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的眼裡,有一種安靜,滿天的萬千星子,璀璨冷漠地看著人間,自在地閃爍光芒。

  呂柟看懂了,也聽懂了——這天下,兩京十三省的大明,一億四千萬人,有多少讀書人?不讀書,就不是人?春秋時期以前的夏商周,都不是人?

  人類總是以為自己在進步,比古人進步。若真的進步,何苦抱著兩千年前的文化不放?

  呂柟驀然心口一窒,定定地注視他,目光裡帶著一種痛苦和無助,深沉無助。

  「都知道,孔聖人的偉大,在於教學,寓教於樂,有教無類,不是他的一個字一句話……以前呂某也一直不明白,為何從春秋時期到現在,一代代人都意識到,孔子之學不適合華夏,為何還要尊孔?

  為何道學不達田間地頭,在儒釋道三家的爭鬥中,始終處於下風?」

  呂柟苦笑:「因為孔子之學更符合國家學、權利學,更符合複雜的人性……這是基於人性的基礎上,對生靈最大的哀憫。」

  「……一代代不是不知道,然無能為力。要修道,要先吃肚子。人人都吃飽肚子,吃的乾淨雅致,不難,也太難。用儒學好,老百姓只要不鬧事,有一口飯吃不全餓死,那就可以……這也就是儒釋道三家合起來的,『致君王如堯舜,使萬民免饑荒』。」

  免饑荒,不是吃好喝好。

  人的世界,和獅子、螞蟻的世界一樣,和這天下各地方的建築一樣,等級分明。

  為什麼說華夏儒釋道三家結合的文化最好,為什麼說華夏文化是地球東方的最好?就因為華夏文化中的,這份對底層的哀憫。

  佛家——老百姓餓死也沒事,修下輩子。所以印度也摒棄佛家——底層老百姓都餓死了,中上層的日子怎麼過?印度的婆娑教——乾脆直接劃分人等,要下等人都死心塌地地,期待投胎過下輩子。

  他說著說著,想著想著,一句話卡在喉嚨,導致他的聲音略乾澀。

  他的眼裡也有了那份哀憫,也有一種誕生於這份哀憫的光亮。

  「皇上好,大明盛世可期。大公子知道,唯一可以和華夏文化類比的是,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八股科舉再不好,也給於底層百姓一個希望。皇上改革科舉,只添加工科考試,不廢除八股科舉。為什麼如今要動張家和孔家?」

  「大明倫理和道德的一部分動盪,『父傳子子傳孫,父以子榮,子以父榮……』無以為繼,綱常何在?

  下官知道心學好,江南大部分文人都喊著解放人性。可他們,哪一個真正懂心學?長此以往,道德何在?」

  呂柟認為,王守仁那樣的完美人,天下壓根就沒有幾個。

  山裡的獅子一出生,就有出身、教育、體力智力心力的不同,人類也一樣。

  學儒家,只學會精緻利己,哪裡記得「天下萬民」的大道?

  學理學,只學會釣名沽譽的雙標,哪裡還記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寬容?

  學心學,只學會躺在祖先的名頭下,父輩留下來的土地租稅上,可勁兒揮霍銀子,天天泡在酒肉池林里,無視人間疾苦……,何來性靈之明?

  「聖人哀憫天下人,皇上是不出世的明君,大明人即將做到『免饑荒』,甚至吃飽肚子,讀書進學,這不是很好?哪裡不夠好?我知道大公子要天下人都開啟智慧,如何可能?」

  皇上、文老先生……一大伙兒人,魏國公、南京的文人大家,一夥兒人,都圍在亭子周圍,都等徐景珩的回答。

  徐景珩的聲音,清冷孤寒,仿若冬天裡大雪中的梅花幽香。

  「徐某相信,『人心富貴、人性繁華』。大明人,都很好,都很可愛。

  很多人說,人心莫測,人性自私。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認知,我們聽不同的聲音,容納不同的聲音。徐某個人的看法,人有體力智力心力的不同。但是,若在相同的環境下、教育下,這個『不同』有多大?」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虛空中,飄忽悠遠、深邃不可見。

  「自古以來,聖人幾個?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體力智力心力相差無幾。」

  諸位歷經人事滄桑,還有這份公心,不就說明人性的好?所有忽視人本能中的複雜性,去說人心莫測、人性自私,都是耍流氓。

  和之前有人鼓吹秦始皇一樣,利用百姓慕強的心理,辨別能力不高,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有人,聽得愣住。

  大公子,對人心看得太透,叫人有一種靈魂chi裸裸地,站在朗朗乾坤下,所有的小心思,都無所遁形。

  唯有皇上重重點小腦袋,默默地想:「興王就是大流氓。興王自己自私,就說天下人都自私,好像這麼說,他就沒有錯兒一般。」

  「秦始皇殺人,他是皇帝,當然殺人,我要是皇帝,我也殺人。秦始皇修長城,應該,六國俘虜當然去出苦力……弱者就是活該,敗者就是活該,這是大明人該有的想法嗎?酷吏迫害百姓,也是應該?

  貪官貪贓枉法的時候,一句『人都是自私的』,安慰自己。惡人損人利己的時候,一句『人都是自私的』……理直氣壯。導致老百姓也說『人都是自私的,不怨貪官貪財,不怪惡人做惡事……』

  這些,提前獲得利益者,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發明的病毒,於國於家,都是大害。卻大行其道,是何原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