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開泰帝道:「哪裡的話?這麼多兄弟里就我倆最親近。來,一會留下陪我用了晚膳再出宮去,我們兄弟倆喝上兩杯鬆快鬆快。」

  第77章

  太子殿下跑回東宮, 與姜若皎說起開泰帝讓他去賑災的事。

  姜若皎聽完太子殿下的考慮,也不知該不該誇他有自知之明。

  這樣也挺好,至少他知道自己做得成什麼事、做不成什麼事。

  姜若皎道:「你能去, 那當然是你去最好。你一般來說,確實是誰辦事就該誰得好名聲,可這種會籠絡民心的事不是誰都能出面的,要是舅舅自己去辦這件事,旁人會覺得父皇重用外戚, 對舅舅群起而攻之。」

  太子殿下哪裡想得到這麼多彎彎繞繞, 聽了以後冷哼了一聲:「別人把事情辦好了,他們還說三道四是什麼個道理?」

  姜若皎道:「不是誰都和你一樣覺得誰能辦事就讓誰去辦, 許多人做事都是有私心的。遠的不說,就說前太后扶持自己母族, 廢帝重用貴妃娘家,讓無德無能的人身居高位, 弄得朝野上下烏煙瘴氣, 賢臣良將都被驅逐出去, 剩下的全是奸臣佞宦——如今回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或多或少都曾受過迫害,他們會過分警戒也很正常。」

  太子殿下聽完姜若皎的分析, 又想到那些顫巍巍的白髮老頭兒。他嘆了口氣,抓過姜若皎的手捏著玩, 口裡埋怨道:「當太子可真麻煩!那我們就該和舅舅一起去清平縣對吧?」

  姜若皎道:「對,能去自然是去看看最好。」

  太子殿下不比開泰帝,開泰帝像他這麼大的時候就被扔進軍中操練,後來更是常年和士兵們同吃同住, 去過的地方不少、吃過的苦頭也不少, 見識過足夠多的民間疾苦。

  像太子殿下這種富貴堆里長大的, 要是什麼都不懂就直接上位,很容易被人欺瞞或者慫恿。

  這也是姜若皎哄他多去外面看看的原因。

  現在開泰帝還年輕,朝堂中的是一時半會還不需要太子殿下去操心,理當自己多學點多看點,省得以後成了講出這種話來「何不食肉糜」的昏君。

  開泰帝想讓太子出面去賑災出乎姜若皎的意料。

  這種機會他們自己去要不適合,可既然開泰帝自己開了口,姜若皎覺得還是可以去試一試的。

  姜若皎淺笑著補了一句:「當然,你若是怕辛苦,那就不去好了。」

  太子殿下一下子被激起了鬥志,不以為然地說道:「我有什麼辛苦的,不就是把賑災用的錢糧運過去讓人分給百姓嗎?這點小事我肯定可以做好的,何況還有舅舅在呢!」

  姜若皎道:「既然是要辦這樣的正經事,我卻是不能一起去了,你有什麼事一定要與舅舅商量著來。」

  太子殿下道:「有什麼不能一起的,你如今可是太子妃了,與我一同出去有什麼不對?你騎射也不差,又不會拖後腿,再說了,就你以前抄著掃帚追著我打的勁頭,說不準危急關頭還得你來保護我!」

  姜若皎:「…………」

  太子殿下腰間的軟肉被狠狠掐了一下,引得他又嗷叫一聲,跳起來嚷嚷說要與姜若皎這母老虎勢不兩立。

  小夫妻倆打打鬧鬧一會,才坐下來商量去賑災的事。

  既然他們主要是去安撫災民的心的,那就得正正經經地去,不能微服出巡胡搞瞎搞。

  他們手上還有個種苞米的計劃,得從這些受災的縣裡頭挑一個來當試點的地方。

  姜若皎派人去討了些災情資料來看完,對太子殿下說道:「我覺得清平縣就挺適合。」

  太子殿下一聽,這縣名有點耳熟。他警惕地說道:「你莫不是想著那個和尚,才選的這個縣?」

  姜若皎氣結。

  姜若皎道:「清平縣叫這名兒的時候,清平的祖宗怕是都沒出生,你怎麼就把他們想到一起了?」

  太子殿下才不覺得自己有錯,理所當然地說道:「名兒一樣,我想到了不是很正常?」他伸手抱住姜若皎,下巴擱在她肩膀上,手掌有一下沒一下地摸她肚子,嘴巴還不忘叨叨一下那個十分居心叵測的還俗和尚,「我是男人,比你懂男人在想什麼,他一定早就已經喜歡上你了!」

  姜若皎從不覺得自己配不上誰,卻也很有自知之明,知曉自己絕非那種能輕易讓人傾心動情的世間絕色。

  對於太子殿下一天到晚懷疑這個懷疑那個這種事,她一直都覺得他簡直得了妄想病。

  姜若皎道:「他不過是母親生病才還俗來我們食肆里討生計,你別老往亂七八糟的方向想。」她抬手敲了敲太子殿下擱在自己肩膀上的腦袋,「你就這麼喜歡往自己頭上戴綠帽兒嗎?」

  太子殿下冷不丁被她敲個正著,抬手捂住自己腦門說道:「我才不喜歡,我這是就事論事!」他越想越覺得光自己挨掐挨敲太虧了,又把人抵住親了上去,兇狠地想要親回本。

  姜若皎由著他鬧騰了一會兒,才和他說起選擇清平縣的原因。

  其他縣受災沒那麼嚴重,秧苗沒有全面旱死,補種起來挺容易,很多人可能不太願意換新糧種。

  百姓一年到頭就等著秋天的收成下鍋,哪裡願意冒那麼大的風險?

  就算太子表示願意兜底,他們心裡也不一定會樂意,甚至會生出許多怨懣來。

  清平縣受災最嚴重,且那地方本來就旱地多、河流少,種其他作物產量也不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