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上一句「徐景珩,朱載垣養你啊。」憋在肚子裡——「昨兒的藕湯好,今兒還用藕湯啊?」

  「好。」

  !!!

  聲音毫無波動。皇上不甘心,大眼睛閃閃發亮,使勁做出無聲的表達——快夸快夸!徐景珩看一本書,頭都沒抬。

  皇上憋氣。

  「……夏天燥熱,徐景珩昨天喝酒,今天不能再喝酒哦。」

  「……好。」

  「……遺產稅不好施行,家天下帶來的貧富差距永遠得不到緩解啊?」

  「慢慢來,總有辦法。」

  皇上一夜暴富的小小懵,蕩然無存。

  一臉「滄桑」地看一眼天上的大太陽,自個兒跑湖裡挖幾顆藕燒湯,跟著大廚學做四個藕菜,薑汁老醋拌藕片、醋溜藕片、荷葉羹……看著徐景珩特給面子地用兩碗湯,還吃菜用小半碗米飯,感動的眼淚汪汪。

  可這只是一個開始啊。

  飯後散步,七月末午後的太陽光灑在徐大公子的身上,人和太陽一樣安靜:「世人說:『世人畏果、聖人畏因。』皇上何解?」

  皇上大眼睛瞪圓。

  他完成這麼大事兒,徐景珩不光不誇他,還考他!皇上表示他要生氣。

  氣鼓鼓的皇上,好似夏天的一隻小青蛙。

  晚上臨睡前,徐景珩拿過書籤,放好書本,還笑,還伸手捏捏皇上的胖臉頰:「他們都是大明人,大明的世家有今天的規模,原因太過複雜。首先是,歷朝歷代的皇家對孔家的利用。」

  皇上小小的心虛:「朱載垣代替憲宗皇帝,再下一個罪己詔。」

  「皇上掌握別人沒有的力量,皇上聰明。但皇上要記得,對天下人,要誠。」

  皇上小胖臉一紅:「知道~」

  「孔聖人的七十二學生,人稱七十二賢士,多為春秋各國高官棟樑,為儒家學派延續輝煌,卻只有顏回習得孔子真傳。顏回早逝,孔子感嘆後繼無人,天亡孔學。為官最好的子路死於戰亂,孔子哭天下無道。

  春秋記載不多。臣的理解,孔子生活在最為講究宗法禮制傳統的魯國。禮定天下的周王朝名存實亡,諸侯間爭戰不斷,王道哀,禮義廢,政權失,家殊俗……人的精神和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殘。

  這些也是構成老子、孔子、墨子、孫子等等聖人,各種思想出現的條件……」

  徐景珩細細地說,自己對聖人之學的理解。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聖人們的最高理想,應該都是類似於堯舜禹大同:大道暢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矝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陰謀欺詐不興,盜竊禍亂不起……

  「小康」是孔子提出的,較低目標。

  大道隱沒,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與這種貧富不均、貴賤不等相適應的,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倫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城郭溝池以為固,謀用是作……

  是為禮、仁、信、義。

  「世人都說,孔子如何,其後人如何。孔子的先祖乃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大周初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皇家後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的親兄長、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

  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取姓孔,稱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栗邑。到孔子的父親叔輩,一家人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也就是山東曲阜,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他的目光落在皇上的身上,和窗外的月光一樣安靜。

  「孔家,本就是皇族、世家大族。文字知識,本就是壟斷於上層的巫祝和國君大臣。孔子偉大,是因為他教學,給天下所有人一個讀書開蒙的機會。其他的聖人,墨子、如來佛祖,都是。」

  上層人用陶罐煮豆子,下層人為了一口吃的,去做奴隸。

  上層人開始享受,下層人有了平民身份。

  夏商周的國君,變成漢唐宋元明的歷代帝王;巫祝變成佛道,大臣還是大臣。

  而孔子活著的時候,沒有國君採納他的主張。

  孔子要去世的時候,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嘆息說自己的主張不可能實現。

  魯哀公十六年,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於魯城北泗水岸邊。不少弟子為之守墓三年,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魯國人從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

  魯哀公親自前來祭祀孔子,孔子的故居改為廟堂,孔子受到人們的奉祀,開啟歷代君王和孔子後人的複雜關係。

  皇上明白徐景珩的話,撲到他懷裡耍無賴:「我知道,我下詔書,肯定孔子的功績。」

  「乖。」

  「???」

  皇上抓耳撓腮地想了一會兒,鼓著腮幫子:「朱載垣要取其上,用大同的理想治理國家,取得高於、等於『小康』的大明。」

  用「禮、仁、信、義」這般低的標椎治理國家,那可不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孫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一代明君唐太宗《帝范》:「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