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臣們一看勛貴外戚不依不饒的態度,六位閣老的態度,都認識到事情嚴重,哭聲那個悲戚。

  無他,這世上的爭鬥就是這樣,一方強勢一方就弱勢,或者心裡頭犯嘀咕——難道勛貴外戚的動作,有指揮使背後的示意?還是皇上的暗示?

  人嘛,不怕青天白~ri的沒有鬼,就怕自己嚇自己。越想越膽寒的文臣們,又一起看他們的主心骨,六位閣老。

  六位閣老的臉色,已經黑得可以拿毛筆蘸墨汁兒。

  六位閣老事先都隱約意識到勛貴外戚們的動作,魏國公不北上,他們都沒有那個膽子,可魏國公來了,一番安排,還有活著的指揮使給他們撐腰,他們就要報復。

  你們文臣不是要土地改革嗎?好啊,一起改革啊,誰怕誰?

  六位閣老不用看,也可以聽到勛貴外戚趾高氣揚的無賴模樣——來啊,來啊,互相改革啊。

  六位閣老心裡大恨,不想上魏國公的當,又不能不管,就覺得這些勛貴外戚都是大明的蛀蟲,就不應該給他們翻身的機會!

  毛閣老的脾氣最直,第一個沒忍住:「皇上,大明科舉之人,占據的土地不多。所謂的多,應該是……」他狠狠地一閉眼,終是說出來:「是因為,大明一百五十年來,三年一次科舉,加歷次恩科,秀才、舉人、進士,太多太多。」

  皇上聽到這裡,眼裡多了一分讚賞,敢於說出來,可。文臣們因為毛閣老的態度,精神一振。皇上又看向勛貴一方。

  定國公正沉思。不防黔國公沐紹勛看一眼閣老們,給皇上躬身行禮,朗聲一笑:「皇上,臣記得,正德十六年至今,舉人大概是優免一百畝至兩百畝,各個省份不同。江南土地少人口多,江北土地多人口相對少,雲南讀書人少,大多山地。

  然而,大明兩京十三省,卻是江南最富裕。

  皇上,臣一路從雲南到北京所見,這土地,並不是最名貴的財產,臣不明白,何苦護著不放?」

  慶陽伯夏臣一聽,也再次站出來,臉漲的通紅:「啟奏皇上,皇上,臣有一言。皇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臣不明白。臣不懂,臣打小兒讀書,只知道讀書明理,從來不知道『書里有顏如玉,書里有黃金屋』。

  皇上,讀書人不會經營家業,不懂經濟,那臣更不懂,讀書人會什麼?」

  !!!

  !!!

  皇上看他們一眼。

  所有人都看他們。

  黔國公沐紹勛,洪武孤兒,太~祖皇帝和馬皇后的義子,黔寧王沐英之六世孫,今年二十歲,正德十六年襲封黔國公,佩征南將軍印鎮守雲南。五年來,他不光長得越發魁梧英俊,腦袋也是勇略過人,平定雲南緬甸亂局,降服地方土司,尤其是配合彭澤在雲貴的行動,穩定滇黔局勢,功勞很大,性格也傲氣。

  慶陽伯夏言,今年也不到四十,一成年就是註定的外戚伯爺,不光有御賜土地,還有外戚俸祿,掛名錦衣衛的俸祿。

  就連皇上都認為沐紹勛、夏臣,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更何況其他人?

  奈何勛貴外戚們就是有這個傲氣。外戚們尚且因為「裙帶關係知道尷尬」,勛貴們卻真真是傲得很,大明開國一百五十年,能堅持到現在的勛貴,哪一個簡單?

  一時間,文臣武將的目光都落在他們的身上,就是那神童二十歲中進士,也忒嫉妒,忒痛恨。

  勛貴外戚們:「!!!」腦袋揚的更高。氣得定國公連連咳嗽,就覺得徐景珩從來不上朝太對了,這勛貴裡頭一窩兒年輕人,細皮嫩肉的,忒拉仇恨。

  武定侯郭勛也覺得,這兩個人再次冒頭,那就是幫倒忙,可沒辦法,自己人,只能護著:「皇上,臣認為黔國公說得對。大明的讀書人,截止元和四年,一共錄取五十五萬。江南讀書人多,年年為了一個秀才搶破頭,年年上書增加名額,朝廷一直不同意。

  皇上!我大明的人口,眼看要突破一億五千萬,這對比,何其之小。可是,明明江南的土地最少,可卻最富裕,這為什麼?大明的讀書人不懂經濟,不會造大船大炮,讀書都讀到哪裡去了?那農人種地,匠人做工,商人跑商,武人打仗,讀書人,就讀書?」

  武定侯郭勛的言外之意,那青樓楚館都出賣皮肉,你們做了什麼?我呸,就會讀書??

  皇上人小沒聽懂。滿朝堂的讀書人聽懂了,都在心裡大罵。禮部尚書沒忍住,站出來,義憤填膺:「皇上,讀書有用無用,各說各有理,端看個人。大明需要讀書人,大明武將打天下,文臣治理天下,只能通過這個方法鼓勵天下人讀書。」

  皇上目光一閃。果然,定國公再次站出來:「皇上明鑑。禮部尚書這話,臣也認同。治理天下乃是大事,大明的精英人才都匯集於科舉,此乃必須。然臣不明白,臣理解讀書人,理解大明的需要,為何讀書人不理解其他人?

  我們大明的工匠,大明的農戶們,就不是大明需要的嗎?」

  「皇上,臣認為武定侯言之有理。讀書人再重要,也不能做了全天下人的活兒,總要給天下人一個活路兒!」

  !!!

  !!!

  !!!

  六位閣老就感覺口中腥甜。

  皇上嘴角上挑,眼睛微微眯起。

  定國公強撐住,站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