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符謙卡誰都不是,最後一咬牙乾脆就以質量來定,該誰上誰就上。

  那一段時間看《讀者評論》,不清楚的還以為這是專門開給《易宸晝的未來日記》的專門刊物呢。

  不過這樣的趨勢也只是一兩個月罷了,到了後面就逐漸不可避免的冷了下來。

  畢竟已經徹底盤活,不在死氣沉沉的文學界,從來不缺會寫的文人,也不缺好的作品。

  擴大的不只是通俗小說的題材庫,同時購買書籍的人數也比往年增加了不少,當然這有造紙和印刷技術改進後,紙張的成本價壓低,雜誌的銷售價格自然也開始壓低有關係,但最原始的原因,還是認字的人多了。

  這一點就要感謝朝廷極大力度推廣執行的掃盲教育了。

  掃盲教育一開始執行的時候,雖然說的是全民皆可參加,然而能送去的基本都是不能幫忙做農活的幼兒。

  其後經過調整開起夜校、放牛班等模式之後,參與進來的百姓就多了。

  再傻的人也知道,讀書能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東西,就算同是在碼頭搬貨,認字的人也總比只會使力氣的強,差一點的就混個工頭,好一點的直接成帳房。

  如果不是沒得選,誰又願意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呢。

  識字的人多了,會花錢買雜誌報紙的人也多了。

  自然有人不捨得,卻也有人願意捨得,還有些村子比較有遠見,一伙人湊在一起專門訂了不少雜誌,看著花費了一大筆錢,然則分攤到每個人頭上,也不過一年幾個銅板罷了。

  就是雜誌只有區區一份,想要看就得輪著來,輪到後頭基本就殘破的看不出模樣了。

  當打破教育壟斷之後,底層人民如饑似渴的開始學習,寒門學子才會有真正崛起的機會,士族階級有目光短淺者不以為意,也有聰明人察覺出了這潛藏的危機。

  他們想要將事情扭回來,於是向女皇施壓,結果沒想到反被這瞧著人畜無害的小女皇一把,弄出了第一個公開圖書館。

  「你也不用擔心,朕批一塊地給你,批錢給你建圖書館,建好了之後你們就每家出個百來冊書籍,然後成立租賃系統,你們還可以收錢。」女皇這話說的,似乎怎麼想都是他們賺了。

  還真有年紀小的後輩聽著覺得自己賺了,歡天喜地的謝恩,夸女皇仁善慈愛,以為自己占了大便宜。

  看透的人長長嘆了口氣,心想:這哪裡是大便宜啊,這分明是看似蜜糖實為砒/霜。

  學閥怎麼保障自己的地位?當然就是壟斷知識。

  而小皇帝這一把直接要他們把書籍都貢獻出來,這看似溫和的手段,其實是從根本上就砍斷他們的根基。

  初時或許不見,但假以時日,他們這一代的學閥,終究會真的淪為書籍看護保養人員!

  然而這事情是他們自己捅出來的,聖旨也已經雷厲風行的下達,如今整個蕭國都知道了,他們也不可能抗旨不尊,唯一能做的,就是掐准那個「貢獻一部分書籍」的點了。

  他們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知識牢牢握在手裡,以保證自己未來在衝擊中還能占據一席之地。

  不過很快,他們就會知道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因為工部的實驗室有一個黎傑芎,黎傑芎下面還有源源不斷湧入的研究者,他們帶來的新的知識體系,將舊的知識體系,直接毫不留情的衝垮,殘忍無情到了極致。

  這些事情,皇室和部分朝官都知道,這也是為什麼周承玉沒有進一步直接利落的將學閥剷除的原因。

  他們看著這些學閥世家的徒勞無功的掙扎,眼中帶著的是憐憫和惋惜。

  當然有像那些學閥世家一樣為了自身而做保留的人,卻也有宋老爺子、餘映、符謙這樣,直接將有用的書籍無條件捐獻的人。

  不過他們捐的不是女皇下令建的長安圖書館,而是女學自己的學校圖書館。

  其實不止是女校,太學也是有自己的學校圖書館的,只不過不叫這個名字,而叫文苑、崇文館。

  女學的文苑是沈娉任學長期間自己掏錢建起來的,規模不大,書籍也是和餘映兩人拼拼湊湊的,多是跟科舉有關的書籍,完全沒有太學的豐富。

  但現在周承玉借著建長安圖書館的便利,順手也給太學和女學都批了資金,新上任的女學學長是餘映的老相識,一位襄州的女詩人,她與餘映都是有尊號,在文學界聲望很高的人。

  她並沒有參加科考,但在知道女學之後便直接從襄州不辭辛勞的來了長安並就此定居,而且她也是第一個擁有老師資格證的人。

  當然這個資格證目前並沒有通過朝廷認證,只在女學和南書房有用。

  在知道她之後,周承弋曾邀請過,然而這位女詩人並沒有答應,而是選擇留在女學,接替了沈娉離開後的學長之位,並完成的非常出色。

  周承弋看了今年科舉的名單,擁有會試資格的女舉人比去年翻了一倍,縱然還是比男舉人少,卻已經開始叫那些男人們產生了危機感。

  聽聞今年長安一直很熱鬧,趕考的學子都比往常提前來京了,就為了長安書坊和趙家樓聯手出的《五年科舉三年模擬》等考試模擬卷。

  符謙都沒想到,考試卷的銷量會這麼好,幾乎占了長安書坊的三成盈利,直接將手頭的幾個冷門一點的雜誌都比了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