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得不說人們群眾的想像力是豐富的,誰知道這些離譜的消息結合起來,竟然還真能拼湊出正確的故事。

  那人虛心請教如何降低存在感,周承弋想了想道,「記住最關鍵的一個點,那便是融入。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所謂的融入並不是套上一件衣服這般簡單,而是要『成為』這一類人。」

  「這便是演戲。」周承弋粗略談了一些自己對於演習的看法,已經演戲在生活中的運用。

  羽林軍眾人皆受益匪淺,於是沒多久,外頭明晃晃格格不入的人撤走大半,而在小破院子的兩邊起了不少的新院子,院子裡養雞養豬種東西。

  他們甚至還虛心的跑來找已經在種植方面有一些心得體會的小道士們,很快雙方竟然打成了一片。

  後來雲浮子氣消了終於回來,看著院子裡多出一倍的「徒兒」,神色頗有些發懵。

  不過這是後來的事情,周承弋現在正在點燈,鋪開宣紙寫下了一封將寄給趙家樓的新聞改編故事稿《臥底》。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太堵了,一個小時的車程愣是堵成了三個半小時,回家已經快十點了。

  非常努力的碼字了,還是差了一點,我的全勤沒了嗚嗚。

  感謝在2021-06-13 23:12:21~2021-06-14 23:44:4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Vera 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9章 新書大綱

  何為臥底?

  潛入敵方內部埋伏下來為我方傳遞消息的內應便叫做臥底,也稱作間諜、細作。

  隆平十二年,自波斯而起的天魔教在西域崛起一路傳至中原,聲勢十分浩大,而他們手中掌握著一名為阿芙蓉的水煙,傳其有「飄飄欲仙無痛無災」之能,凡是吸食此水煙之人都盛讚不已,並言之「與阿芙蓉比,其他菸草皆不過是地上草芥」,自此阿芙蓉在中原盛行。

  也傳至宮中,寵妃因自幼患有痛疾而時常食用,染上此癮數年之後,面黃肌瘦脫了相,不但不吸便渾身無力,手腳發寒發抖,人也會變得暴躁,有癲狂之狀,涎水不止,為了吸食其物而不擇手段。

  隆平帝命人將她收押冷宮戴上鐐銬監視其戒菸,卻不想其竟在犯癮之時自殘而亡。

  原來這阿芙蓉根本不是什麼菸草,而是由一種名叫罌粟的東西煉製出來的,能夠叫人上癮,一旦停下,身體之中便似有萬蟻啃噬,宛如附骨之疽。

  很有晉朝之時五石散之禍端。

  隆平帝震怒,命六扇門不遺餘力徹查,揪出這天魔教幕後之人嚴懲,自此六扇門和天魔教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牽扯。

  以上便是《臥底》的背景故事,乍然一瞧完全看不出來同鴻蒙教有什麼關係。

  事實也是如此,周承弋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專門設計了這麼一個主題深重的背景,而能瞧出是鴻蒙教的東西,都被他揉碎了寫在劇情之中,也只有細心之人方才會發現其中隱喻。

  他將事情做的這麼複雜其實就是不想被人發現自己就是其作者,這同樣也是一種試探和冒險。

  這篇文,因為來源和內容都涉及真實新聞改編,他是打算用平平無奇小天才這個專門寫新聞稿的馬甲來發表的。

  說起來這還是小天才第一次寫小說,想想竟然還有些小激動呢。

  說到這裡便不得不提,從先前用止戈的筆名發布一篇《聖賢當如狗屁》的文章引戰,在《每日新聞》上同另一筆名平平無奇小天才對罵之後,周承弋就有目的的將名下已有的五個筆名都劃拉了相對應的稿子範圍。

  諸如《女尊之國》《誤國》此等言辭激烈諷刺,涉及鮮明政見觀點的文章往後都在已經與他本人畫上等號的止戈名下發表,這也正是代表這他本人的意思。

  四公子則是那些乍然看起來很不靠譜的幻想題材,往往都如同《窮書生種田》一樣,是周承弋專用於傳播現代知識的筆名;長安地產專攻其他小說題材,算是周承弋的練筆放鬆專用號;豬剛烈則以《天師錄》為標準,走精而不多路線,輕易不打算動用。

  至於小天才,周承弋從一開始用它便是為了寫新聞稿,他看著不起眼,也不是趙家樓最厲害的新聞記者,甚至因為走的方向多且雜沒有特定的專欄,但其實名下的稿子是最多的。

  周承弋不統計不知道,一統計嚇了一跳,小天才出道至今,在供稿量上竟然已經遠遠超過了他手下資歷最高的筆名止戈了。

  且因為他的稿件名字總是非常的特別,也因此不管喜歡不喜歡,知道他這個名字羞於啟齒的記者的人,確實有不少就是了。

  不過也僅限於此,由於都是新聞稿,每一篇最長也不過千字,跟小說的字數是沒得比的。

  周承弋順手還將他所有筆名按照知名度排了個序,毫無疑問頭兩名必然是止戈和四公子,這兩的作品都是遠銷全國的,目前來說也難以分出誰更出名。

  止戈領銜了標點符號的改革,連科舉考試也都廣泛使用了,其後的辯論賽、話劇已經成為長安爆火的娛樂談資,更是推動女官入朝教育改制,這兩樣足以叫他為世人銘記,當然因為馬甲的透明度,上層的世家權貴朝臣,更多的應該是在心裡咀嚼他的本名吧。

  而四公子僅憑藉《窮書生種田》這一本書封神,民間「尋找四公子」的活動愈演愈烈,早已從長安擴展到全國各地,形成了一個社會性社團,裡面的成員隔三岔五就聚在一起,規模不亞於任何一場詩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