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頁
胤禛的目光淡淡的從唇角含笑的胤禩身上划過,眼底的寒氣一閃而逝。
黛玉站在胤禛身邊,看著座上的康熙微微蹙眉。康熙的神色兩人自然是看在眼裡,顯然是正因為胤禵的事情而不快。
「老四,胤禵到底是怎麼回事?」康熙沉聲問道,語氣里明顯的還帶著火氣。
胤禛垂眸,淡然道:「皇阿瑪已經看過十弟的摺子了?」
康熙冷笑道:「深入敵境,力戰而死?老十四身為皇子自小文武兼修,身邊更是侍衛眾多,他怎麼會莫名其妙的被圍身亡?老十幹什麼去了?」
胤禛負手而立,沉默了半響才抬起頭來看向康熙道:「皇阿瑪是在懷疑十弟?」
康熙一嗑,胤禛的話雖然說的隱晦,但是在場的誰不是人精?基本上也和自己問差不多了,如果不是懷疑身為撫遠大將軍的胤誐,那就是懷疑胤禛這個皇帝了。
康熙確實有些懷疑胤禵的遭遇和胤禛相關,畢竟胤禛和胤禵還有烏雅氏的恩怨再那裡擺著的,而在康熙看來,胤禛也從來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做了幾十年的皇帝,帝王的多疑在康熙的身上絕對不會隨著退位而消失,即使是自己最信任也最看重的兒子。康熙可以容忍胤禛因為從前的恩怨打壓自己你的兄弟,但是絕對無法容忍胤禛對自己的兄弟下手,即使他心裡明白,如果換成他自己也一樣會下手,因為胤禛今天能對他的兄弟們下手,明天就有可能對自己這個太上皇下手。
「皇阿瑪,戰場上槍林箭雨的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也不能把十四弟的事怪到十弟身上啊。」胤礽一臉恭敬,看著康熙的眼神卻很有些不以為然。不是他不尊重自己的皇阿瑪,而是皇阿瑪既然退位了就好好地當太上皇享清福不就好了。偏偏還要時不時的插手朝政,特別是他隱約的壓制著胤禛的一些改革措施,連帶的讓胤礽辦事也不順當,這讓在咸安宮呆了好些年,終於腦子清楚了想要大展拳腳一番的胤礽十分不爽。
「二哥說的是。皇阿瑪,十哥的性子你還不了解?十四弟這事實在怪不得十哥啊。「胤祥自然也毫不猶豫的站在胤礽這一邊。看向康熙的目光不閃不避堅定清明,就算皇阿瑪不相信四哥,總該相信十哥那性子絕不會做出背後算計致自己兄弟於死地的事情來。
其他人看了看自家皇阿瑪和現任皇帝,胤祉胤祺胤佑等人也起身道:「二哥和十三弟說的是,還請皇阿瑪不要怪罪十弟才是。」這幾位都是不怎麼參與爭鬥的,胤禛登基之後也沒虧待過他們,他們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自然不願意朝堂上再起紛爭。之前那十來年即使是他們也覺得疲憊不堪了。
如今的情勢也很明顯,新皇登基兩年提拔了極大一批的人才,如今朝堂上可以說新皇的人和太上皇的老臣各占一半。而新皇提拔上來的人大都是只效忠胤禛的心腹,而太上皇的老臣里還有各位兄弟的人,如今老大老二老十十三十六十七都是擺明了站在胤禛這一邊了,他們自然不會跟自己過不去。畢竟,想要太上皇廢了四哥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了不起就是找點麻煩罷了。給皇帝找麻煩不是給自己技罪受麼?
康熙看著底下一副恭敬誠懇模樣的兒子們,心底升起一股無力。他確實是老了,胤禛素來冷漠能得到這麼多兄弟的承認顯然也並不是如一些老臣們在自己跟前說的刻薄寡恩。最重要的是,他情楚地知道胤禛是個好皇帝,自己這個太上皇若是和皇帝勞煩了於國於家都沒有任何好處。
目光淡淡的轉向站在一邊面色平靜的胤禩,康熙眼色沉了沉。揮手道:「朕不會因為此事怪罪老十。只是胤禵到底已經過繼出去了,總要給鎮國將軍府一個交代。」
胤禛面色如常,恭敬的道:「皇阿瑪說的是,胤禵以身殉國,便追封為郡王吧,皇阿瑪以為如何?」
康熙點頭道:「罷了,就如此吧。老十四家裡派人好好照看著。你們回去吧。」
「兒臣等告退。」
出了暢春園,眾人送了胤禛和黛玉離去才各自或結伴或獨自打道回府,對於胤禵的事心裡或有傷感或有嘲諷,面上卻都只當沒這一回事一般。胤禩走在最後,回頭看了一眼暮色中景色如畫的暢春園,唇邊勾起一絲嘲諷的微笑。他們的皇阿瑪果然已經老了。
第二十三章 後來的事
「看起來八弟果然是太閒了。」
圓明園裡,黛玉倚坐在窗前,輕翻著手裡的摺子對坐在書案後面披摺子的胤禛笑道。提起胤禩,胤禛不自得皺了皺眉,道:「朕不想對他下手,但是他若再不收斂,也別怪朕不念骨肉之情了。」黛玉搖頭笑道:「只怕八弟沒那麼容易收手,到時候就算咱們不對付他,別人也饒不了他的。」前太子,理親王爺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記仇,當初被胤禩下暗手整的那麼慘,如今翻過身來胤礽怎麼可能就這麼放過胤禩。胤禛點頭道:只要他們不傷及朝廷根本,鬧一鬧也無妨。既然不能收拾了那些不安分的兄弟,那就只能讓他們互相牽制了。必要的時候打壓這個扶持那個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他們別做的太過分了就行。
黛玉想了想道:「過幾日便是命婦們進宮請安的日子,不如我找良太妃說一說?」
胤禛搖頭道:「用不著,良太妃不是愚笨的人,她怎麼會不知道老八在做什麼?」黛玉秀眉微挑,她對良太妃的印象並不深,只覺得是個十分平淡無爭的美麗女子。只是想起這半年多來的廉親王府傳來的梢自,郭絡羅氏竟被良太妃輕描淡寫的架空了府里的權利,顯然也並不是沒有手段的人。真正沒有手段的女子大約也在皇宮裡括不了這麼些年。黛玉點頭道:「我知道了,倒是有許久沒見過八弟妹了,回頭召她進園子裡來陪我說說話兒。」胤禛無所謂,「隨你。」
黛玉站在胤禛身邊,看著座上的康熙微微蹙眉。康熙的神色兩人自然是看在眼裡,顯然是正因為胤禵的事情而不快。
「老四,胤禵到底是怎麼回事?」康熙沉聲問道,語氣里明顯的還帶著火氣。
胤禛垂眸,淡然道:「皇阿瑪已經看過十弟的摺子了?」
康熙冷笑道:「深入敵境,力戰而死?老十四身為皇子自小文武兼修,身邊更是侍衛眾多,他怎麼會莫名其妙的被圍身亡?老十幹什麼去了?」
胤禛負手而立,沉默了半響才抬起頭來看向康熙道:「皇阿瑪是在懷疑十弟?」
康熙一嗑,胤禛的話雖然說的隱晦,但是在場的誰不是人精?基本上也和自己問差不多了,如果不是懷疑身為撫遠大將軍的胤誐,那就是懷疑胤禛這個皇帝了。
康熙確實有些懷疑胤禵的遭遇和胤禛相關,畢竟胤禛和胤禵還有烏雅氏的恩怨再那裡擺著的,而在康熙看來,胤禛也從來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做了幾十年的皇帝,帝王的多疑在康熙的身上絕對不會隨著退位而消失,即使是自己最信任也最看重的兒子。康熙可以容忍胤禛因為從前的恩怨打壓自己你的兄弟,但是絕對無法容忍胤禛對自己的兄弟下手,即使他心裡明白,如果換成他自己也一樣會下手,因為胤禛今天能對他的兄弟們下手,明天就有可能對自己這個太上皇下手。
「皇阿瑪,戰場上槍林箭雨的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也不能把十四弟的事怪到十弟身上啊。」胤礽一臉恭敬,看著康熙的眼神卻很有些不以為然。不是他不尊重自己的皇阿瑪,而是皇阿瑪既然退位了就好好地當太上皇享清福不就好了。偏偏還要時不時的插手朝政,特別是他隱約的壓制著胤禛的一些改革措施,連帶的讓胤礽辦事也不順當,這讓在咸安宮呆了好些年,終於腦子清楚了想要大展拳腳一番的胤礽十分不爽。
「二哥說的是。皇阿瑪,十哥的性子你還不了解?十四弟這事實在怪不得十哥啊。「胤祥自然也毫不猶豫的站在胤礽這一邊。看向康熙的目光不閃不避堅定清明,就算皇阿瑪不相信四哥,總該相信十哥那性子絕不會做出背後算計致自己兄弟於死地的事情來。
其他人看了看自家皇阿瑪和現任皇帝,胤祉胤祺胤佑等人也起身道:「二哥和十三弟說的是,還請皇阿瑪不要怪罪十弟才是。」這幾位都是不怎麼參與爭鬥的,胤禛登基之後也沒虧待過他們,他們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自然不願意朝堂上再起紛爭。之前那十來年即使是他們也覺得疲憊不堪了。
如今的情勢也很明顯,新皇登基兩年提拔了極大一批的人才,如今朝堂上可以說新皇的人和太上皇的老臣各占一半。而新皇提拔上來的人大都是只效忠胤禛的心腹,而太上皇的老臣里還有各位兄弟的人,如今老大老二老十十三十六十七都是擺明了站在胤禛這一邊了,他們自然不會跟自己過不去。畢竟,想要太上皇廢了四哥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了不起就是找點麻煩罷了。給皇帝找麻煩不是給自己技罪受麼?
康熙看著底下一副恭敬誠懇模樣的兒子們,心底升起一股無力。他確實是老了,胤禛素來冷漠能得到這麼多兄弟的承認顯然也並不是如一些老臣們在自己跟前說的刻薄寡恩。最重要的是,他情楚地知道胤禛是個好皇帝,自己這個太上皇若是和皇帝勞煩了於國於家都沒有任何好處。
目光淡淡的轉向站在一邊面色平靜的胤禩,康熙眼色沉了沉。揮手道:「朕不會因為此事怪罪老十。只是胤禵到底已經過繼出去了,總要給鎮國將軍府一個交代。」
胤禛面色如常,恭敬的道:「皇阿瑪說的是,胤禵以身殉國,便追封為郡王吧,皇阿瑪以為如何?」
康熙點頭道:「罷了,就如此吧。老十四家裡派人好好照看著。你們回去吧。」
「兒臣等告退。」
出了暢春園,眾人送了胤禛和黛玉離去才各自或結伴或獨自打道回府,對於胤禵的事心裡或有傷感或有嘲諷,面上卻都只當沒這一回事一般。胤禩走在最後,回頭看了一眼暮色中景色如畫的暢春園,唇邊勾起一絲嘲諷的微笑。他們的皇阿瑪果然已經老了。
第二十三章 後來的事
「看起來八弟果然是太閒了。」
圓明園裡,黛玉倚坐在窗前,輕翻著手裡的摺子對坐在書案後面披摺子的胤禛笑道。提起胤禩,胤禛不自得皺了皺眉,道:「朕不想對他下手,但是他若再不收斂,也別怪朕不念骨肉之情了。」黛玉搖頭笑道:「只怕八弟沒那麼容易收手,到時候就算咱們不對付他,別人也饒不了他的。」前太子,理親王爺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記仇,當初被胤禩下暗手整的那麼慘,如今翻過身來胤礽怎麼可能就這麼放過胤禩。胤禛點頭道:只要他們不傷及朝廷根本,鬧一鬧也無妨。既然不能收拾了那些不安分的兄弟,那就只能讓他們互相牽制了。必要的時候打壓這個扶持那個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他們別做的太過分了就行。
黛玉想了想道:「過幾日便是命婦們進宮請安的日子,不如我找良太妃說一說?」
胤禛搖頭道:「用不著,良太妃不是愚笨的人,她怎麼會不知道老八在做什麼?」黛玉秀眉微挑,她對良太妃的印象並不深,只覺得是個十分平淡無爭的美麗女子。只是想起這半年多來的廉親王府傳來的梢自,郭絡羅氏竟被良太妃輕描淡寫的架空了府里的權利,顯然也並不是沒有手段的人。真正沒有手段的女子大約也在皇宮裡括不了這麼些年。黛玉點頭道:「我知道了,倒是有許久沒見過八弟妹了,回頭召她進園子裡來陪我說說話兒。」胤禛無所謂,「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