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清平這種情況旁人沒法說什麼,她能做的也只有給他發份工錢罷了。

  姜若皎打發姜映雪回後院看書去。

  姜映雪也就是看到清平有些好奇而已,聽姜若皎提到看書馬上又緊迫起來,乖乖回書房做功課去。

  等前頭熱鬧起來了,她才小心翼翼地取出壓在書袋最底下的一封信,展信看起了上頭的回信來。

  這已經是他們往來的第五封信了。

  一開始是她說明家中遇到變故休學的事,後來那邊很快回了信,說家事要緊不必道歉,接著又和過去一樣與她分享起進來讀的書,與她探討讀書時遇到的疑問。

  最初姜映雪根本看不懂那邊提的問題,不過她每次拿那些問題問姜若皎都能得到解答,慢慢地也就安心地和對方通起信來。

  哪怕現在看那邊的回信仍有些吃力,姜映雪看到那熟悉的字跡時還是滿心歡喜,就算要多看許多書也一點都不覺得累。

  偶爾她還會偷偷翻看姐姐的讀書札記,帶著姐姐發現的問題去把書讀完了,才寫到信里與那邊討論一番。

  不知不覺間年關越來越近了,姜若皎領著姜映雪和清平兩人出去採購年貨。

  有了清平在,驢車就歸他了,姐妹倆在前面買,他在後面接了往驢車上放。

  離開寺廟大半個月,清平腦門還是光禿禿的,走到外頭很是搶眼,大夥都知道姜家食肆多了個和尚幫廚。

  見姜若皎平日裡表現得坦坦蕩蕩,眾人說閒話的心思也就淡了。

  這和尚長得也怪俊的,要是當真還俗入贅姜家也未嘗不可。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姜家沒長輩可做主,人姜老闆自己挑一個順眼的夫婿也沒什麼!

  與此同時,寇世子也在酒肆中與狐朋狗友小聚。

  寇世子最近又和他的狐朋狗友們好上了,主要是他也沒別的朋友,絕交了幾天就覺得百無聊賴。

  汪鴻才他們輪流過來說好些天軟話,寇世子很快便忘記上回的不愉快,又與他們天天出去浪蕩。

  這日他們坐在酒肆臨街的雅間內,一干紈絝照常趴在窗沿看街上來來往往的美人。

  寇世子正喝著小酒,就聽汪鴻才道:「那不是姜家姐妹倆嗎?」

  寇世子來了興致,擱下酒杯湊過去一看,果真看到姜家姐妹走了過來,背後還跟著那輛熟悉的破驢車。

  只是牽著驢的人不再是姜若皎,而是個臉生的光頭和尚。

  汪鴻才在旁邊說道:「聽說這和尚要還俗入贅姜家,也不知是娶姐姐還是娶妹妹。」

  寇世子聽了這話,心裡不大高興。

  他又看了那光頭和尚幾眼,只覺這光頭和尚長得賊眉鼠眼,一看就不是好人,姜若皎莫不是被他騙了?

  要知道這些個當和尚的,個個嘴上說著我佛慈悲,實則很多都唯利是圖,騙起香油錢來可狠了。

  姜若皎到底只是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哪裡知道世間險惡!

  思及此,寇世子哪有心情繼續喝酒,和汪鴻才他們說了聲「你們玩,我先走了」,就風風火火地下樓追姜若皎三人去了。

  姜若皎正和妹妹挑選著寫春聯用的紅紙,她們貼大門的春聯和貼房門的春聯大小不一樣,所以需要攤主給她們現裁。

  攤主也不嫌麻煩,熱情地取出小刀給她們裁剪起來。

  姜若皎正準備挑揀幾個紅封一併買了,卻見寇世子風風火火地跑了過來,引得其他人一陣側目。

  「世子也要挑紅紙嗎?」姜若皎側身護在姜映雪面前問道。

  寇世子哪裡要挑什麼紅紙,可對上姜若皎含著疑問的眼睛,忽然又問不出「你是不是要招和尚入贅」這種話來。他乾巴巴地說道:「對,我沒買過,你說買什麼好?」

  姜若皎道:「這都是我們尋常人家用的紙,不適合用在王府。」

  寇世子口齒忽然就伶俐起來:「你們家用得,我們王府怎麼就用不得,書上不都說什麼『與民偕樂』嗎?」

  姜若皎聞言倒是有些意外,訝異地道:「沒想到世子還讀了《孟子》。」

  「與民偕樂」是孟子的重要思想之一,意思是古代賢明的人都不是獨自享樂,而是與百姓一起快樂,所以他們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寇世子哪裡知道什麼《孟子》,根本就是聽別人提過一嘴而已,不過他堅決不願意被姜若皎瞧扁了。他得意洋洋地說道:「那是自然,我看過的書可多了。」

  姜若皎便問寇世子要買幾張、貼在哪些門上。

  寇世子還沒這麼挑過東西,聽姜若皎一問頓時來了興致,把自家可以貼的門都數了一遍,林林總總算下來還真不少。

  眼看寇世子爽快地讓人掏錢買紙,其他攤位的攤販頓時也熱絡起來,紛紛向寇世子推銷起自己的東西來。

  寇世子平日裡都是去店裡買東西或者直接掌柜直接把好貨送上門讓他挑的,何曾見識過這麼熱鬧的陣勢。他眼珠子一轉,指著姜若皎說道:「她買什麼,我就買什麼。」

  姜若皎本來覺得寇世子被人包圍還挺有趣,沒想到寇世子居然還能這麼禍水東引。

  不過有寇世子在,再奸詐的奸商都不敢瞎抬價了,對她而言也有好處。

  姜若皎沒太在意周圍的議論之聲,按照自己的採購計劃一路買了過去,直至把驢車買的滿滿當當才結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