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耀林的老婆問:「這30多個學生怎麼不走?」

  聶軍說:「從這裡到鎮上讀書,大人都要至少走三個半小時,小孩子遇到下雨路滑,走四五個小時到校實屬正常。那些去鎮上讀書的孩子,半夜三四點就要起床,到校已經八九點鐘了。下午放學,回家時也是晚上八九點,每天走路的時間就在七個半小時以上,而且一半時間在摸黑走夜路。」

  「不能住校嗎?」丁明問。

  聶軍說:「鎮裡的學校只有教師宿舍。除了個別天賦驚人又刻苦努力的孩子,其他村裡的學生去鎮上讀書,成績都差得很,因為每天連做課後作業的時間都沒有。甚至摸黑上學的路上,只有少數學生用手電筒,大部分學生只能打火把。條件太艱苦了,剩下這30多個學生的家長,死活也要繼續留在村里讀書,縣教育局的領導親自來動員並校都沒法子。」

  周正宇難以置信道:「都特麼2005年了,中國居然還有這樣落後的村子!」

  「要致富,先修路嘛,」聶軍奸笑道,「我就跟村主任說,讓老子代課教書可以,你們必須兩年之內,把下山的路修好,否則老子就走人。你們來的時候肯定看到了,好多村民都在修路呢。」

  眾人都不再說話,默默打量著聶軍,似乎是想重新認識這個人。

  聶軍此時的扮相就像個無業游民,頭髮雖然挽成道髻,但造型非常隨意,而且是用一根竹筷當簪子。髒兮兮的T恤和短褲,露出凌亂的腿毛,拖鞋被腳心汗濕沾滿黑塵,滿臉鬍渣至少一個星期沒刮。

  他就那樣站在正殿門口,背後遠處是托為山神的李定國神像,太陽照在他身上似乎在發光。

  宋維揚又想起復旦的非官方校訓。

  或許,眼前這個不羈世俗的傢伙,身體裡才真的蘊藏著一個「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自由並非散漫,而是自己做出選擇,並承擔其所有後果。

  無用是復旦學子的自嘲,不是沒有用處,而是不追求功利。

  第681章 【聶道士的悠閒生活】

  聶軍給孩子們上課是非常任性的,老朋友一來,今天剩下的時間全是自習。

  山神廟小學兩年一次招生,也不管啥法定入學年齡,反正你今年沒報名讀一年級,那麼就得再等兩年才能讀書。

  30多個孩子被分為兩個班,一個班二年級,一個班四年級。等到明年,四年級的學生會去鎮上讀書,然後聶軍教的學生,就變成了一年級和三年級——教育局的領導雖然特批山神廟小學不用並校,但規定五年級及以上學生必須去鎮中心校。

  聶軍對此表示支持,因為孩子太多他教不過來,一人教兩個班已經夠嗆了。

  學校連正規的課程表都沒有,每節課教什麼全憑聶軍做主,什麼時候放學也由他來決定。如果聶軍哪天有事,可以宣布全校放假,如果聶軍哪天沒事,可以上課到天黑。反正家長們也不會來催,天黑放學路上摔了也不找老師麻煩,家長們只會說一句話:「聶老師,孩子不聽話就往死里打!」

  每次有孩子在學校被聶軍打了,回到家裡也不敢告狀,因為告狀的結果是再被父母打一頓。

  甚至連山神廟圍牆內外的農作物,都是學生們幫著聶軍種下的,美名其曰「勞動實踐課」。哪天聶大仙感覺地里該除草施肥了,就在教室里說:「明天上午勞動實踐,記得帶鐮刀、鋤頭、糞瓢來學校!」

  宋維揚對那些耕地頗感興趣,問道:「都是廟產嗎?」

  聶軍點頭說:「都是廟產,共有兩畝耕地,還要照章繳納農稅,但不用交提留款。」

  新中國對於寺廟道觀的財產,是給予法律保護的,包括耕地在內。就拿少林寺來說,新中國建立時有寺田21傾,土改之後被允許留下28畝地,由僧人自耕自種,每年應向政府繳納公糧376斤小麥。

  至於聶軍所說的提留款,俗稱「三提五統」。

  提留款由村里徵收,村里要搞公共項目,或者是集體管理費用,都靠農民繳納的提留款來負擔。

  統籌款由鄉鎮徵收,村里修路、民兵訓練、孤寡優撫,都通過農民交的統籌款解決。甚至是山神廟小學的老師工資、購買粉筆,也在統籌款里支付,只不過鎮政府經常拖欠罷了。

  90年代中國的農民日子不好過,並非需要交的農稅太多,而是「三提五統」負擔沉重。這玩意兒徵收上限有明文規定,但村鎮一級卻不管那麼多,巧立名目整出花樣百出的提留、統籌款項。

  聶道長的小日子過得不錯,他並非村民,而是有道籍的道士,只需交廟田農稅,不用交提留款。

  周正宇說:「你小子,怎麼悶著不吭聲?老宋、老丁、老彭現在都是有錢人,隨便讓他們捐點款,村裡的情況一下子就改善了。」

  聶軍笑道:「人必自助而天助之,捐款幫得了一時,難道能幫一世嗎?這裡也沒啥礦產資源,土特產拿出去也不受歡迎,只能老實種地或者外出打工。說實話,農民的日子這兩年好過了很多,中央消減農業稅的政策,今年初就普及到這邊。不僅農稅變少了,三提五統也不敢亂征了,農民負擔已經沒那麼大。廟裡有電視,我平時經常看新聞,估計用不了兩年就能全面取消農業稅。」

  聶軍帶著眾人在廟裡四處轉悠,邊走邊說道:「換成消減農業稅以前,村民是肯定不同意修路的,他們每天種地都忙不過來,農閒時候還要下山打零工。但現在農民負擔減輕了,正好有精力一起修路。我琢磨吧,等把路修好了,四輪機動車能進來了,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