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葛丹生便是那段時間很出名的一個道人。

  傳說中這人善用硃砂和銀屑、重汞煉丹,曾得當時皇帝重用,輔佐過兩朝皇帝,手握重權。

  但是在林意看過的幾乎所有記載中,對此人的評價都是極低,都是評論此人為憑藉陰謀詭計迷惑當時皇帝的弄臣,理由便是他輔佐的兩朝皇帝都死得很快,而且都是長期服用他提供的丹藥導致。

  據說兩朝皇帝都是在壯年時便死去,而且死狀很悽慘,七竅流血,流出的血都是黑色之中閃耀著銀光,墜地有聲。

  「余青年時,痴迷道家煉丹,於是結髮掛廬在長林道觀,一心想求長生之術……」

  林意有些驚訝的看了下去,只是看著這開篇的第一段話,他就頓時明白這天經的著作者就是他知道的那個叫做葛丹生的道士。

  「難道這劍閣一開始,也是道觀起身?」

  他想到外面的原道人,又想到這劍閣中人的確大多數都是道士打扮,他便心中不由得升起這樣的念頭。

  若真是如此,那皇帝蕭衍對劍閣尤為不喜也是正常,並非全是何修行的原因。

  因為皇帝蕭衍在登基之後獨尊佛教,南朝絕大多數道觀都被廢去。

  「以硃砂、銀汞等為主材,輔以靈藥,短則數載,長則十餘載,提神振奮之效幾乎是立竿見影,蓋因硃砂、銀汞等物沉重,推動氣血深流至尋常修行根本到不了的體內深處,便能令人精神旺盛,五感清晰,修行也是迅速。只是硃砂、銀汞在體內存積一多,便悄然腐蝕生機,內腑很快腐敗,藥石無用。」

  「余青年時自煉丹藥多服,等覺察不妙時便想爭命,初時想著的便是用真元將這些雜物盡祛除出體外,但無意中卻發現了一門奇妙法門。」

  「真元乃元氣所凝,雖然如同水能載舟,亦能湮城,但終究乃至柔之物,無意少量硃砂、丹汞融入真元,卻是柔而有骨……」

  「真元之中融入丹汞?」

  林意大吃一驚。

  他飛快的翻閱下去,眼睛越睜越大。

  的確便是如此,這葛丹生的開篇自述,講的便是他年輕時痴迷煉丹想成仙,但服用丹藥多了,卻發現丹砂銀汞等物如同慢性毒藥,腐蝕生機,他便幡然醒悟想要將這些東西慢慢排出體外。

  這些東西深植在體內血肉骨骼之中,他便也只能依靠可以深入體內這些地方的真元,將之相融。

  但是他無意之中卻是發覺真元融了這些東西之後,卻是威力大增。

  原本柔弱的真元,便是比那些修為比他更強的修行者都更為強勁。

  第兩百九十九章 原來如是

  「這……」

  越看下去,林意越是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按照這葛丹生所說,他與人對敵,展現出不同之後,便是皇帝都拜他為師。原本若是循序漸進的修行,只納入一定劑量的丹汞融入真元,不僅可以讓真元如同實質,威力大增,而且只會在很長的時間過後損害身體,漸漸變得虛弱,最多也只是比正常人折壽幾年而已。

  他所侍奉的那兩名皇帝都是勇猛精進之徒,不懼少幾年壽命,但在修煉途中都有意外,其中一名是遭遇內亂,需要快速提升實力平亂,而另外一名皇帝則是被奸臣所害,知曉了他這種功法的奧秘,在某份丹丸之中做了手腳,相當於直接將那名皇帝毒死了。

  他最終覺得這門功法猶如伴虎蠍而行,稍有不慎就被反噬,所以不管朝堂之事隱居山林,但終究覺得這種功法在修行者的世界裡也是另闢蹊徑,所以還是著書成經,將利弊和修行方法全部陳述清楚。

  在自述的最後,林意看到他寫清楚這夭經之名也是他刻意所取,意在警醒後來的修行者有前車之鑑,不要盲目嘗試,畢竟那種丹汞入體,不像是尋常毒藥。

  尋常毒藥的藥性排出便可解,但這種丹汞入體,對修行者身體形成的損傷,卻往往不可逆。

  「原來如是!」

  只是看完這葛丹生的開篇論述,還沒有看具體的修行之法,林意心中便已經明白了這天經是什麼樣的一門功法。

  修行者的世界隨著各朝各代修行者經驗的累積,其實對於修行道理的探索和一些相關之術,比如煉丹,比如醫術,都在不斷的進步。

  在數百年前那個重丹道法大行其道的年代,那時候的修行者和智者,甚至都不知道硃砂、銀汞等物服用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危害,但是現在這個朝代,哪怕是一些州郡的普通學員的學生,還沒有成為黃芽境的修行者之前,就已經知道這些東西有毒,哪怕是那些碾磨鉛汞煉器工坊的匠師,在吸入過多的粉塵之後,都往往會很快的衰老,生病,牙齒掉光,頭髮都會脫落,然後敗血而亡。

  所以現在這個時代的修行者絕對不會想到利用這些東西來增強自己的真元……在停留在某一個境界時,真元力量得到增強,其實也和提前躍入下一個境界差不多,自然可以殺死更強的敵人。

  只是數百年前的那個巧合,葛丹生卻是發現用一些丹火煉製後產生些微變異的丹汞,能夠巧妙的和真元融合,變成真元的一部分。

  這部分就像是融化在真元之中的刀劍,若是強大到一定程度,那這名修行者根本不需要用真元驅動飛劍,他的一截真元,便恐怕和飛劍相差無幾。

  這種修行者對敵起來,力量當然可怖,而且無盡妙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