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承弋翻開這個粗糙的裝訂本,發現了上面有著大量的數據,密密麻麻的大片,前面大部分都記錄的是瘟疫的數據,也可以說是攻克歷史了,中間還摻雜著對於《窮書生種田》《防疫手冊》的研究分析等。

  「很嚴謹,不過應該做下系統歸納,看起來更直觀清楚。」周承弋大學時候也是做過不少實驗的,而且因為是課代表,經常會給導師做助手,在歸納整理報告數據這方面還有頗有心得。

  他將自己的經驗總結一番慢慢的說給沈崇聽。

  沈崇頓時眼前一亮,利索的從胸前掏出另一個裝訂粗糙的本子,這本子為了方便攜帶做成了巴掌大小,捏著一隻炭筆就埋頭寫了起來。

  這就是煤充足的好處,有了煤也就有了炭,炭筆雖然粗,寫字不怎麼好看,但勝在方便,隨時掏出來就可以用,緊急時刻比起用一會還得磨墨的毛筆好用。

  炭筆到底是誰先用起來的,已經無從考察,但真正流行起來,還是自周承弋改良之後。

  他把炭筆弄成細長的一條,然後削了個仿造鉛筆的套給它裝著,這樣原本很細很長的炭芯被木頭包圍著也不容易斷,還可以寫出好看的字來。

  炭筆顏色比較深,周承弋其實更想要鉛筆,但這個時候聊勝於無,他用著也挺舒服的,還叫人專門打了一把削筆的小刀放在身上。

  文人也都是有追求的,炭筆的好用逐漸顯露出來後,他們也就開始拿了起來。

  符謙腦子轉的多快,他發現周承弋寄過去的稿子明顯換了一種筆後,便細細詢問了好友,頓時就嗅到了商機,人還在京中,就先派人來到滄州。

  經過一番考察之後,第一個炭筆製造廠落戶在天水城。

  然而沒有大型機械的支持,炭筆的製作量並不是很高,所以賣的並不便宜。

  不過與文化有關的東西向來要價都不便宜,這炭筆用的久,划得來,所以買的人其實很多,頗有供不應求的架勢。

  符謙自然又是賺的盆滿缽滿,好不快樂。

  不過改良炭筆都是之後的事情,周承弋除了給沈崇提出實驗數據的規整之外,還提出了動物實驗。

  「有些數據只是推測終究虛浮,還是需要一定的實驗驗證。」

  沈崇贊同這個理論,「然天下動物何其多種,殿下可有賜教?」

  「小白鼠、兔子……」周承弋報出幾個適合用於做動物實驗的,並且道,「如果試藥到了後期,你大可以找人弄來猴子猩猩。」

  沈崇有些不解:「這是為何?」

  「……」因為他們是人類近親。

  這話周承弋自然不可能說,只道,「都是可以直立行走的,瞧著也比其他動物聰明。」

  除此之外,周承弋還提出了解剖這類事情,不過尚且比較委婉,叫沈崇可以的話去找那些仵作取取經。

  「了解人體結構,方能更好治病。」沈崇欣然。

  滄州天氣的惡劣,除了寒冷之外,其實還有暴風雪造成的可見度低。

  那真是跟瞎了一樣,肩並肩都能走失的程度。

  到了十二月末,滄州的雪基本沒怎麼停過,這就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根本不可能有哪支軍隊會在這個時候不要命的挑起紛爭,所以邊關老實了起來。

  不過冷歸冷,倒是挺乾的,周承弋手腕的疼痛反而沒有在在長安時難受。

  就這樣的寒日裡,年節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07-25 00:24:58~2021-07-25 23:57:2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銘子 30瓶;醫科生不配擁有頭髮⊙ 8瓶;凌空 4瓶;季危 2瓶;迷蹤花冠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2章 來客

  在年節前半個月,《易宸晝的未來日記》在《長安》雜誌連載到完結了。

  這是一篇很有現代網絡小說影子的作品,而且也是爽文流,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沒有什麼太大的懸念,不過這篇文因為星海流這個題材的原因,從開頭就註定了不論周承弋怎麼寫都不會太差。

  果不其然,這篇文連載期力壓群雄,直接成為了今年長安書坊最賺錢的書之一,並且與駱異的那本星海武俠流小說並稱為星海流兩大巔峰作品。

  易宸晝連載期引起的大熱在眾人的預料之中,然而包括周承弋這個作者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它真正的巔峰是在完結之後!

  與其相關的評論、同人文等呈井噴形式爆發,且直接跨入不可收拾的局面,不僅星海流這個題材徹底火了,還因為後來蕭國工部實驗室肉眼可見的出了不少新東西的後續續命原因,這個題材直接十餘年都沒有下大熱的台子。

  《易宸晝的未來日記》在完結爆火之後流量有多誇張呢?舉個例子。

  長安書坊下的那本《讀者評論》,經過不斷的調整改進之後,成為了七日刊,其完結之後的第一二個月,一共出了九刊,共刊登兩百整稿件,其中與其有關的稿件為一百三十三篇!

  ——而這還是經過了嚴格的篩選之後的結果。

  符謙不是沒想過控制稿件數量,但奈何給這本文寫評論或同人文的,質量都比去其他文高的多,再一細看筆名,好傢夥,眼熟的那何止是一個兩個。

  駱異也就罷了,還有餘映、宋老爺子、葉疏朗、沈太師等一系列舉重若輕的人物,更別提什麼知名的作者寫手了,就連杜康都算是名氣比較小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