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情的發展再一次出乎他的意料,大家對於孟念群和顧立春長得像這事確實是喜聞樂見,但也僅此而已,長得像的人多了去了,也不一定就是有血緣關係,再說時間線也對不上。人們議論了一陣也就淡了。

  接著,令王有崩潰的一個大新聞以飛一般的速度傳播開了。

  人們口耳相傳,見面不再問:「你吃了嗎?下班了?」而是問,「你聽說了嗎?王有成和孫成原來是兄弟。」

  大家震驚之餘開始深挖那些陳年往事,最後形成了兩大派別。

  一派認為王有成他媽跟孫成他爹搞在一起,經過推理認證,王有成其實姓孫。

  另一派認為孫成他媽跟王有成他爸搞在一起,孫成其實應該姓王。

  反正不管咋樣,這人應該肯定是兄弟,畢竟長得那麼像,氣質那麼像,以前竟然沒注意,現在是越看越相。

  王有成在整個場區火了,畢竟都是一個農場的人,有的人認識王家父母,有的認識孫家父母,還有的兩家都認識,再加上當年那些桃、色緋聞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褪色不少,但老料有老料的味道,那些老年人眼前的事記不住,但對於以前的事那是如數家珍,細節都能回想起來。

  還有一些老年人坐在一起互相比對當年的細節和證據,他們在那兒回憶青春歲月,年輕人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地還提出問題。老年人的精神有了寄託,年輕人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大家其樂融融,相處十分融洽。

  王有成和孫成的新事傳得是沸沸揚揚,王有成快氣瘋了,據說孫成也傻眼了。

  還是據說,兩人狹路相逢時,都是一臉鄙夷,什麼?這傢伙長得像我?我呸,瞧他那獐頭鼠目的鳥樣兒,能跟我比?雙方都覺得對方的長相刺眼睛。特別是王有成,他覺得孫成不但刺激到了他,還侮辱到了他。

  顧立春聽完群眾的反饋,總結道:「越分析越覺得他倆是兄弟,你看這世界觀和價值觀和品味多像。血緣真是一種神奇的東西。」

  王有成被流言弄得焦頭爛額,他忙著查找源頭,忙著去闢謠。可是他忘了那句話:「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他跑斷了小短腿,也沒能把流言壓下去,反而是愈演愈烈。

  顧老師顧立春又總結出一番話跟眾人分享:「王有成這是心虛了。如果不心虛,為什麼要去闢謠?不應該是清者自清嗎?你們瞧我,我去闢謠了嗎?我從來都是大方承認我與孟念群長得像。還邀請廣大群眾來圍觀比對,我們到底哪些地方像。」

  大家深以為然,點頭稱是。

  王有成是進退兩難,他不闢謠,流言會一直傳下去;他闢謠,大家都說他心虛。他現在是恨死了顧立春。

  這一天,顧立春在給兩個學生上完文化課,讓他們上勞動課和實踐課,他站在苜蓿地邊,一會兒看看江穆挑水,一會兒看著孟念群拔草,對他們語重心長地說道:「人生的路很漫長,可是關鍵的就那麼幾步,千萬不能走錯。想想王家,想想孫家,你們以後要引以為戒。千萬不要辜負師長對你們的期待。」

  江穆:「……」這人還真把自個兒當老師了。

  孟念群乖巧地說道:「顧老師說得對。」

  顧立春滿意地說道:「行啦,今天的課就到這兒,孟同學,你去休息一會兒,默記課堂上的內容;江同學,你一邊去挑水,一邊默讀並記下課上的知識點。」

  江穆氣得腦門疼,還好再有幾天就學完了,他可以回去了。

  自從顧立春多了兩個學生,農牧科的人就輕鬆許多。有人還建議顧立春多收幾個學生當免費勞動力。

  一個星期後,江穆和孟念群學成回四場,顧立春還為他倆舉辦了一個小小的歡送會,請他們吃了一頓莧菜拌涼麵。

  歡送會上,顧立春語重心長地對著兩個學生說畢業贈言。

  「小江,看得出來,你從小營養好,力氣很大,好好鍛鍊一下,是個干農活的好料子。以後你要手腦並重,凡事多動動腦子。」

  江穆氣得想吐血,他咬著牙說道:「我謝謝顧老師的教誨。」

  顧立春轉向孟念群:「小孟,看得出來你的悟性不錯,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用心改造。你長得跟我這麼像,可不能墮了我的名頭,影響我的形象。」

  孟念群:「顧老師放心,我不會給你丟臉的。」

  兩人的培訓結束,顧立春的生活恢復正常。

  江穆和孟念群一回到四場,四場農牧科的人就開始張羅種植苜蓿,聽說聲勢搞得很大,畢竟四場要人有人,要機械有機械,場地也大。據說打算種四百畝地,江穆是技術員,孟念群是他的助理。

  四場的苜蓿一種上,江穆就開始大搞宣傳,甚至利用人脈,說動了京郊奶牛場的人前來四場考察。

  場裡就有人說風涼話,說顧立春這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還說,江穆是京城來的,認識的人多,路子廣,顧立春這回完了。時不時地用人用同情的目光看著顧立春。

  顧立春反過來安慰這些人:「都是一個農場的,親兄弟單位,大家一起為國家創收不好嗎?咱們場才多少苜蓿,我告訴你們,全國的需求量大得很。」

  大家背地裡都說顧立春人不大,心挺大。

  不管四場那邊弄得多麼聲勢浩大,顧立春仍然平靜如昔。他現在又開始鼓動鄧場對沼澤地那邊動手,搞養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