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活到老學到老,不是結業就萬事大吉。皇上專心把大明教育改革的事兒辦好,在早朝上,和滿朝文武一起商議,如何提供教育質量。

  「如何要好的老師付出有回報,如何要學院儘可能地教育每一個學生,而不是單純的識字教學,重點培養,重點放棄……諸位愛卿,有建議儘管提出來。朕認為,大明的老師,不可能每一個都是聖人,但要儘可能地去做聖人。」

  大臣們各個發言。

  「皇上,以前的老師,都是有一定歲數,一定閱歷,自願做老師。如今的老師,是統一培養,呆在學院裡,自己都不懂一些事情,又年輕……臣知道大明缺老師,這是無奈之舉。臣建議,這些老師,以後還需要繼續學習,不能放任。」

  「皇上,學院裡為了培養一個狀元出來,集中資源給好學生,這是必然。但這個度,需要把握。好學生更好,不好的學生變好學生,這才是學院和老師所為。」

  「臣附議。學院和老師,那是培養國家的未來。如果學院和老師不用心,那麼培養出來的學生,必然也是不用心。學生不知道用心,大明危矣。」

  「皇上,有關大明的家長、老師、學院、學生……一起配合更好地學習,臣認為,應該繼續研究、討論、提出系統方案……」

  皇上一一聽著,暗自點頭。

  大明的父母們,大多不知道怎麼配合,需要朝廷管一管。

  而大明的未來,不能是一批又一批精緻利己主義者,這個源頭,要從學院和老師開始抓。

  小報上,全方位地宣傳,大明缺老師,大明那些好老師教書育人的故事。

  還有一些世家大族培養孩子的,適合大多數父母的普及方法。

  大明各方人士,看完皇上在老師學院的講話,一起沉默。

  再看這些小報,更是沉默。

  大明的世家大族才多少?他們大多數人,都是,我們父母辛苦養家,花銀子把你們送去學院,你們好好學習,學習不好老師你該打就打……從來沒想過自己的責任。

  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烙印在孩子身上的,不光是那份血緣。

  可除了世家大族自有養孩子的方法,一般人家,真不知道怎麼養孩子,在他們小的時候,有的飯都吃不飽,自己怎麼活下來的都不知道,自然也不知道如何做一個更好的父母。

  父母們沉默,孩子們也沉默。

  有父親天天醺酒的孩子,抱著小報哇哇地哭,哭得要人心酸。

  朝廷上也是。

  不說桂萼、夏言這些官一代,嚴世蕃、陸炳這些老天爺賞賜天賦,環境好知道努力的,都感嘆不已。

  章懷秀想起自己的孩子,大哥的孩子,大舅兄的孩子,按按太陽穴,滿臉滄桑地說:「做長輩,也是一門大道藝術。」

  嚴世蕃苦著臉:「比做官還難。」

  常紹一臉挫敗:「比打仗還難。」

  楊博自覺應該幫一幫好友們,又生怕他們多想:「你們誰家需要,我家裡有四個老嬤嬤要養老……」

  「需要!」

  「需要!」

  除了小侯爺常紹,在座的都需要。論世家,華夏比楊家還古老的,沒幾個!

  楊博因為他們的態度放下心來:「暫時就四個。我以後給你們注意著。這些老嬤嬤,也可以一邊養老,一邊培養幾個下人。」

  眾人都明白他的心意,一起道謝。

  一起看小侯爺常紹。

  小侯爺常紹特為難的模樣:「我們家,雖然也一百五十年了,可那不一樣。我小的時候……」發現好友們要圍毆他,立馬改口,「行行行。我去看看家裡的一些品性好的老僕,看哪一個願意出去。」

  嚴世蕃黑著臉道謝:「感謝小侯爺。」你就再如何也一百五十年了,你這話說的,我這官二代要跳河!

  章懷秀咬牙切齒:「感謝小侯爺。」你聽聽你這堂堂一個侯爺,凡爾賽的!

  陸炳嬉皮笑臉:「我這芝麻小官的官一代,好歹把孩子拉扯大就行。」聽聽你說的,雖然也一百五十年了……

  小侯爺常紹厚臉皮,面不改色:「你們有沒有感覺到,一點點奇怪?皇上對大明教育的態度?」

  一夥兒好友你看我,我看你,一起點頭。

  皇上在這些孩子們的身上,看到他自己。

  皇上也才十六歲,一個大孩子,很自然地代入他的老師們和他。

  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的皇上,理直氣壯地認為,大明的老師們,都應該和他的老師們一樣好。大臣們不敢說皇上你的老師那是大家,全大明也就那麼幾個,只能去盡力辦。

  楊博提出不同意見:「可能皇上意識到了,可是皇上給予他們信任,相信大明的老師們和學生們可以做到更好。信任,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我們也應該信任。」

  一夥兒好友反應過來,又是你看我,我看你,一起沉默。

  皇上聰明,豈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信任是徐景珩身上的特質,皇上學不會,但皇上還是下意識地,去用了。

  月朗星稀,清風徐徐,皇上躺在太液池的荷葉上,舉著一個酒葫蘆,一個人喝酒。

  南京,老魏國公收到皇上的來信,和兒子徐景瑛一起喝酒。

  雲貴,王守仁收到皇上的來信,和自己的兩個弟子一起喝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