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謝東池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是忍不住了。
若是九皇子對楊家許以王妃的位置,那麼楊家會不會幫他簡直一目了然。
哪個家族不想家中出個皇后?都是王妃了,那幹嘛不拼一把。
想想霍家,出了一個霍皇后,至少能富貴三代。這樣一本萬利的事,值得很多人冒險拼一回了。
第69章 暗流涌動
宣城這裡,在姚木蘭的幫助下,一直小心躲藏的霍城終於得以喘息。不必擔心有人追捕,能安心修養,身上的傷勢也逐漸穩定。
可他擔心朝局,沒等身上的傷好全,就悄悄潛入宣城打探消息。
雖然漠北退兵,朝廷大軍已經取勝,但是,因為不知城中是否還有錢家的探子,他只能小心再小心。
輕易不敢泄露行蹤。
不過,經過幾日的探訪,發現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他也略微放下了心。
看來錢嬪的勢力並沒有他想的那麼深,霍歸為她效力也是因為有把柄在她手上。若非自己把他當成親信,沒有設防,霍歸也未必能把自己害得那麼慘。
只恨自己識人不清,錢氏又太過狠辣,才害了身邊其他人。
確認了安全之後,霍城就主動聯繫上了同樣駐紮在此的薛小將軍,然後秘密送信回了京城。
一來報平安,二來,也解釋一下自己為何會失蹤這麼久。
不過,霍歸嘴裡說出來的太子之事,他並未告知天授帝,只告知了謝東池和謝北章。
霍城相信天授帝對太子的感情,若是有確實的證據,天授帝會還太子一個公道。可眼下並沒有其他證據,錢嬪雖不得寵,也是天授帝的妃子,九皇子之前也頗受寵愛。單憑一個死人的話,天授帝未必會相信。
實在是當年懿安太子之事的真相,太過駭人聽聞。
若非霍歸以為勝券在握,說漏了嘴,霍城也不會想到當年害了太子的元兇之一,居然是那時毫不起眼的錢嬪。這些年,不管是前朝還是後宮,都覺得是排位靠前或是母家強大的皇子做的,想要除掉太子,自己上位。那時的九皇子才幾歲,錢嬪也不怕為他人做嫁衣?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誤區,天授帝也好,霍皇后也好,這些年從沒懷疑過錢嬪,還因為錢氏年紀輕輕就守寡,對她還有些愧疚。
一想到錢氏姐妹害了外甥,害了姐姐,也害了自己,卻逍遙法外這麼多年,霍城實在是意難平。
錢氏已經死了,可是錢嬪還在,安德侯府還在,當年他們既然敢做下那等惡毒之事,如今必須付出代價。
可是,再怎麼生氣,再怎麼想給錢嬪定罪,霍城也清楚的知道,現在他手上沒有證據。
時間過去太久了,久的足夠錢嬪掃除一切痕跡。
而霍歸死了,死無對證,他所說的話,也只有霍城一個人聽到。若是霍城真的與她對質,錢嬪也完全可以推脫。
更何況,霍歸還是霍家的家僕。旁人眼中,他對霍家也十分忠心。別說他已經死了,就算他還活著,願意招認,錢嬪也可以反咬一口,說霍家誣陷於她。
所以,哪怕霍城知道兇手是誰,他也不能一紙奏疏告到御前,甚至不能泄露消息,以免打草驚蛇。
可若是就這麼放過她,霍城是萬萬不願意的。
他甚至下定決心,若是不能正大光明的將她繩之於法,哪怕不擇手段,暗殺也好,行刺也罷,一定要她血債血償!
而天授帝收到信,知到霍城已經安全了,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了心。
霍皇后那他一直瞞著,可是霍皇后又不是個傻子,眼看她已經起了疑心,再瞞下去可就真的瞞不住了。
不過,霍城信里所寫的,親信被人收買,刺殺於他還是讓天授帝震怒。
大敵當前,總有人不想著抵禦外敵,只知道窩裡鬥。漠北大軍剛剛才撤退,一旦霍城這個主帥出事,你猜他會不會捲土重來?
居然還買通霍城的親信,想著除掉他,真是無法無天。
於公,霍城這次立了大功,為朝廷立了威;於私,這是自己的小舅子,老妻的命根子。無論是誰,想對他出手,在天授帝眼裡都是不能饒恕的大罪。
天授帝果斷同意了霍城的話,將他平安回來的消息掩下,准許他暗中調查。
與此同時,謝東池和謝北章也接到了霍城的來信。
比起對天授帝的避重就輕,霍城詳細告知他們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再三提醒他們要多多注意自己的安危。
錢嬪和安德侯府向來喜歡玩弄陰謀詭計,明的拿你沒辦法,說不定私下會使什麼惡毒的招數。想想錢嬪,十年前就懂得用借刀殺人之法,除掉了太子,害得皇長孫流落民間,這些年,還能對著皇后裝出一副溫柔恭敬的樣子,就知道她城府極深。
眼下,漠北之戰大勝,逢此吉兆,天授帝也許很快就會立儲。
一旦立了謝北章為儲,九皇子登基的概率就會變得極低。大臣們各個都是人精,一旦儲位已定,誰會冒天下之大不韙?
而錢嬪數年籌謀毀於一旦,又豈會善罷甘休!
謝東池看見霍城信中所說的話,再根據這段時間的禁軍異動,基本可以推測出這對母子不甘失敗,想要破釜沉舟了。
那和他們對上,也是早晚的事了。
這邊,謝東池和謝北章加強了對九皇子黨的監控,不漏過一絲風吹草動。尤其是楊副統領,更是特別關注,楊家外面時時刻刻都有人盯著。同時,也再三告誡妹妹南音和妻子安心,這段時間最好一直留在府內,無事不要外出。就算外出,也要告知自己,同時帶足人手。
若是九皇子對楊家許以王妃的位置,那麼楊家會不會幫他簡直一目了然。
哪個家族不想家中出個皇后?都是王妃了,那幹嘛不拼一把。
想想霍家,出了一個霍皇后,至少能富貴三代。這樣一本萬利的事,值得很多人冒險拼一回了。
第69章 暗流涌動
宣城這裡,在姚木蘭的幫助下,一直小心躲藏的霍城終於得以喘息。不必擔心有人追捕,能安心修養,身上的傷勢也逐漸穩定。
可他擔心朝局,沒等身上的傷好全,就悄悄潛入宣城打探消息。
雖然漠北退兵,朝廷大軍已經取勝,但是,因為不知城中是否還有錢家的探子,他只能小心再小心。
輕易不敢泄露行蹤。
不過,經過幾日的探訪,發現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他也略微放下了心。
看來錢嬪的勢力並沒有他想的那麼深,霍歸為她效力也是因為有把柄在她手上。若非自己把他當成親信,沒有設防,霍歸也未必能把自己害得那麼慘。
只恨自己識人不清,錢氏又太過狠辣,才害了身邊其他人。
確認了安全之後,霍城就主動聯繫上了同樣駐紮在此的薛小將軍,然後秘密送信回了京城。
一來報平安,二來,也解釋一下自己為何會失蹤這麼久。
不過,霍歸嘴裡說出來的太子之事,他並未告知天授帝,只告知了謝東池和謝北章。
霍城相信天授帝對太子的感情,若是有確實的證據,天授帝會還太子一個公道。可眼下並沒有其他證據,錢嬪雖不得寵,也是天授帝的妃子,九皇子之前也頗受寵愛。單憑一個死人的話,天授帝未必會相信。
實在是當年懿安太子之事的真相,太過駭人聽聞。
若非霍歸以為勝券在握,說漏了嘴,霍城也不會想到當年害了太子的元兇之一,居然是那時毫不起眼的錢嬪。這些年,不管是前朝還是後宮,都覺得是排位靠前或是母家強大的皇子做的,想要除掉太子,自己上位。那時的九皇子才幾歲,錢嬪也不怕為他人做嫁衣?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誤區,天授帝也好,霍皇后也好,這些年從沒懷疑過錢嬪,還因為錢氏年紀輕輕就守寡,對她還有些愧疚。
一想到錢氏姐妹害了外甥,害了姐姐,也害了自己,卻逍遙法外這麼多年,霍城實在是意難平。
錢氏已經死了,可是錢嬪還在,安德侯府還在,當年他們既然敢做下那等惡毒之事,如今必須付出代價。
可是,再怎麼生氣,再怎麼想給錢嬪定罪,霍城也清楚的知道,現在他手上沒有證據。
時間過去太久了,久的足夠錢嬪掃除一切痕跡。
而霍歸死了,死無對證,他所說的話,也只有霍城一個人聽到。若是霍城真的與她對質,錢嬪也完全可以推脫。
更何況,霍歸還是霍家的家僕。旁人眼中,他對霍家也十分忠心。別說他已經死了,就算他還活著,願意招認,錢嬪也可以反咬一口,說霍家誣陷於她。
所以,哪怕霍城知道兇手是誰,他也不能一紙奏疏告到御前,甚至不能泄露消息,以免打草驚蛇。
可若是就這麼放過她,霍城是萬萬不願意的。
他甚至下定決心,若是不能正大光明的將她繩之於法,哪怕不擇手段,暗殺也好,行刺也罷,一定要她血債血償!
而天授帝收到信,知到霍城已經安全了,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了心。
霍皇后那他一直瞞著,可是霍皇后又不是個傻子,眼看她已經起了疑心,再瞞下去可就真的瞞不住了。
不過,霍城信里所寫的,親信被人收買,刺殺於他還是讓天授帝震怒。
大敵當前,總有人不想著抵禦外敵,只知道窩裡鬥。漠北大軍剛剛才撤退,一旦霍城這個主帥出事,你猜他會不會捲土重來?
居然還買通霍城的親信,想著除掉他,真是無法無天。
於公,霍城這次立了大功,為朝廷立了威;於私,這是自己的小舅子,老妻的命根子。無論是誰,想對他出手,在天授帝眼裡都是不能饒恕的大罪。
天授帝果斷同意了霍城的話,將他平安回來的消息掩下,准許他暗中調查。
與此同時,謝東池和謝北章也接到了霍城的來信。
比起對天授帝的避重就輕,霍城詳細告知他們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再三提醒他們要多多注意自己的安危。
錢嬪和安德侯府向來喜歡玩弄陰謀詭計,明的拿你沒辦法,說不定私下會使什麼惡毒的招數。想想錢嬪,十年前就懂得用借刀殺人之法,除掉了太子,害得皇長孫流落民間,這些年,還能對著皇后裝出一副溫柔恭敬的樣子,就知道她城府極深。
眼下,漠北之戰大勝,逢此吉兆,天授帝也許很快就會立儲。
一旦立了謝北章為儲,九皇子登基的概率就會變得極低。大臣們各個都是人精,一旦儲位已定,誰會冒天下之大不韙?
而錢嬪數年籌謀毀於一旦,又豈會善罷甘休!
謝東池看見霍城信中所說的話,再根據這段時間的禁軍異動,基本可以推測出這對母子不甘失敗,想要破釜沉舟了。
那和他們對上,也是早晚的事了。
這邊,謝東池和謝北章加強了對九皇子黨的監控,不漏過一絲風吹草動。尤其是楊副統領,更是特別關注,楊家外面時時刻刻都有人盯著。同時,也再三告誡妹妹南音和妻子安心,這段時間最好一直留在府內,無事不要外出。就算外出,也要告知自己,同時帶足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