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皇上……張公公說皇上和幾位大人起了爭執,請娘娘快去看看。」
顧鸞一怔:「緣何爭執?」
「張公公沒說。」燕歌邊答邊扶她起身,顧鸞坐到妝檯前理了理妝容就出了臥房。
此行所用的行館乃是當地富戶獻出來的宅子,規制自不比皇家行宮,格局只是尋常大戶人家最長見的前宅後院。
楚稷與官員們議事的地方在前院的書房,顧鸞一路尋過去,果然一進院門就覺院中氛圍肅殺,四下林立的宮人們都死死摒著息、低著頭,見她到來才稍稍鬆了口氣。
顧鸞未在院中多作停留,逕自推開了書房的門。門聲吱呀一響,屋中幾人都看過來,幾名地方上的官員並不認識她,但兩名朝中隨出來的重臣起了身,朝她一揖:「佳妃娘娘。」
話音未落,顧鸞就看到他們臉上更陰了一層。想想宮中從未停歇過的議論,她趕在他們指責她身為後宮不該干政之前先行開了口:「諸位大人位高權重,當公私分明――在這個地方,我是皇上的御前掌事女官,不是後宮的佳妃娘娘。」
二人皆一怔,顧鸞不等他們反應,提步進屋,立在了楚稷身側。
她知道張俊請她過來多有拖她「勸架」的意思,可這個場合她卻不好貿然開口,需得先聽一聽究竟出了什麼事才好。
一來二去,顧鸞很快聽懂了,楚稷竟是想占下周遭幾處村鎮,有些用來籌建行宮,有些拿來練兵。所涉之處的百姓皆需遷走,足有好幾萬人。
這般舉動多有些昏君意味,在座幾位官員雖按捺著不敢發火卻也早已面色不善,變著法子來來回回地勸他。
有人說何必非用那幾處村鎮?這一帶水土風貌都差不多,無人居住之處有的是,可由戶部來細細挑選,擇一風水寶地來用。
楚稷說:「可朕就看上這幾處地方了。」
又有人說,如此讓百姓們背井離鄉,必要花不少銀錢加以安置。若挑無人之處,將這筆錢省下來多好?
楚稷還是說:「可朕就看上這幾處地方了。」
幾位朝臣臉都綠了。
如此又一直僵持不下了一個時辰,君臣間並未能有結果,幾人見天色已晚,只得先告了退。
楚稷擺出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淡看著他們退出去,等到房門關上,抬了下眼皮:「坐。」
顧鸞左右看看,直接坐到了他膝頭。
楚稷笑一聲:「不用哄我。」
「我不哄你。」她摟住他的脖子,「我就是站累了。」
說罷她就真只在他懷中倚著,一個字也沒再說。
這般靜了半晌,楚稷倒有些忍不住了:「你不問問我為何突然這樣?」
「你若想說,就自己告訴我;若不想,我問了你還要編謊話騙我,倒犯不上。」她說。
他一哂:「不怕我突然變昏君啊?」
「能說出這句話,就知道你不會。」她舒了口氣。
況且也沒有人真的會「突然變昏君」。
方才她邊聽邊回憶,首先便是想上一世時認識的那個他有沒有在江南建過行宮。答案是應該沒有,因為她從未聽他提起過,宮中帳目也未曾見過相應的開支,更不曾往江南調遣過宮人。
接著她又回思上一世的這一年發生過什麼。
可這一點她就想不出什麼了,因為上一世的此時她還在尚宮局,雖然也已升過職,但關於他的事情她仍接觸不到。又因年代久遠,她對那段日子聽到的傳言也沒有太多印象了。
但即便拋開上一世不提,她也願意相信眼前的這個人不會胡作非為。他若做錯什麼看似有違常理之事,必定別有原因。
楚稷笑起來,吻在她側頰上:「這麼信我嗎?」
顧鸞低一低眼:「不信你還能信誰呢?」
楚稷略作沉吟:「我挑能告訴你的說給你聽。」
顧鸞淺怔,點了點頭。他便讓宮人們都退了出去,而後第一句話就告訴她:「我把你爹調來了,過幾日到。」
顧鸞一愕:「幹什麼?」
「有些事要挑人去辦。朕想來想去,你爹最合適。等他到了,朕會下道密旨給他。」說著他語中一頓,「方才議的那些,我確是別有打算,只是不好跟朝臣們直說。這些事大抵還要再爭幾日,我若是挨了罵――」
他眼眸微眯,可憐兮兮地提要求:「你要哄我。」
顧鸞撲哧笑了,復又正色:「臣妾遵旨。」
他滿意地舒了口氣,遂拍拍她:「走,我讓人挑了些有趣的東西給孩子們送回宮,咱們一起去看看,然後去用膳。」
「好。」顧鸞一應,便從他身上起了身。二人一道回了後院,瞧了瞧給孩子們挑的東西,而後便讓人傳了膳。
顧巍在四日後急趕而至,楚稷在行館見了他,顧鸞也跟他一起喝了盞茶,接著他領了密旨,就匆匆趕走了。
也恰是在這一日,朝臣們終於拗不過天子的任性,在修建行宮等事上鬆了口,楚稷即刻就派了人出去,勒令幾處村鎮的百姓盡數遷走。
顧巍在半夜裡趕到附近的村子,村中正民怨載道。皇帝下了嚴旨命他們五日內收拾好東西搬離,許多東西都不得不扔了,養活了不知多少人的數頃良田更不得不盡數丟下。有些在此地活了一輩子的老人捨不得走,伏在田邊嚎啕大哭,此情此景唯在昏君當政時才能見到。
顧鸞一怔:「緣何爭執?」
「張公公沒說。」燕歌邊答邊扶她起身,顧鸞坐到妝檯前理了理妝容就出了臥房。
此行所用的行館乃是當地富戶獻出來的宅子,規制自不比皇家行宮,格局只是尋常大戶人家最長見的前宅後院。
楚稷與官員們議事的地方在前院的書房,顧鸞一路尋過去,果然一進院門就覺院中氛圍肅殺,四下林立的宮人們都死死摒著息、低著頭,見她到來才稍稍鬆了口氣。
顧鸞未在院中多作停留,逕自推開了書房的門。門聲吱呀一響,屋中幾人都看過來,幾名地方上的官員並不認識她,但兩名朝中隨出來的重臣起了身,朝她一揖:「佳妃娘娘。」
話音未落,顧鸞就看到他們臉上更陰了一層。想想宮中從未停歇過的議論,她趕在他們指責她身為後宮不該干政之前先行開了口:「諸位大人位高權重,當公私分明――在這個地方,我是皇上的御前掌事女官,不是後宮的佳妃娘娘。」
二人皆一怔,顧鸞不等他們反應,提步進屋,立在了楚稷身側。
她知道張俊請她過來多有拖她「勸架」的意思,可這個場合她卻不好貿然開口,需得先聽一聽究竟出了什麼事才好。
一來二去,顧鸞很快聽懂了,楚稷竟是想占下周遭幾處村鎮,有些用來籌建行宮,有些拿來練兵。所涉之處的百姓皆需遷走,足有好幾萬人。
這般舉動多有些昏君意味,在座幾位官員雖按捺著不敢發火卻也早已面色不善,變著法子來來回回地勸他。
有人說何必非用那幾處村鎮?這一帶水土風貌都差不多,無人居住之處有的是,可由戶部來細細挑選,擇一風水寶地來用。
楚稷說:「可朕就看上這幾處地方了。」
又有人說,如此讓百姓們背井離鄉,必要花不少銀錢加以安置。若挑無人之處,將這筆錢省下來多好?
楚稷還是說:「可朕就看上這幾處地方了。」
幾位朝臣臉都綠了。
如此又一直僵持不下了一個時辰,君臣間並未能有結果,幾人見天色已晚,只得先告了退。
楚稷擺出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淡看著他們退出去,等到房門關上,抬了下眼皮:「坐。」
顧鸞左右看看,直接坐到了他膝頭。
楚稷笑一聲:「不用哄我。」
「我不哄你。」她摟住他的脖子,「我就是站累了。」
說罷她就真只在他懷中倚著,一個字也沒再說。
這般靜了半晌,楚稷倒有些忍不住了:「你不問問我為何突然這樣?」
「你若想說,就自己告訴我;若不想,我問了你還要編謊話騙我,倒犯不上。」她說。
他一哂:「不怕我突然變昏君啊?」
「能說出這句話,就知道你不會。」她舒了口氣。
況且也沒有人真的會「突然變昏君」。
方才她邊聽邊回憶,首先便是想上一世時認識的那個他有沒有在江南建過行宮。答案是應該沒有,因為她從未聽他提起過,宮中帳目也未曾見過相應的開支,更不曾往江南調遣過宮人。
接著她又回思上一世的這一年發生過什麼。
可這一點她就想不出什麼了,因為上一世的此時她還在尚宮局,雖然也已升過職,但關於他的事情她仍接觸不到。又因年代久遠,她對那段日子聽到的傳言也沒有太多印象了。
但即便拋開上一世不提,她也願意相信眼前的這個人不會胡作非為。他若做錯什麼看似有違常理之事,必定別有原因。
楚稷笑起來,吻在她側頰上:「這麼信我嗎?」
顧鸞低一低眼:「不信你還能信誰呢?」
楚稷略作沉吟:「我挑能告訴你的說給你聽。」
顧鸞淺怔,點了點頭。他便讓宮人們都退了出去,而後第一句話就告訴她:「我把你爹調來了,過幾日到。」
顧鸞一愕:「幹什麼?」
「有些事要挑人去辦。朕想來想去,你爹最合適。等他到了,朕會下道密旨給他。」說著他語中一頓,「方才議的那些,我確是別有打算,只是不好跟朝臣們直說。這些事大抵還要再爭幾日,我若是挨了罵――」
他眼眸微眯,可憐兮兮地提要求:「你要哄我。」
顧鸞撲哧笑了,復又正色:「臣妾遵旨。」
他滿意地舒了口氣,遂拍拍她:「走,我讓人挑了些有趣的東西給孩子們送回宮,咱們一起去看看,然後去用膳。」
「好。」顧鸞一應,便從他身上起了身。二人一道回了後院,瞧了瞧給孩子們挑的東西,而後便讓人傳了膳。
顧巍在四日後急趕而至,楚稷在行館見了他,顧鸞也跟他一起喝了盞茶,接著他領了密旨,就匆匆趕走了。
也恰是在這一日,朝臣們終於拗不過天子的任性,在修建行宮等事上鬆了口,楚稷即刻就派了人出去,勒令幾處村鎮的百姓盡數遷走。
顧巍在半夜裡趕到附近的村子,村中正民怨載道。皇帝下了嚴旨命他們五日內收拾好東西搬離,許多東西都不得不扔了,養活了不知多少人的數頃良田更不得不盡數丟下。有些在此地活了一輩子的老人捨不得走,伏在田邊嚎啕大哭,此情此景唯在昏君當政時才能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