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七慌了,「小姐,我害怕。」

  樂妤拍了拍她的肩膀,「別害怕,有我在,你按照我說的去做就好了。」

  第二天,按照小七從小公公嘴裡套出來的話,樂妤帶了面紗等在單于盟幾人必經之路上。

  她這一舉動過於冒險了,但是她也不想坐以待斃。

  單于盟直衝沖朝她走了過來,眼裡甚至有一絲驚喜。

  「長樂公主?」樂妤不知他怎麼會把自己認成李殊,但是這意外的收穫還是讓她一喜。

  欠身福了福,樂妤開口:「六王子能否借一步說話?」

  單于盟自那晚宴會後就對樂妤念念不忘,有此機會他定然不會放過。

  兩人也沒走遠,使臣就在不遠處等著。

  樂妤沒有揭開自己的身份,直言道:「六王子今日可是為了和親一事?」

  「是。」但是他也知道,按著那天宋景所說,長樂公主和親的機率是少之又少的。匈奴也不會為著一個公主就和天元朝交惡,對比起來,他昨天輸了一半歲幣才令他頭痛。

  「六王子想必也知道,天元朝是不希望讓本朝公主和親匈奴的,既然如此,王子為何不主動降低要求,來獲取更多其他的利益。聽聞昨日王子和宋統領的賭約……」

  眼前的美人主動提起這件事,讓他羞愧得無處安放,可畢竟是自己技不如人,要怪只能怪自己太過輕敵,才讓宋景有了可乘之機。

  但是他也不明白長樂公主為何會和他主動提起這些事,她是建安帝寵愛的公主,犯不著為匈奴考慮太多,心裡漸漸升起了防備之心。

  「不知公主有何高見?」

  「比起美人,遊牧民族需要的是生存的技能,若是能和中原互通有無,通親,那我相信,匈奴人民也會過上和中原人民一樣富庶的生活。」

  此言倒是不假,可是這次議定的求和款項里並沒有開市這一條。而開市,確實是他們殷切希望的。

  單于盟想了想,對她說:「我明白公主的意思了。」

  「那就不耽誤六王子,您請。」

  說罷,樂妤側身,待人走後才回了紫薇閣。

  --

  而勤政殿內,沈惴悄悄靠近宋景,把樂妤與單于王子會見的事告知他。

  宋景聽完神色一轉,輕聲笑道:「有幾分膽色,我倒要看看她想做什麼。」

  議事正事開始,單于盟先是侃侃而談和親對於匈奴的意義以及匈奴王對長樂公主的期盼,話里話外都在暗示非長樂公主不可。

  見皇座上那人臉色愈加暗沉,單于盟急轉極下,道:「若是和親以宗室貴女代替,我國希望天元朝能開放平西關以南的城市,允許通親,開市。」

  建安帝聞言與宋景互視一眼,這不就是宋景想的法子?

  開市不僅對匈奴有好處,於天元朝而言,更是利大於弊。

  天元朝國庫空虛,今年收成不好,稅銀幾近減去一半,而常年的戰爭更是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無論從何出發,天元朝都需要休養生息。

  而在中原泛濫的絲綢、茶葉等物品對於外邦來說確是珍貴的貢品,賣出的價格也能翻上幾番,對於緩解中原局勢具有極大的作用。

  當然,匈奴人民獲得的利益也不言而喻。

  宋景在一邊開頭道:「開市?那可比一半的歲幣划算,單于王子真是打的好主意。」

  單于盟臉色不豫,張相卻覺得這個方法極好,連忙進諫:「稟聖上,臣以為六王子所言極好,我朝或可考慮將平西關、嘉靖關作為開市的關口,若是效用明顯,可酌情考慮其他關口。」

  宋景恨不得叫人把這老匹夫拖出去,剛剛一直不說話,這會就想著出來作妖,跟他打擂台。

  建安帝聞言並未表態,他更想聽聽宋景的意見。

  「張相怕是年紀大了,記不清,如今嘉靖關已不再歸屬我朝,而是在匈奴王室的管轄範圍內。」宋景一邊說。

  張相一噎,忘記了北方十二城已悉數落入匈奴囊中。

  宋景一笑,轉而朝單于盟道:「單于王子,雖說嘉靖關已歸屬你國,但匈奴向來沒有管理城池的經驗,宋某認為,開市並無不妥,但終究是我朝吃了虧。」

  有匈奴使臣急急道:「天元朝怎會吃虧,我族馬匹不知勝中原弱馬幾倍,還能從我匈奴賺取大把銀子,宋統領可不要睜著眼睛說瞎話。」

  宋景望向這名使臣,沈惴在身後低低說了聲:「這個就是和大公子見面的包使臣。」

  看來匈奴派來的人也並不全是廢材。

  「包使臣怎的不提通婚?」通婚才是匈奴族獲利最大的條款。雖然兩族通親時有發生,但天元朝有明確禁令,百姓們只是私下動作。

  可如今開放來,匈奴後人也可像漢人一樣耕田勞作,行商甚至當官,徹底改變其只能在馬背上討生活的現狀。

  在場皆沒有人接話,宋景的聲音猶如透耳的琴聲在殿內盪開來:「只要將嘉靖關、丹鳳城等6座城池歸還天元朝管理,我朝可以開市、通婚。」

  一時間,不只匈奴使臣議論紛紛,張相幾人也交頭接耳起來。

  這個要求作為戰敗國來提屬實過分了,單于盟目光不離宋景,不知這人到底是有什麼底氣說出這些話。

  而建安帝並未反駁,全程由宋景主導,看來這也是建安帝的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