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的內心十分震撼,面上卻平靜地說道:「原來是你, 我還以為你們是同名同姓呢。這才不到一年,你都是副科長了。還為國家挽回巨大的損失,了不起。」

  顧立春一臉謙虛道:「都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農場領導用人不拘一格,願意給我們年輕人機會。」

  王記者哈哈一笑,周圍的人見顧立春竟和記者是熟人,兩人談笑風生,又是驚訝又是佩服。同時對顧立春提的事也十分感興趣,可惜這種場合不好插嘴詢問。

  朱書記一聽兩人竟是熟人,這下就更放心了,他一臉輕鬆地笑道:「哈哈,這真是緣分吶。小顧,你好好招待王記者。」

  鄧場也是做足了表面功夫,吩咐了顧立春幾句。

  王記者對於顧立春的升職之路充滿好好奇,對他所做的一系列事情也特別想深入了解。這一次,他打算做一個深度採訪。

  顧立春先領著王記者去了豬場,在他的建議下,王記者給洗得乾乾淨淨的豬們拍了幾張特寫,給豬場的工人們拍了幾張照片。接著他們又到苜蓿地,第三茬苜蓿剛收割完,現在地里又長出一層新的綠絨,風吹起來,綠絨隨風起伏蕩漾,像波濤一樣湧向天邊,讓人心曠神怡。

  顧立春向王記者娓娓道來他們種植苜蓿的曲折和艱難,以及最後的收穫時刻。

  王記者一邊拿著筆刷刷地記錄著,一邊心裡感慨,要是多來幾個這樣的採訪對象就好了。明明一件枯燥的事情被顧立春說得跌宕起伏,精彩紛呈,稍稍整理一下就可以直接發稿。

  介紹完苜蓿的事,接著便是麥收的事。這裡頭就更有故事可講了。從他們不顧眾人的嘲笑和反對,堅持提前麥收,到天氣突變大家全力搶收,鄧場那果敢英明的高大形象躍然於王記者的腦海。朱書記的聰明縝密,一心為民的形象也跟著出來。當然,其中最鮮明最生動的形象還是顧立春。

  顧立春一邊講述還一邊拿出照片給王記者看。

  他指著趙高他媽那健壯的身材說道:「你看看,這就是勞動人民的形象,也是我國廣大勞動婦女的代表。」

  他又指著白大姐道:「這就是我們農場的鐵娘子,不愛紅裝愛農裝。」

  顧立春還順便宣傳了一下陳潔:「這位是來自京城革命幹部家庭的女知青。她初來時彷徨茫然不適應,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影響下,在朱書記的思想教導下,她逐漸蛻變成一個堅強能幹的農場女戰士,每天風裡來雨里去,麥收時也跟大家一樣披星戴月的勞動。她說,她總算沒有辱沒了自己的出身,她配得上軍人的女兒這個稱呼。」

  王記者受到啟發,眼睛不由得一亮,刷刷記下幾筆,還問顧立春這些照片他可不可以用。

  顧立春笑著說道:「本來這些是私人照片,但誰讓咱倆這麼熟呢,你隨便挑。」

  介紹完幾位女同志,顧立春還順便提了一句王有成,「這位同志是黨委辦公室的,是農場幹部的楷模,是青年幹部的帶頭人,別的幹部蹲點勞動二百天,他勞動365天,還說自己能再干50年。這樣的人真是讓我肅然起敬。」王記者也跟著肅然起敬。

  兩人一直在不停地聊天,其實主要是顧立春在說,連說了兩個多小時,眼看著天色將暗,顧立春順便留王記者在豬場吃飯,王記者本來要回鎮上招待所的,一想乾脆不回了,說他要體驗生活,與職工同吃同住,顧立春讓人收拾出一間客房給王記者住。

  晚飯是大傢伙一起吃的,菜色不算太豐盛,沒超出招待規格,但十分有特色,都是五場這邊出產的東西。

  沼澤地那邊養的魚、蝦,做成了酸菜魚和油燜蝦;用那邊養的鴨,做了道爆炒鴨肉,煮了幾個鹹鴨蛋,一切四瓣湊成一道菜。只有好菜不行,怕人說拉攏腐蝕革命記者,顧立春還特意加了幾道憶苦思甜菜,一道是辣椒炒嫩紅薯梗,一道是蒜泥拌野莧菜,還有辣椒炒田螺。王記者對此安排十分滿意。

  吃飯的時候,王記者也沒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繼續見縫插針地採訪顧立春。

  「聽說你拒絕了總場辦公室的工作?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顧立春一臉認真地回答道:「我們年輕人就是要奮鬥在第一線,為將來的革命工作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

  王記者讚許地說道:「你真是有覺悟的好同志。」

  「你走上寫作之路真的是受我的影響?」

  「是的,你看我以前從來沒有發表過文章,自從見識過王記者用手中的筆為我們全家伸張正義時,我覺得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文字的力量如此強大,我們可以用文字發出內心的吶喊,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王記者深表贊同,他接著又問:「那你的文筆是怎麼練成的?」

  「多讀多想多寫。」顧立春用的就是萬金油答案。

  王記者一想好像也沒問題,自己就是這麼練的。

  採訪完顧立春,王記者也順便採訪一下別人。

  採訪別人時還好,雖然大家很羞澀很窘迫放不開,但回答問題都是字斟句酌,都還在可控制範圍之內。可輪到吳胖時,話風突變。

  王記者:「吳同志,請問你的革命理想是什麼?」

  吳胖夾了一塊魚,邊吃邊回答:「頓頓有肉吃。」

  王記者:「……」這好像不太符合無產階級價值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