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匈奴討論的結果是,他們可以放棄六座城池,但是每年繳納的歲幣不減半。

  宋景一口否決了:「願賭服輸。」

  單于盟沒有到此人態度如此強硬,咬牙切齒道:「四座城池。」

  「嘉靖關、嘉南關、丹鳳城、龍華城。」

  這四個皆是其中人口最多,經濟繁華稅收豐厚的城市,其他都是些小城,可以說,只要收復了這四座城池,那北部就沒失。

  單于盟哼了一聲,不再言語。

  張相黨羽已驚得說不出話,心裡甚至為匈奴使臣捏了把汗,這宋景坑人的能力堪稱一絕。

  「不知單于王子能否做主此次議和?」宋景又問道。

  包使臣接話:「出使前王上已言明,此次議和全程由六王子主持。」

  宋景點頭微笑:「那便好,我朝即刻將議和文書趕製出來,老煩眾位使臣移步長秋殿等候片刻。」

  單于盟率先甩袖而出。

  幾人走後,勤政殿內張相問道:「聖上,我們如此做法怕是會引得匈奴國心生不滿,捲土重來啊。」

  建安帝拂拂手,笑著道:「愛卿多慮了,你以為匈奴現在缺什麼?打了這麼久的仗,他們物資短缺,未必比我們好到哪裡去,他們比我們更希望議和。」

  「可……」張相還想說些什麼,被建安帝打斷:「莫再多說,文書已經制好,過會兒你送去給單于王子便是了。」

  這麼快?

  「和親人選?」一邊的韓御史問。

  「上官太傅家一個庶女,已經下旨冊封長喜公主,按公主禮制出嫁。」

  張相皺了皺眉,似是不滿這個結果,對上宋景的目光瞬間移開,「那長安公主?」

  建安帝卻懶得應付這些人了,「等候旨意便是,都散了吧。」

  「是。」

  「是。」

  勤政殿外,張相和宋景並肩走著,「宋統領好本事,悶聲幹了件大事,宋相真是養了個好兒子啊。」

  宋景停下來,拱手:「不及張相睿智。不過小生有個疑問,不知張相能否為小生解惑?」

  「宋統領直言便是。」

  「張相為何執意想將長安公主和親匈奴?」

  從提醒建安帝樂妤的存在開始,到今日,張相有太多疑問。讓宋景不得不懷疑什麼。

  張相有一瞬間的征忪,隨即笑道:「我與長安公主無親無故、無仇無恨,不知為何會給宋統領這樣的錯覺,但老夫絕無此意。」

  「既如此,小生明了。」

  --

  勤政殿議和結束後,文書昭告天下,整個京城到處在談論此事。

  議和結果和原先傳出的條款差距太大,京城上下無不為之震動,百姓們津津樂道,都說朝廷這回總算幹了件好事。

  說書的先生已經把想像中的議和現場添油加醋的宣揚開來。

  不知從哪裡傳出來的,此次議和先是相府二公子比武大獲全勝,繼又在朝堂上唇槍舌戰,將匈奴使臣堵得啞口無言,宋景功不可沒。

  百姓們仿佛都忘記了先前對他的忌憚,待嫁的女兒家也都心生愛慕。

  而各家態度不一。

  左相府里宋域恨恨摔了杯子。

  鎮國公樂府里,得知消息的幾個婦人面面相覷,不知聖上是何意,難道真的只是想把樂妤認祖歸宗?

  華陽宮內,李殊又氣得砸了前朝名家手制的鑲金翠玉瓶,郭皇后看著地上碎片,心裡即心疼又無奈。

  「母后,為什麼不是那個野公主去和親,父皇這是什麼意思?要把她留在身邊嗎?」李殊怒道。

  「我聽說,那孩子進宮這麼久,聖上都沒去瞧過,也未傳召,你不用擔心太多。」郭皇后淡然道。

  「那為何還要冊封,把她繼續丟在樂家不就好了,反正都這麼多年了。」

  是啊,當初冊封建安帝應該是存了替嫁的意思的,怎麼臨時變卦了?兩人皆是疑惑不已。

  郭皇后想不通。

  紫薇閣的主人也想不通,不僅想不通,而且很是不解,今天回到紫薇閣後就發現伺候的丫頭多了一倍,大丫頭嬤嬤一一配齊了,不大的地方還安了個管事公公。

  一應器具都換了新的,尚衣局還特地來量了身量,說要給樂妤製衣裳。

  那會議和文書還沒有放出,小七急得快要哭出來,這是為和親做準備了嗎?

  可是等下半晌文書布世之後,紫薇閣里一切照常,甚至搬進來的物件越來越多,多到紫薇閣這個小地方都裝不下。

  樂妤出了門,問指揮的公公:「這位公公,不知道這些賞賜緣何而來。」

  這個公公是常公公手底下的大將,喜公公。

  喜公公笑開來,弓身請安:「回公主,奴婢也只是按常公公的吩咐辦事,想來是公主好事將近了。」

  好事?

  她能有什麼好事。

  「那便辛苦公公了。」樂妤示意小七,小七從兜里拿出幾粒碎銀,遞給喜公公。

  兩人往回走,小七問:「小姐,我,我又看不明白了,怎麼皇宮裡的人做事老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我也不知,你晚點去打聽打聽華陽宮那邊的情況,小心點。」樂妤說道。

  「是。」

  不用和親總歸是好事,但是事情卻順利得出奇。

  文書里的大部分內容都與她早上和單于王子所言並無二致,是她小瞧了單于王子?還是其中有什麼她不知道的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