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我點點頭,似明白,又不全明白。
大光華寺,恆久的寺廟,據說其年代可以追溯到第一世佛祖,千年的古剎,千年的夢。不知道孕育過多少風雨的牆面上,沾爬著厚厚的青苔。天好的時候,整個大光華寺的上空始終漂浮著祥瑞的彩雲,將寺院照得一片金色,沒有人知道古時候的大光華寺究竟有多大,有考古學家窮其一生,還是無法說出準確的數據。
也許並不是大光華寺真的很大,而是凡人永遠都到達不了佛的殿堂,也許,大光華寺是佛留給人們的遺憾。
天后殿中有沉靜如水的檀香氣味,輕煙裊裊不散,恍惚讓人有置身世外之感。晌午的太陽並不過分的晴朗,是輕薄的雨過天青色瓷器一樣光潤的色澤,叫人無端的平心靜氣。殿中安靜,那繁鬧的燦爛春花也多了一絲妥帖安分的素淨,連陽光的金也是迷朦的,像遙遙迢迢隔著的霧氣。
我依然來光華寺,我喜歡這裡的清淨,這裡的誦經聲,更重要的是,這裡埋葬著我兩個對我最重要的人——葉家的人。
「眾生及菩薩,知諸法無我,非聖自智信,及聖以有智。雖不見諸法,非無了境眼,諸佛無種實,以見彼顛倒。種種顛倒識,以離於實念……」
「去來等是化,正覺常不動,彼於法界處,非一異應知。微塵將作墨,喻顯於法界,此論造墨事,為彰煩惱盡。非聚非集性,顯是非一性……」
眾僧人的念經聲直達上天的朝霞,可以滌身心、淨口意。
最熱的月份剛開始的時候我再來,知客僧告訴我,主持雲遊一個月,這段時間我可自便。
我依然信步來到偏殿,這裡一向少人,且有很多野鳥覓食。僧人原慈悲,不曾趕走它們,鳥羽慢慢飄落,鋪滿在地面,就像一場早下的雪。早課的鐘聲划過淒冷的天宇,清冷的氣流從空曠的山野中拂過,穿過我的身體,我並不覺得冷,在這一瞬間,我仿佛也成了這氣流的一部分,或遠或近地飄滿了這座幾百年的寺院。
漫步在宮院中的閒散的鳥類,忽然驚起,它們飛落的羽毛若白若灰地瀰漫我的眼帘。我回過頭去,果然有人站在附近,那是個年輕的和尚,有著安詳而靜默的眼神——這種眼神,似曾相識。
我知道他不是這個寺院的和尚,也許是雲遊或者化緣而來。但是他那麼寂然而立,身著月白的僧衣,飄然出塵,恍若謫仙,仿佛是這景色的一部分,仿佛悶熱的空氣對他絲毫無礙。
於是我便停住了我的步伐,這個和尚略顯的悲哀的目光吸引了我——到底是在哪裡見過呢?一瞬間,我的頭腦中一陣暈眩,這個男孩秀美的面頰似曾相識,他臉上的表情倨傲且距人千里,我站在樹下看著他,陽光從樹葉間射下來,天地似乎都在旋轉。
這樣秀美的一張面孔,卻讓我想起了幾十年前的阿修羅殿,守候在其旁的老和尚。
他們毫無相同之處,但是無比相像。
這裡高軒廣屋,殿宇雄偉,氣勢疏朗。殿基周圍遍植高大的梧桐,正是著花的時候,串串淡紫色的梧桐花盛放在藍天下,白色與紫色素淨顏色,看上去幾乎淡到冷清,與其他殿閣迥異。
這裡極空曠,高大的屋宇間,微風流過也是凌厲割人。一切殿宇都是高大而逼仄的,威嚴得沒有容身之處。我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在空蕩蕩地迴響著,一股森森的冷氣。
我忽然迴轉身問:什麼是聖諦的第一義?
那年輕和尚冷峻莫測,他的臉隱藏在翩飛的花瓣後面:這個世上空空寂寂,哪裡有什麼佛義啊?
我凝神沉思:「如果世上空空寂寂,那麼你又是誰呢?」
年輕和尚微微冷笑:「我不知道我是誰?你可知道你是誰嗎?」
一瞬間我心痛得仿佛要裂開,又似乎在輪迴中穿梭,尋找湮沒已久的前世今生。
你是誰?
你是誰??
你是誰???
總有一個聲音,鍥而不捨地追蹤著我,他總是喋喋不休地詢問我同一個問題。無論我逃去何方,他都會在千萬紅塵中,準確地找到我的方向,然後,像一個追債者一樣忽然出現在我的面前,不給我任何喘息的機會。
又仿佛花如雨落,雪似雲起。此後再也不會看到這麼美的花。這麼美,太強大的力量,已然成魔。那花的妖氣,令人心生懼意。漫天紅霧,遮沒了青天。殘瓣香蕊墜落,似火星灼熱,沾了皮肉,便痛入心髓。我好像聽到喋喋的嘲笑。
美,可以是惡毒的。只因無可抵擋,便肆意踐踏眾生。我的手指按上胸膛。狠狠地碾壓。落在胸前的花瓣頓成春泥。粉身碎骨,化為酢醢。花的血,染在胸膛,這樣芳香。我將手指放入口中。快意隨著舌尖的味道彌散。一朵花最好的結局,就是在凋謝之前,被毀滅。
不知有誰告訴我,這就是蔓珠莎華!
又似乎我一個人立在黃昏的落花中,不是在庭院裡,而是在一望無際的蒼穹下。落花漫天飛舞,被巨大的夕陽鍍上一層溫暖的橘黃色。一個人,就那樣長久的立在那裡。看我最愛的日落。風和雲在天際流動,時間卻好像靜止。
就這麼站了幾千年,亦或是幾萬年——多麼希望有人能和我分享。
那恍惚的時間仿佛有一個世紀那麼久,可是回神過來的時候卻依舊是方才——鳥兒們依舊啄食,連熱茶都不曾放涼。
大光華寺,恆久的寺廟,據說其年代可以追溯到第一世佛祖,千年的古剎,千年的夢。不知道孕育過多少風雨的牆面上,沾爬著厚厚的青苔。天好的時候,整個大光華寺的上空始終漂浮著祥瑞的彩雲,將寺院照得一片金色,沒有人知道古時候的大光華寺究竟有多大,有考古學家窮其一生,還是無法說出準確的數據。
也許並不是大光華寺真的很大,而是凡人永遠都到達不了佛的殿堂,也許,大光華寺是佛留給人們的遺憾。
天后殿中有沉靜如水的檀香氣味,輕煙裊裊不散,恍惚讓人有置身世外之感。晌午的太陽並不過分的晴朗,是輕薄的雨過天青色瓷器一樣光潤的色澤,叫人無端的平心靜氣。殿中安靜,那繁鬧的燦爛春花也多了一絲妥帖安分的素淨,連陽光的金也是迷朦的,像遙遙迢迢隔著的霧氣。
我依然來光華寺,我喜歡這裡的清淨,這裡的誦經聲,更重要的是,這裡埋葬著我兩個對我最重要的人——葉家的人。
「眾生及菩薩,知諸法無我,非聖自智信,及聖以有智。雖不見諸法,非無了境眼,諸佛無種實,以見彼顛倒。種種顛倒識,以離於實念……」
「去來等是化,正覺常不動,彼於法界處,非一異應知。微塵將作墨,喻顯於法界,此論造墨事,為彰煩惱盡。非聚非集性,顯是非一性……」
眾僧人的念經聲直達上天的朝霞,可以滌身心、淨口意。
最熱的月份剛開始的時候我再來,知客僧告訴我,主持雲遊一個月,這段時間我可自便。
我依然信步來到偏殿,這裡一向少人,且有很多野鳥覓食。僧人原慈悲,不曾趕走它們,鳥羽慢慢飄落,鋪滿在地面,就像一場早下的雪。早課的鐘聲划過淒冷的天宇,清冷的氣流從空曠的山野中拂過,穿過我的身體,我並不覺得冷,在這一瞬間,我仿佛也成了這氣流的一部分,或遠或近地飄滿了這座幾百年的寺院。
漫步在宮院中的閒散的鳥類,忽然驚起,它們飛落的羽毛若白若灰地瀰漫我的眼帘。我回過頭去,果然有人站在附近,那是個年輕的和尚,有著安詳而靜默的眼神——這種眼神,似曾相識。
我知道他不是這個寺院的和尚,也許是雲遊或者化緣而來。但是他那麼寂然而立,身著月白的僧衣,飄然出塵,恍若謫仙,仿佛是這景色的一部分,仿佛悶熱的空氣對他絲毫無礙。
於是我便停住了我的步伐,這個和尚略顯的悲哀的目光吸引了我——到底是在哪裡見過呢?一瞬間,我的頭腦中一陣暈眩,這個男孩秀美的面頰似曾相識,他臉上的表情倨傲且距人千里,我站在樹下看著他,陽光從樹葉間射下來,天地似乎都在旋轉。
這樣秀美的一張面孔,卻讓我想起了幾十年前的阿修羅殿,守候在其旁的老和尚。
他們毫無相同之處,但是無比相像。
這裡高軒廣屋,殿宇雄偉,氣勢疏朗。殿基周圍遍植高大的梧桐,正是著花的時候,串串淡紫色的梧桐花盛放在藍天下,白色與紫色素淨顏色,看上去幾乎淡到冷清,與其他殿閣迥異。
這裡極空曠,高大的屋宇間,微風流過也是凌厲割人。一切殿宇都是高大而逼仄的,威嚴得沒有容身之處。我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在空蕩蕩地迴響著,一股森森的冷氣。
我忽然迴轉身問:什麼是聖諦的第一義?
那年輕和尚冷峻莫測,他的臉隱藏在翩飛的花瓣後面:這個世上空空寂寂,哪裡有什麼佛義啊?
我凝神沉思:「如果世上空空寂寂,那麼你又是誰呢?」
年輕和尚微微冷笑:「我不知道我是誰?你可知道你是誰嗎?」
一瞬間我心痛得仿佛要裂開,又似乎在輪迴中穿梭,尋找湮沒已久的前世今生。
你是誰?
你是誰??
你是誰???
總有一個聲音,鍥而不捨地追蹤著我,他總是喋喋不休地詢問我同一個問題。無論我逃去何方,他都會在千萬紅塵中,準確地找到我的方向,然後,像一個追債者一樣忽然出現在我的面前,不給我任何喘息的機會。
又仿佛花如雨落,雪似雲起。此後再也不會看到這麼美的花。這麼美,太強大的力量,已然成魔。那花的妖氣,令人心生懼意。漫天紅霧,遮沒了青天。殘瓣香蕊墜落,似火星灼熱,沾了皮肉,便痛入心髓。我好像聽到喋喋的嘲笑。
美,可以是惡毒的。只因無可抵擋,便肆意踐踏眾生。我的手指按上胸膛。狠狠地碾壓。落在胸前的花瓣頓成春泥。粉身碎骨,化為酢醢。花的血,染在胸膛,這樣芳香。我將手指放入口中。快意隨著舌尖的味道彌散。一朵花最好的結局,就是在凋謝之前,被毀滅。
不知有誰告訴我,這就是蔓珠莎華!
又似乎我一個人立在黃昏的落花中,不是在庭院裡,而是在一望無際的蒼穹下。落花漫天飛舞,被巨大的夕陽鍍上一層溫暖的橘黃色。一個人,就那樣長久的立在那裡。看我最愛的日落。風和雲在天際流動,時間卻好像靜止。
就這麼站了幾千年,亦或是幾萬年——多麼希望有人能和我分享。
那恍惚的時間仿佛有一個世紀那麼久,可是回神過來的時候卻依舊是方才——鳥兒們依舊啄食,連熱茶都不曾放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