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啊,畢竟一個人感染就可以傳染給很多人,防治手段科普下去的話,會有效的阻礙傳播。」這個防治手段除了藥物還有其他種種。

  周承弋感概般的說完,突然心念一動反應過來,「父皇,你的意思是?」

  皇帝投去讚賞的眼神,好整以暇的道,「想要科普總要他們聽得懂看得懂吧?藥可以去藥房抓,可是防疫急救手段,光是言傳身教怎麼夠?總有忘記的時候,冊子必不可少。」

  有了冊子不識字那也是白搭,所以還是得教。

  皇帝這個理由並不是天衣無縫,仔細推敲一番還有點牽強,但他扯了防疫這面大旗,便是世家學閥都得先掂量斟酌一二再開口。

  皇帝要的只是一個能夠正大光明強制執行的理由,沒有比這個更合適了。

  周承弋恨不得連腳都舉起來的贊成。

  皇帝還想要開口說什麼,卻咳的有些停不下,喉嚨口血腥翻湧,在王賀擔憂的目光中,他平靜的拿手帕掩蓋住。

  皇帝從上次被氣昏倒之後,就一直身體不太好,周承弋聽他咳嗽都習慣了,所以一時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他的目光落在龍案的另一奏章上。

  作者有話要說:  兩千營養液的加更完成。感謝在2021-06-04 23:36:40~2021-06-05 03:42:3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芙蓉球球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熱望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3章 《永成辭典》

  周承弋會注意到這份奏章,是因為上面寫了「鴻蒙教」三個字。

  自從上回出宮抓了那個騙人道士之後,周承弋有意識的讓身邊人調查長安及周邊城市的傳教情況,這鴻蒙教便是其中之一。

  周承弋撥開遮擋一目十行的看下去,才知道這個鴻蒙教便是傳播「天罰暴蕭」言論的那個□□。

  此教只在長安周邊傳教,教眾不多卻很是虔誠,對蕭國讎視感非常之高。

  「父皇您這是得罪什麼人了吧?」周承弋看著上面反蕭、仇恨周皇室、「蕭國要亡了」的種種言論,忍不住抽了抽嘴角,「這群人這麼顛倒是非黑白,怎麼還不將其捉拿下獄?」

  「狡兔縱有三窟,這些人滑的如同泥鰍,又如何能輕易叫人捉住。」

  皇帝說起他們眼中也閃過厭惡,「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十二年前就清繳了一番,銷聲匿跡許久,一有機會就又冒出來了。」

  周承弋聽到這敏感的年份,又看了看這鴻蒙教的教義,遲疑道,「這鴻蒙教該不會是——」

  皇帝點了點頭,肯定道,「便是前朝遺留的那些餘孽。」

  周承弋:「……他們主子都沒了,怎麼還這麼活躍?」這麼有毅力幹什麼不行,非要搞復國。

  根據周承弋的了解,前朝一共不足兩百年,歷經七位國君,前頭三位命長的直接占一半,從開國到盛世,然後就開始後繼無力,一直到亡國的後一百年,那真不是簡簡單單一句拉胯可以點評的。

  國君昏庸無能,國政太監權臣把控,還有後宮干政,皇帝成了傀儡,隨後群雄割據,一年少說有二三十次小規模起義……真是有東漢末年之亂,又有宋朝國力之羸弱。

  占據著中原廣闊的土地,有著龐大繁盛的人口,卻誰也打不過,只能賣先祖打下的江山求以苟活,硬生生把自己搞成了個彈丸之地。

  周承弋完全不知道這麼……的國家,怎麼這麼多人想要光復呢?

  雖然蕭國也出了先帝這麼一個將好牌拆稀巴爛的昏君,但他便宜爹接手之後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按照對歷朝歷代國運的推演,如今正是蕭國中興之時。

  「《太平廣記》上講:『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些人真有意思,生在太平盛世,卻非要鬧出些亂子來,亂世來了,也大抵輪不到他們光復,只是給他們做踏板,令百姓勞苦。」

  「怎麼想的?」周承弋撇了撇嘴,是真不明白這些人怎麼想的。

  「興許,便是覺得自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皇帝這話說的意味深長。

  周承弋警覺,「有人將房觀彥的身份泄露出去了?」

  皇帝不置可否,只道了句,「待到滄州事情了了,朝中騰開手,必然叫他們再也蹦躂不起來。」

  此話題就此打止。

  蕭國興盛已然是大勢所趨,周承弋看這個「鴻蒙教」也像是看跳樑小丑,在嘴裡轉了一圈便拋出腦海不再理會。

  相比起來,還是儘快開展掃盲教育更重要一些。

  皇帝這邊派了太醫院的御醫常駐長安書坊,將《窮書生種田》中與醫學相關的內容全部提煉出來加以完善,加緊出一本《防疫手冊》印刷五百萬冊。

  沒錯,就是這麼一個驚人的五百萬冊的數字,而且為了推廣,還是皇帝從國庫撥錢,低價甚至免費發放給百姓。

  且皇帝的意思,這五百萬冊還可能只是第一波,後續肯定是要加印,力圖發放到每一個人手中去。

  趙家樓雖然背靠皇室,但盈虧自負,印刷房並不大,別說五百萬冊,能吃下一層都是勉強,更別說還有《長安朝報》和《每日新聞》這兩樣絕對不能停的報紙。

  最後是符謙接下了這數額巨大的單子,執扇輕搖,溫和的笑容之下是矜貴的傲氣,「我長安書坊有著整個長安乃至蕭國最大的印刷房,若是我都吃不下,那麼長安不會再有任何人能吃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