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罷了,本宮跟你說這些做甚,你也不懂。」

  「是啊,我入宮一個多月來,宮裡人還沒認清呢。」樂妤點頭附和。

  「也是,那本宮便再和你絮叨兩句。這大皇子啊,是皇帝潛邸時跟著的側妃生的,側妃早些年過世了;二皇子是皇后所出,但命不好,沒多大就沒了;四皇子又是個痴傻的,這五皇子嘛,最近倒是和華陽宮走得比較近……」

  嘉貴妃大約花了一刻鐘跟她說宮裡各個皇子公主的事,總而言之就是,建安帝還未定下太子人選,各家都用盡了心力想要嶄露頭角。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嘉貴妃自己,樂妤想著既然嘉貴妃如此看重她,那自己或者宋景身上應當是有利可圖。

  --

  勤政殿內。

  建安帝沒了先前在華陽宮的輕快,濃眉緊皺。

  殿內只宋景一人和邊上服侍的高公公,建安帝開口:「策勛,你說,朕是不是上輩子造了什麼孽?怎么九個皇子,卻沒有一個能讓朕省心?若是能有一個有策詡這般能力,朕也不至於至今未立太子。」

  宋景在殿下輕輕扯了唇角,仿佛建安帝在說什麼笑話。

  「策詡認為,九個皇子皆是人中龍鳳,總有一日能擔起大任。」宋景恭敬道。

  建安帝擺擺手:「罷了罷了,他們總喜歡說這些話恭維朕,怎的策詡你也學了去。」

  「事關國家社稷,策詡不敢不謹慎。」

  「那你說說,三皇子這事,朕該如何處理?」建安帝直接把難題拋給了宋景。

  宋景為難狀,低頭作揖:「臣不敢妄言。」

  「策詡,你再這樣朕可就失望了。」

  斟酌再三,宋景說道:「臣以為,以不變應萬變。」

  「何意?」

  「三皇子無非不是在試探聖上,無論聖上怎樣決斷,三皇子與其他皇子都有了靶向,會鬧出更多事來,聖上不如在此事上先晾著三皇子段時日,看眾位皇子到底是作何打算。」

  建安帝一手放在案前輕叩,思考著宋景的話。

  「不過臣不得不再勸聖上一句,早日立下儲君才是上上策。」

  建安帝嘆了口氣:「朕何嘗不知……」

  邊上的高公公看著宋景暗暗讚嘆,建安帝很少會和臣子討論立儲之事,張相等人幾次上諫立儲都被擋了回去,可卻三番兩次在這宋統領面前展露心意。

  高公公從他即位起就跟著伺候,知道建安帝防備心極重。

  可是對宋景是真的喜愛,雖說宋景官職不高,可在皇帝心裡,卻是比兩個丞相還要重要,位極人臣。

  當然宋景能得建安帝看重不是沒有原因的,就如當下,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沒有站隊的跡象,又扮演了諫臣的角色,主要是還能準確揣摩聖意,合建安帝的胃口。

  可這樣的人也最可怕,他要是想要什麼怕是沒有什麼能阻擋,那長安公主不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高公公想出了神去,心裡不免冒出個大膽的想法,若是他想要這皇位……

  立時打住,這大逆不道的想法還是不要有的好。

  建安仿佛心裡有了決斷,轉而問道:「駙馬與長安如何?」

  「回聖上,長安公主溫柔知意,甚好。」

  建安帝朗聲大笑:「哈哈哈,合你心意便好。策詡你知道的,朕一直屬意將長樂配與你,可你執意要長安,雖不知你們是不是有什麼緣故,但總之今後你便是帝婿,這天下大事也有你一份子。」

  宋景恭敬的低頭應是。

  「長安此人朕看著也頗為乖巧,可若是有何不妥,策詡不用顧及朕。」建安帝補充道。

  如是樂妤聽得這話怕是心裡會冷哼一聲,她已從一枚棄子成為建安帝拉攏權臣的工具了,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哀。

  但不得不說建安帝手段還是高明的,一言一行間已將自己抬得極高,仿佛將長安嫁於宋景是多大的恩賜。

  「長安公主在外十七載,心性堅韌,行為處事間頗有聖上影子,家父也甚為歡喜,想來並無不妥,聖上盡可放心。」宋景道。

  建安帝沒想到宋景竟然還這般維護長安,心裡稍微訝異。

  他今日在華陽宮瞧著她倒真是不卑不亢,眼裡也沒有長樂的驕縱,若是正經出身,在身邊長大,自己多少也會有點感情。

  只是……她的出生始終是自己的恥辱,如今誤打誤撞還是入了宗籍,讓他心裡多有不堪。

  第16章 商量

  約申時二刻,華陽宮裡的小奴婢來催樂妤,說是駙馬爺已經在等著了。

  回程路上,樂妤跟他說起麗正宮裡的事:「嘉貴妃跟我提了三皇子要搬府邸的事,駙馬可知為何?」

  宋景好看的眉頭皺了起來,問她:「還說了什麼?」

  「沒了。」

  「真沒了?」宋景一瞬不瞬盯著她,樂妤被看得有些心慌,轉過頭去。

  宋景沒再追問,「嘉貴妃此人,謀利頗多,你儘量不要與其過多來往。關於三皇子的事,你聽聽也就罷了,不用過多猜想,總歸與你無關。」

  建安帝雖看著健碩,但身體也如這天元朝一樣內里衰敗。可太子卻遲遲未立,皇后膝下並無嫡子,現在聲望最高的也不過是三皇子和六皇子。

  實質上就是淑妃與嘉貴妃之爭,朝廷上分門別派,後宮裡也站隊爭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