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川柏低下了頭去:「皇上什麼也沒說。」

  蘇令德的心一瞬就沉了下去。

  第69章 皇子  可憐枝頭鳳,重重鎖深宮。

  潿洲郡的消息傳至應天城時, 千畝桑田已經毀於一旦。不過潿洲郡內,除了因為棲淵河的寧淵大壩被毀導致漁村被淹以外,由於良侯守住了平水大壩, 餘下漁村得以從這場災難之中艱難地活下來。

  趙太后正在宮中禮佛, 聽聞這個消息,她低聲念了一句佛號, 然後才問道:「皇上如何說?」

  蔡嬤嬤先看了曹皇后一眼。曹皇后正跪在趙太后身邊替她串佛珠, 她眼觀鼻鼻觀心,置若罔聞。趙太后也沒有要迴避曹皇后的意思。蔡嬤嬤想了想,便道:「皇上既沒說要處罰良侯,也沒說要徹查寧淵大壩被毀的事。」

  趙太后緩緩地抬起頭來,看著面前的佛像:「如此說來,三十之壽,皇上仍是要大辦。」

  蔡嬤嬤沒敢說話。

  皇上之所以模稜兩可,其關鍵就在於千畝桑田的錢如何彌補。要是能補上, 那良侯自然沒錯。要是補不上, 皇上沒準還需要靠陶家來斂財,也就不會在此時為難陶家。而且,陶婕妤有孕,若是生了皇子, 那陶家只有扶搖直上的份兒。

  德懿宮的小佛堂中一片靜默無聲,趙太后並不感到意外, 她又緩聲問道:「陶婕妤呢?她快生了吧。」

  曹皇后串佛珠的手一頓,但很快又若無其事地繼續忙碌著。

  蔡嬤嬤鬆了口氣, 朝堂之事她不敢置喙,但說到後宮,她卻是有十足的把握:「是, 太醫日日把脈,估摸著就在這兩日。」

  蔡嬤嬤話音方落,門外就想起了急促的腳步聲:「太后,陶婕妤發動了!」

  趙太后騰地一下從軟墊上站起來,她先前的冷靜自持蕩然無存:「快,快去!」

  曹皇后也跟著站起身來,欲扶著趙太后出門。然而,趙太后深看她一眼,叮囑道:「你身子骨還沒養好,不宜操勞。就留在此處,替小皇子祈福也是極好的。」

  曹皇后便鬆開手,恭恭敬敬地低頭道:「謹遵母后的教誨,妾這就祈求陶婕妤……」

  曹皇后話其實還沒說完,趙太后就已經倉促遠去。曹皇后安靜地將話說完:「……母子平安。」

  她這話說完時,已經看不見趙太后的身影。曹皇后便轉身回了小佛堂,繼續跪坐在原處,安靜地串著佛珠。

  她身邊的心腹辛蘭緊咬著唇,壓低聲音道:「皇后,如果……」

  曹皇后無聲地豎起食指壓在自己的嘴唇上,若無其事地繼續串著佛珠:「我只求,峻兒能平平安安地來到應天城,娶個清白人家的小娘子,置幾畝薄產,安定地過後半生。除此,我別無他求。」

  曹皇后串完一串佛珠,恭敬地將它放在香案的玉盤上,然後朝菩薩三叩首。

  德懿宮外守門的嬤嬤悄無聲息地嘆了口氣。

  可憐枝頭鳳,重重鎖深宮。

  曹皇后心心念念的侄子曹峻,早就沉船落水,葬身魚腹了。

  *

  趙太后趕到陶倩語的增成殿時,陶倩語已經進產房了。在聲聲痛呼之中,皇帝焦躁難安地站在產房門口翹首以盼。

  趙太后疾步走到產房門前,看著一盆接著一盆從產房中端出來的血水,連聲問道:「如何了?」

  「陶婕妤是頭次生產,產道狹窄,小皇子怕是難出來。」產婆從產房裡出來,跪在地上對皇帝和趙太后行禮道:「若是有個萬一……」

  產婆話音未落,皇帝已斬釘截鐵地道:「務必保住皇兒!」

  產婆得了令,立刻爬起來轉身回到產房內。

  鮑嬤嬤從陶倩語懷孕起,就被陶夫人派到了陶倩語身邊。此時她也剛從產房出來給皇帝和趙太后行禮。聽到皇帝毫不猶豫的「保小棄大」之後,鮑嬤嬤臉色煞白。但她一句話也不敢說,亦步亦趨地跟著產婆回到了陶倩語的床邊。

  皇帝下達了這個命令之後,緊皺的眉頭比先前反而更鬆快了些。他不再在產房門前不安地徘徊,而是退回到了趙太后身邊:「多事之秋,有勞母后執掌後宮。」

  曹皇后在這樣重要的場合併未出現,但皇帝也顯然並不在意。

  趙太后擰眉看著產房:「皆是為千秋國業。」

  皇帝年近三十,卻連一個兒子也沒有。後宮能立住的孩子也就只有兩個公主。這無疑讓許多大臣憂心忡忡,擔心國本不牢,後繼無人。

  「皇后卻無母后這般覺悟。」皇帝嘆了一口氣,仿若閒話家常一般道。

  趙太后心神一凜,深看了皇帝一眼:「是哀家讓皇后留在佛堂替陶婕妤祈福的。皇上的子嗣綿延是國之大業,有鳳後坐鎮祈福,也更能穩得住些。」

  皇帝深看了趙太后一眼:「看來,皇后在母后跟前做得極好。」

  趙太后回望著皇帝,神色淡然:「皇后向來恭順守禮,日日皆然。」

  皇帝聽出了趙太后語氣中鮮明的維護之意,他唇邊勾著認同的淡笑,眸中卻凝著化不開的寒冰。

  他們母子二人沒再說話,也不知過了多久,產房裡終於傳出來了嬰兒的啼哭聲。

  產婆大喜過望地奔出報喜:「生了生了!母子平安!」

  一個「子」字,讓皇帝和趙太后雙雙大鬆一口氣。趙太后的眉宇總算鬆快了下來,她喜上眉梢地想要進去看看大皇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