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立春只好在旁邊補充解釋:「他的理想是讓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都有飯吃。」

  王記者「哦」了一聲,這還差不多。

  ……

  王記者是在第二天下午離開五場的,據說是滿載而歸。

  三天後,王記者關於紅河農場的文章刊登在《東雲日報》上,還是在頭版,占的版面很大,圖文並茂。

  顧立春飛快地瀏覽一遍,文章充滿了溢美之詞,寫得很用心很有誠意。

  鄧場看了,直搖頭:「這個王記者寫得還不如你,陳詞濫調,中規中矩。」顧立春的文字時不時地讓人渾身一震,或是會心一笑,反正隨便一看就能記個大概。這位記者的文字看了就看了,在心裡留不下深刻印象。

  至於朱書記的評價,那就是一個字「好」。

  對於上報紙這事,顧立春還沒有別人激動,看過就放到一邊去了。不過,出於職業精神,他還是回王記者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並寄了些農場特產。

  同時,顧立春也收到了姑姑一家的來信,沒錯,一家四口都給他寫信了。

  姑姑的信足足有三頁紙,除了一些家裡的事就是各種誇讚。姑父楊愛國的信更長,四頁。信里不但各種夸,還各種激勵他要再接再厲,繼續努力等等。信里還說,王有才聽到自己的堂弟如此不堪一擊,不禁惱羞成怒,但又無計可施,因為王有成是勞模,調動工作提都不好提。顧立春從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他的舒爽和得意。

  不過,楊愛國還是囑咐他要萬事小心。同時,做為年輕人一定要仔細甄別帶著糖衣的炮、彈,千萬不要被人腐蝕。其他的,等暑假回去見面詳談。

  表哥的信很簡單,只有半頁紙;楊珠珠的信有兩頁紙,內容很豐富,有漢字還有拼音還有畫,反正連猜帶蒙也知道大致內容。總體意思就是我暑假要回去了,回去我要好好玩,要下河摸魚,爬樹,還想去摘野果等等。

  除了信還有一大包書,農業、林業、漁業方面的都有,還有幾本紅色文學經典小說。顧立春房中的書架又豐滿不少。

  這幾天除了看專業書,顧立春就是跟著吳胖他們在林子裡四處轉悠。

  五場的場地是真大,雖然好耕地少,但林子多,水域寬廣,農林牧副漁,除了第一個「農」,其他四個都可以大力發展。

  吳胖在前頭帶路,顧立春一邊查看地形,一邊畫地圖,記心得。

  他們一直走到密林深處,這時,從林子裡傳來了說話聲。

  「這個地方適合種蘋果,真是可惜了。要是我當年的實驗不中斷,現在蘋果樹和李樹矮化試驗應該成功了。這片山林要是能種上矮化的蘋果樹和李子樹,產量肯定會很高,質量也好。」

  矮化的蘋果樹和李子樹,做為曾經的農場主,顧立春對這些也是略有涉獵。他的農場裡果樹就是矮化了的,這種果樹植株矮小,適應強,產量還高,還方便採摘。矮化的果樹,顧立春在這裡很少見到,所以,這兩個人是這方面的專家?

  顧立春示意吳胖噤聲,他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兩人出現。過了一會兒,兩人的說話聲越來越清晰,離他們越來越近了。

  這時聽到一個女聲:「老頭子,現在我們是能苟活著就好,別想你的那些實驗了。你看我不也什麼都不想嗎?」

  顧立春覺得這個女聲有些耳熟,他正思索著,那兩人已經轉過彎,正好跟他和吳胖迎面對上。

  顧立春一看,這一男一女都是五十多歲,女的顧立春還認識,是四場牛場的關英華教授,男的聽剛才的談話內容應該是她丈夫。

  顧立春笑著招呼:「關教授,你們也出來散步?」

  關教授冷不防地看到前面有兩個人,本來還有些緊張,仔細一看是吳胖和顧立春,心下放鬆不少,便笑著回應:「小顧,小吳是你們呀。」

  說著,她指指身邊面容清癯,衣衫破舊的老頭:「這是老林,我愛人。」

  顧立春也笑著招呼:「林教授好。」

  林教授慘澹一笑:「不是教授了,你叫我老林就好。原來你就是小顧。」

  四人寒暄幾句,顧立春提議結伴而行。路上,他忍不住說道:「林教授關教授,我剛才無意中聽到你們談到果樹矮化的事……」

  他察覺到兩人的神色略有些緊張,便用輕鬆的語氣說道:「你們不用緊張,關教授你是知道我的,我雖是貧下中農出身,可是我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對了,我最近升了副科長,林業和漁業這兩塊都歸我管,我想看看能不能把這些樹林子給利用起來,一直荒著,浪費的都是國家的資源。」

  兩人悄悄對視一眼,關教授搶先說道:「小顧,我自然是知道你的為人的,只是我們都是來下放勞動的,場裡不准我們做實驗……」

  林教授搶過關教授的話,迫不及待地說道:「小顧同志,我跟你說,這雲陽市非常適合種蘋果,我在林子裡看到了幾棵野生的蘋果樹,長得非常好,若是你能幫我劃一片實驗的地方,我保證不出兩年,不,一年就能成功,當年我的實驗差一點就成功了。我當初已經弄出矮化李子樹的矮化砧木。」

  林教授怕顧立春聽不懂專業術語,乾脆直接上結論:「這種矮化的果樹植株小,占地少,產量高,還好打理。蘋果樹平均畝產能達到兩千斤左右,要是管理得當,畝產四千五千斤都有可能。」顧立春記得自己農場裡的蘋果樹畝產大概是六七千斤,最高能達到八千斤。不過考慮到年代,林教授說的應該算是高產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