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楚王聽了,臉色卻有些凝重起來。

  開泰帝見他不言不語,神色還那般慎重,不由追問:「怎麼了?」

  「臣弟有句幾句話也不知當不當講。」楚王嘆著氣幽幽地說道。

  「我們之間有什麼不能講的,這裡又沒旁人,你只管說就是了。」開泰帝道。

  「那我就當一次小人好了。」楚王道,「皇侄這樣聽侄媳的,怕也不太好。如今有皇兄你在也就罷了,可將來皇侄繼承大統,他還事事聽侄媳的,我們老寇家豈不是也得出一個呂后或武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啊,可不能讓咱老寇家也遭女子竊國。」

  開泰帝道:「我還當是什麼事。你說的這種可能我也考慮過了,若是太子妃當真有那樣的能耐,便是竊國又何妨?你看看過去幾十年天下百姓被糟蹋成什麼樣了,與其把江山交到不愛惜江山社稷、不愛惜蒼生百姓的昏君手上,倒不如讓個女子竊國算了。說實話,若非我僥倖得了許多人支持奪得皇位,這天下興許早就不姓寇了。只要江山久固、百姓安穩,誰又在乎皇帝姓什麼?」

  楚王聽了開泰帝的話,只覺開泰帝占著白得的帝位當真是毫不珍惜。

  要是換成他當了皇帝,一定將這種可能性扼殺得乾乾淨淨。

  瞧這傢伙說的是什麼話?

  什麼叫「不如讓個女子竊國算了」?他敢在別人面前這麼說嗎?

  說什麼為了江山久固、百姓安穩,還不是嘴上說得好聽!

  實際上他就是只想傳位給自己親兒子,哪怕他那親兒子再混帳都不會考慮旁人。

  楚王暗暗咬牙切齒,卻只能擠出笑臉回道:「皇兄這話可不能在旁人面前說,要不然朝中那些個文官不得跪死在勤政殿前?」

  開泰帝想到那些個滿嘴大道理的文官,也覺得頭疼不已。

  開泰帝說道:「我也就和你說說而已,哪會跟旁人說起?你也別和別人提起了,那混帳小子才幾歲啊,哪裡就要考慮這麼多。這不是有我們在旁邊看著?」

  楚王憋了滿肚子火,回到家又聽說盧家兄妹倆遞了帖子,說邀請他參加勞什子詩會。

  想到開泰帝說盧重英與盧家二房隔閡很深,楚王打發人去婉拒的話到了嘴邊又收了回去。

  既然盧重英這麼厭惡盧家二房,那他偏要和盧家二房的人接觸,偏要抬舉盧家二房的小輩,好好噁心噁心盧重英這傢伙。

  盧家那小姑娘也不是不能娶。

  畢竟他手裡捏著他們家那麼多把柄,娶進門後正好可以把人拿捏在手裡隨意揉圓搓扁,倒是比娶別家姑娘方便許多。

  要不然回到府里也要裝樣子,未免太累了。

  楚王拿定了主意,接下來仍是一如既往地與盧家兄妹倆往來。

  開泰帝得知此事,還去和太后討論了一番:「九弟這人就是心軟,上回我與他說了盧家二房的事,他就說上一輩的恩怨不好牽連到下一輩身上。」

  太后也覺有些稀奇:「你說他不想再娶,卻又願意帶個小姑娘玩兒,許是不知不覺就動了心。」太后沒有棒打鴛鴦的習慣,無所謂地道,「要是他當真喜歡的話,讓他娶了也無妨,回頭他總要到封地去的,你舅兄他們就算不喜盧家二房也見不著他王妃,沒什麼大不了。」

  開泰帝覺得有理:「也是,九弟一直很抗拒再娶。他真要喜歡上了就好,哪家女兒都無妨,大不了回頭查出什麼事來我讓人不牽連到他王妃頭上就是了。」

  母子倆討論了一番,都認為這事順其自然就好。

  不過盧重英與盧家二房有嫌隙,開泰帝覺得他受了委屈,找了個由頭給他升了官,直接讓他從侍郎成了尚書。

  盧重英頂著一張年輕無比的面孔成了六部尚書之一,不知羨煞了多少人。

  也有人酸溜溜地攻擊盧重英靠著外戚身份升的官,暗搓搓表示開泰帝這樣任人唯親朝廷遲早要完。

  盧重英對此不甚在意,給他什麼官職他都會好好把差使辦好,實在被罵得厲害大不了回家啃老去。

  家產夠豐厚,父母運道又出奇地好,當起官來就是這麼任性!

  盧重英下衙後心情頗好地回到家中,正要與妻子分享自己升官這個小小喜訊,就見到妻子滿面愁容地坐在那發愁。

  「出了什麼事?」盧重英上前追問。

  盧夫人道:「還不是巡哥兒的事,他在半路上發現趙王家的管事侵占百姓田產,立刻就不走了,留在那兒給人寫狀紙,被人當訟棍給抓了。你快給想想辦法,不然他明年春闈可就考不了了!」

  作者有話說:

  開泰帝:弟弟不想當官,我不能逼他

  開泰帝:弟弟不想娶妻,我不能逼他

  開泰帝:弟弟不喜歡金銀珠寶,我不能送他這些俗物

  開泰帝:當個好哥哥可真不容易啊

  楚王:?????

  第101章

  訟棍這詞兒叫許多人又愛又恨, 地方官員對他們簡直深惡痛絕,因為他們總會挑唆百姓提起訟事,藉此謀取利益。

  普通訟師想要不被打成訟棍, 首先得在當地有點人脈,接著為人要圓滑懂變通。

  這樣的訟師百姓想要請是請不起的,所以一般百姓都是能私下解決就私下解決,等閒不會跑官府狀告別人。

  眼下天下才平定沒多久,各地官員都希望自己的任地平安無事, 別成了殺雞儆猴故事裡的那隻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