時, 曹為刀早就命喪黃泉,他在支葉郡的舊部都被控制了起來, 究竟還有誰能厲害到殺了潿洲王妃一行人?

  而且,如果先前攝政王舊部所為之事, 都是曹為刀所做。可曹家和大長公主、魏家,分明從未交惡,甚至交集都算不上多。那曹家所求為何?僅僅只是一個支葉郡的郡尉?

  再者, 曹為刀身在支葉城,哪兒來的此等手段,還能在天子腳下攪動風雲?

  曹為刀,說到底,恐怕不過只是一把刀而已。

  那,握刀的人,又是誰?

  陳諒的問題無人回答,也沒有人敢回答。

  就連程丞相看著手下傳來的一疊又一疊的有關陳諒之言的密報,也覺得寒氣從脊背攀了上來。

  左長史壓低了聲音:「丞相,如果曹為刀只是一把刀,那他通敵叛國,難道也是握刀人的授意……?」

  左長史光是說出這句話,都已經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甚至都不敢去想,握刀人究竟是誰。

  程丞相沒有說話。他目光晦暗不明地看著疊得像山一樣的密報。當初,陳諒起兵只是為了殺陶實澤,清君側。究竟從什麼時候起,他們還撬動了攝政王案的一角?

  「連你都會做此想,可見陳諒的話有多蠱惑人心。」程丞相拿出空白的奏章,緩緩地道:「如今之計,是趁著重審攝政王案的機會,審查陶實澤在永昌三年倭寇之戰中的失職。以失職之罪殺陶實澤,既平民憤,且無損天顏……」

  然而,程丞相話音未落,右長史就匆匆趕來:「丞相,陶大將軍趁夜突圍,暫時不知所蹤。」

  「他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失蹤!?」程丞相的手一頓,墨水從筆尖滑落,在空白的紙上落下一滴碩大的墨滴。

  左長史瞪大了眼睛,立刻問道:「難道是陛下指示救下陶大將軍?」

  右長史搖了搖頭:「不知道,這是援軍傳來的消息,看奏章的態度,援軍好似也很驚訝。」右長史將奏章交給了程丞相。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陳諒軍和陶實澤交手過幾次,皇帝亦派過援軍。但陳諒軍極熟悉水戰,對潿洲郡等各郡了如指掌,皇帝的援軍出自中原地帶,無法剿滅陳諒軍,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但在此前數次交鋒中,陶實澤都一直在列。想也是,皇帝必然不會想保一個懦夫,陶實澤得出戰,才能證明他問心無愧,也才能證明皇帝沒有錯。所以,陶實澤是不想戰也得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