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樂道:「也是,這種仙氣飄飄的鳥兒還是得在澤地覓食才能活下來,不過旁人想起它時可不會想到它整天走在泥沼裡頭找吃的。」她說完捧著臉頰看他,「你以後要是功成名就當了什麼大儒,還認不認我這個朋友?」

  容澤不說話。

  後來她與盧家夫妻倆玩得好,一起出去找好吃的好玩的,不到天黑不想回客棧。

  容澤是最不愛出門的,整日留在客棧里看書。她每回出去都會帶些吃的喝的回去送他,然後順理成章地坐在旁邊瞅他看什麼書。

  他要是給她看煩了,就會挑揀幾個話本故事打發她回去睡覺。

  她不耐煩讀書,只喜歡聽故事。

  得虧他讀的書多,要不講那麼一路早就該沒故事可講了。

  日子過得可真快,一眨眼就是三十多年過去了。

  那些事許是都沒人記得了吧。

  太后命人靜坐片刻,讓人吹了燈。

  四周倏然暗了下去。

  許多記憶潮水般湧來。

  太后閉上眼,躺在床上沉沉睡去。

  另一邊,姜若皎兩人踏著月色回東宮。

  太后沒有大礙,兩人心情都輕鬆得很。

  因著見雲開月出,月光宜人,他們便讓提燈的內侍綴在後頭,一邊賞玩著雪月一邊討論著剛才寫了一半的文章。

  等會了東宮,他們自然又一次挑燈寫功課,好趕在明兒上課前把功課通通寫完。

  不想第二日一早,楊峰清他們就帶來個西南的消息,說是鶴慶先生病倒了。

  西南那邊的名醫被開泰帝帶走了不少,陳夫子他們都著急得很,這山長水遠的,也不知東宮這邊能不能派兩個得力的太醫過去看看。

  第113章

  姜若皎兩人都得過鶴慶先生的照拂, 聽聞鶴慶先生病倒了,心裡自然也緊張得很,親自領著人去了趟太醫院, 看有沒有誠心愿意去西南的。

  西南路遠,一來一回得好幾個月,要是被派去的太醫心不甘情不願,又或者身子骨不好經不得奔波,那肯定沒法盡心盡力給鶴慶先生治病。

  見太子夫婦二人親自來太醫院挑人, 眾人自都明白太子殿下對此事的看重。

  鶴慶先生也是當世有名的大儒, 即便太醫院的人都從了醫,也不乏有對他十分推崇的同輩或後生。

  很快有人表示願意跑西南一趟盡全力救治鶴慶先生。

  太子殿下親自選好人, 又想起昨兒周老尚書說的那些事。

  昨兒太后病得突然,他沒來得及和開泰帝細說此事。

  太子殿下對姜若皎道:「你先拿功課去交給太傅, 和太傅說我會晚點到,我得去尋父皇說說麟州的事。」

  姜若皎點頭。

  楊峰清他們知曉太醫馬上就出發前往西南, 一顆心也放回原處, 總算沒那麼擔憂了。

  得知姜若皎要去太傅那邊, 柳春生不免說道:「我們這些天閉門讀書,攢了不少沒解決的疑問, 不知能不能讓我們去向太傅請教請教?」

  姜若皎聽到是他們都沒討論結果來的問題,自然十分感興趣。她爽快笑答:「有什麼不可以的, 師兄你們隨我來就是了。」

  姜若皎命人取了自己和太子的功課,一同前去太傅講學的地方。

  得知姜若皎兩人寫了新策論,柳春生見獵心喜,說道:「要不先給我們看看?」

  姜若皎便把兩篇策論分別遞給他和楊峰清, 剩下的都是些讀書心得, 沒什麼特別之處。

  兩人都是喜歡交流的人, 見有人在前頭領路,竟是一邊走一邊看,看完還把兩篇文章交換過來接著讀另一篇。

  柳春生道:「娘娘與殿下的策論都越寫越好了。」他在兩篇策論里都看到許多自己不曾想到過的東西。

  姜若皎便給他們講了周老尚書的能耐,讓他們閒暇時也可以去周老尚書府上請教請教。

  周老尚書兒女都不在身邊,有幾個年輕後生多上門走動走動挺好,他們這樣的老臣肯定會喜歡柳春生和楊峰清這樣的年輕後輩。

  柳春生也聽說過周老尚書的本事,自是一口答應。

  說話間,三人走到了太傅講學處。

  姜若皎把柳春生兩人引薦給太傅,又言明太子殿下去尋開泰帝的事兒。

  太傅得知太子殿下是為著周老尚書的事去的,點點頭收下姜若皎交上的功課,耐心地給柳春生兩人解答起問題來。

  另一邊,太子殿下很快找到開泰帝。

  今兒不用早朝,開泰帝用過早飯去看過太后,確定太后身體已無恙才去勤政殿批閱奏章。

  聽人說太子來了,開泰帝擱下手裡的奏摺,讓人把太子殿下放進來。

  太子殿下也聽政幾個月了,很多事雖聽不太懂,卻也在心裡留了個印象。

  昨兒聽周老尚書說起麟州之事,他便想到朝中爭持不下的聶家軍問題。

  太子殿下一屁股坐到開泰帝近前,開口便道:「父皇,朝中還沒吵完聶家軍的事嗎?」

  開泰帝抬眼看他:「怎麼?你有什麼想法了?」

  太子殿下老實說道:「我覺得這麼拖著不是事兒,聶家軍為朝廷守土安邊,不能為了莫須有的猜測寒了將士們的心。最近接連幾天大雪不斷,想來草原上天氣也不會太好,他們沒吃沒喝的,指不定又會犯邊了。我們即便不能派兵過去增援,至少錢糧是要給足的。不然沒吃沒喝的,仗還怎麼打、城還怎麼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