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是擔心小弭會怕我,在知道我做了什麼之後。」乙婆婆朝他一笑,小弭覺得那溫暖的笑容中有幾分淒涼,依稀還有一絲慌張,於是,他也不由地跟著慌了起來。

  「我......不怕,婆婆你是好人,我怎麼會怕你。」好在嘴巴還是硬的,沒有出賣他的內心。

  「我殺了人,」乙婆婆將棉花的種子灑到鬆軟的泥土中,然後雙手捧起一抔土,蓋在種子上面,「那個人是我的夫君,也是我此生最想擺脫的人。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就嫁給他了,也就是從那時起,我身上的傷就沒有斷過。他打我,因為任何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後來,乾脆就不再為自己找理由,只要他想,隨時隨地都能把我打倒在地。他的父母也幫著他,我是他們出錢買過來的,付了錢,或許他們就覺得應該物盡其用,包括挨打這件事。所以,我經常被三個人圍著一起打,板凳、鐵鎬,最後乾脆連菜刀都用上了。」

  乙婆婆「呵呵」一笑,將袖子擼起來,她的胳膊上面,有兩條醜陋的疤,蜈蚣似的,一左一右爬在她的手臂上。

  「小弭,現在你明白為什麼被判刺配之刑的那一天,我會覺得自己解脫了吧。」

  小弭沒有害怕,相反,他心中燃起了熾盛的怒火,「不是東西,這一家老小都不是東西。」

  「有幾次我覺得自己差點就要死在他們手裡了,」乙婆婆放下袖子,垂首看向腳下的黃土,她那語氣還是那般平靜,像是在述說與己無關的一件事情一般,「最狠的一次,他將一隻酒罐砸在我的頭上,然後把我關在門外,關了一夜。那是冬日裡最冷夜最長的一天,我記得,鮮血在我的頭髮上結成了冰棱,我不知道,冷和疼,哪一個會最先將我擊潰。可是我還是熬了過來,我本以為自己會在那一夜徹底解脫的,但不知為何,我竟然沒死。所以那件事後,我就告訴自己,我不能這麼輕易地死去,我不能對不起在那樣惡劣的境況中依然苦苦堅持的自己。」

  「後來呢?你為什麼殺死了他?」

  「我有了孩子,」乙婆婆的的嗓子哽了一下,小弭懷疑自己聽錯了,因為她的嘴角還漾著那抹最為常見的微笑,隱藏在皺紋下面,更顯得和藹,「我告訴了他,以為他會有所收斂,可我低估了人性的惡,他沒有對我手軟,亦沒有對我腹中的孩子手軟,相反,為了讓他打出的每一拳頭都顯得更有威懾力,他專挑我的肚子打。」

  「那孩子......」

  「離開了,我感覺到鮮血順著腿滴落下來的時候,腦子裡閃了一下,什麼都不知道了。等我清醒過來時,發現自己手裡握著一把斧子,而那個殺死了我孩子的人,正趴在我的腳下,他的身體,就像一隻漏了陷的餃子,各種顏色在旁邊鋪了一地。」

  「他活該,他殺了你的孩子,你便殺了他,這有什麼錯?」小弭憤憤不平道。

  「官府的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再加上全村上下的人都為我求情,所以,我撿回了一條性命,但卻被判刺配崖州,一輩子都不准回來。」乙婆婆捻起一撮泥土,放在鼻下一嗅,「一開始我不覺得有什麼,我恨透了這個地方,不知多少次都夢見自己逃離了這裡。可是大半輩子過去了,當我老得身上的每一寸肉皮都沒有彈性了,腿腳也不再利索了,我才發現,背井離鄉的滋味是這般難受,我想念這裡的一草一木,連一顆泥土的滋味都發瘋地想念。所以,我回來了,冒著被告發的風險,穿過海,越過山,回到了這裡。」

  「回來了就好,你看,現在不是皆大歡喜了,」小弭忽然很想安慰她,雖然她眉宇間並沒有一絲憂傷,「你家裡人都不在了,村子裡的人呢,都很同情你,絕不會做出告發之事,你從此就安穩住下,教我們種棉花,等明年棉桃長出來了,咱們就一起摘棉花,紡棉布,吃飽穿暖,好好過日子。」

  ------------

  第二十七章 過往

  桑面前的景象定格成一幅畫,畫中的乙婆婆和那個幾乎與江濱幾乎長得一模一樣、名叫小弭的男孩子都固定在那副多彩的畫中。隨後,這幅畫急劇地朝後方退去,很快便化為天邊的一個黑點,而與此同時,桑面前出現了另外一幅畫面,畫中,乙婆婆又長了些年歲,她現在和年畫中的那個老嫗的模樣幾乎沒有了區別,胖了一些,也白了一些,雖然眼角眉梢又多了幾條皺紋,神氣卻比之前好了許多。

  她之前雖然也總在笑著,但能看出,那笑是有些勉強的,她的心明明是擰巴的,卻非要在臉上強撐出一個笑來。可是現在,那笑容卻是明朗的,就像天空中秋日的暖陽,灑下滿地明媚卻不刺眼的光。

  棉桃全部長出來了,大得像饅頭,每一棵上都有十幾個,被風一吹,沉甸甸地上下擺動。

  「乙婆婆,你看,棉桃全部長出來了,咱們可以紡面紗、織棉布、做棉襖,以後的冬天,就再也不會不敢出門了。」小弭也長大了一些,他現在差不多是十歲的樣子,和江濱年齡相仿,兩個人就像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

  乙婆婆看著他,「哪能像你想得這般容易了,脫籽、彈棉、紡紗各個都要費一番功夫......」

  小弭嘿嘿一笑,「我算是看出來了,您什麼都會,只要有您在,就沒有翻不過去的火焰山。不過乙婆婆,您這一身本領,到底是從哪裡學來的?」

  「那麼漫長的四十年,總要做點什麼才成,」乙婆婆摸了一摸小弭的頭頂,他的頭髮很軟,就像戴了一頂羊絨帽子,「到了崖州後,我發現當地人不養蠶,不種麻,卻穿著我從未見過的一種布料,比麻更柔軟,比絲綢更保暖。後來我才知道,那是棉花,那些開遍了山野不起眼的小毛球,就是棉花。棉花無采養之勞,卻有必收之效,免績緝之工,卻得禦寒之益,可謂不麻而布,不繭而絮。我還發現,那裡不管男女老少,都會紡紗織棉,他們生產的棉織物,織工精細,色彩繁多,聽說,是給皇帝的貢品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