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子平日裡平易近人,雖然總有爭吵,但從不見真正紅過臉,他們也習以為常的將太子當同僚對待,也直到震撼朝野上下的「賑災貪污」案,太子的凌厲手段才叫他們恍然意識到,儲君亦是君。

  雙方都有些沉默,反倒是沈太師這個當事人態度依舊,隨和的點點頭招呼請安,「殿下晨好。」

  周承弋也回禮,將手裡的東西分發下去,「你們來看看這個。」

  自己則轉頭將拼音表以及對應的讀音完整的寫在黑板上。

  沈太師是第一個伸手的,沒想到手氣黑,得到的是周承弋還沒弄出羽毛筆之前的底稿,瞬間被那狗爬字衝擊了一番,不忍直視的後仰偏開頭。

  歐羅耶隨後,拿到的也是狗爬字底稿,不過他一個外國人目前毛筆字寫的也不咋地,沒資格嘲笑,目光第一時間就放在了注音上,驚訝的道,「羅馬字母!」

  他的祖國便是從羅馬分裂出來的,他能一眼認出來並不奇怪。其實他學習漢語也是用羅馬字母注音,試圖上手,卻發現根本拼不出來。

  周承弋謄到一半就聽到背後那稀奇古怪的發音,曲起手指在黑板上輕叩兩下,「讀音在這裡,再試試。」

  後面陸陸續續有正確的讀音發出,基本統一了調,有個別錯誤的,周承弋會出聲糾正。

  沒有人覺得周承弋會羅馬字母奇怪,就像番語一樣,本國的以為是跟外國人學的,唯一的外國人以為他本來就會的。兩方人不會就著「心知肚明」的答案提出疑問,且周承弋總是大大方方的展示,半點都不心虛的感覺。

  故而,無人懷疑周承弋。

  沈太師聽他講完了所有讀音和用法,才若有所思的開口道,「這口音並非長安官話或是洛陽官話,似乎是燕都那邊的?」

  燕都便是後世的北京,古時為燕國都城故得此名。

  周承弋表示肯定,給予自己的解釋,「南方地勢崎嶇方言駁雜,北方普及官話多年,又因兵家必爭口音相對統一一些,雖各有偏差,但大部分詞彙互通,偏生拗口之詞較於南方地區而言少許多,故而折中取之。」

  「有理。」沈太師點頭,「你此法卻是比古來諧音表字的方法來的要好,應當廣而用之。」

  給予了相當大的肯定。

  陸光復對著注音表將手裡短短的稿子念了兩遍,難得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杜冰箬更是對這表愛不釋手,無比欣喜道,「此法甚妙,只要學會這拼音表,即便是不認識的字便是不請教他人,也能通過注音認識。」

  眾人亦然都看出此法的妙處,連連點頭,竟無一反對票,甚至紛紛主動進言應將其法推廣。

  周承弋這激進派都被襯托的保守起來,趕緊將人拉住,「我覺得此法暫且現在南書房試用一番,看看效果再說。」

  眾人應允。

  周承弋後來又說起簡體字,正巧他一開始的稿子寫簡體字特別多,就直接拿來用了。

  在這方面夫子們又分成了兩派,有人覺得簡化太多了都失了本意。

  趙光復是其一,首當其衝的便是《狐夢》的夢字:「夢,睡中幻想也。其上的苜意為眼睛不清明,其下部分為晚間人在床上,方才為夢也。如此省略之後,反倒失了其意,不美。」

  駱異反對之,「其上目不缺,其下夕亦在,改的分明貼切,去掉了多餘的繁瑣。」

  總之雙方爭論不休,無法達成一致,最終都暫且壓下,只集體統一了一點,那就是:要弄一個加上了注音的字典。

  周承弋提出問題之後就坐在旁邊喝茶看戲,等著他們自己吵,他們吵的差不多了,他就如同功成身退般退走。

  都完全不等他人反應過來。

  簡體字壓下,拼音教學卻是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甚至專門開出了一門課,也傳到了皇帝那兒。

  皇帝竟然連簡體字一塊兒同意了,將其交由翰林院負責。

  周承弋總覺得皇帝這波同意的太快,像是有什麼陰謀在後面等著似的。

  果不其然幾日後,皇帝突然叫他去聽政殿,他入內一瞧,竟是只有房丞相、鍾離越和蔣尚書三人。

  蔣尚書便是蔣羽生的爹蔣侍郎,太子監國結束,皇帝剛回歸,工部尚書、沈太師等便遞交了辭官表,皇帝只駁了沈太師的,其他人盡數解官還鄉。

  蔣侍郎升職為一品工部尚書,蔣羽生則不知道為何即沒有隨同袍們一道點翰林,也沒有進他爹的大本營工部,而是頭也不回的直奔戶部的搖籃。

  戶部歷經一番動盪,抄家的抄家,關押的關押,職位空缺出一大半,連尚書都被撤了職,如今正處在什么小動作都不敢做的高壓環境,蔣羽生明明有更好的選擇,卻是義無反顧。

  後來周承弋才知道,蔣羽生入戶部就是為了方便查看戶籍,想要找到止戈和四公子。

  是的沒錯,這人也是民間「尋找四公子」活動的參與人,甚至能稱得上元老。

  「都來了,坐吧。」皇帝擺了擺手,王賀立刻叫小太監搬來四把椅子。

  皇帝近來政事繁忙,說話都跟要趕行程似的,招呼之後便開門見山目光直指周承弋,「簡體字和拼音,朕可以幫你推廣,但有一個條件。」

  周承弋意識到能讓皇帝這麼說的,肯定不是一件小事,而且他有種莫名的預感,這件事可能跟先前他和皇帝的那場談話有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