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頁
胤禛挑了挑眉,「先等等再說。」
說完了政事,進走了胤祥胤禛才起身回去看黛玉。黛玉正看著幾個孩子寫字,這幾日康熙身子有些不爽,三個孩子都還小康熙怕將病氣過給孩子便不要他們在跟前呆著,讓人選回了圓明園來。弘晏坐在一邊捧著一本貞觀政要看得起勁,自從走了一趟草原回來,弘晏似乎變得勤奮了很多。黛玉和胤禛隱約明自女兒的心思心中很是安慰,卻也並沒有阻止弘晏的行為,更沒有告訴她其實兩人根本沒有打算將兩個女兒嫁到蒙古去。
看到胤禛進來黛玉還沒來得及起身,三個小孩子就已經歡喜的扔下手中的筆墨,跳下凳子迎了上去,「阿瑪阿瑪弘昶,弘昡,弘晨給阿瑪請安。」
胤禛俯身抱起弘晨,低頭看著眨巴著眼睛望著自己的弘昹和弘睦沉聲道:「功課都做完了」弘昹和弘睦頓時如泄了氣的脾氣,委屈的望向黛玉。阿瑪什麼的最偏心了。黛玉含笑將兩個兒子拉回身邊安撫,這三個孩子他們照顧的並不多,卻難得的依然十分親近,「四哥怎麼來了,送走了十弟今兒可是閒了?」從過完年開始就在忙著準備出征的事,胤禛也忙得不行,今天倒是難得的鬧矚。胤禛點頭,走到黛玉身邊坐下道:「下午沒什麼事過來瞧瞧,晏兒還在用功?」五個孩子中,胤禛對弘曜最嚴厲對弘晏卻最是寵愛。宮裡宮外誰不知道大公主是皇上的心頭寶?弘晏點頭笑道:「正請額娘給晏兒解說呢。」
胤禛淡淡微笑道:「既然晏兒喜歡,請上書房的師博一起教導也不妨事。只是也不要費太多心思,累著了你額娘也擔心。」
對於胤禛的話黛玉也不反對,只是含笑看著他們父女。倒是弘晏有些猶豫道:這隻怕不合規矩。從前在雍親王府的時候她也是和弘曜同樣自師博教導的。只是現在身為公主弘晏也深知自己身份敏感,不願因為自己而讓阿瑪面對宗室和大臣們的刁難。胤禛看著弘晏期待又猶豫的模樣心裡對這個乖巧聰慧的女兒更加疼惜,擺擺手不以為意的道:「不是什麼大事。回頭去跟你三伯說一聲就是了。他們家二格格三格格還有你大伯家的五格格還有你五叔九叔十三叔家裡的幾個格格都會和你一起去的。」這幾個家裡的格格基本都是過兩年就要指婚了,而大清親王之女大多數都是嫁到蒙古的。聽了胤禛的話,弘晏這才歡喜的點頭道:「女兒謝阿瑪。」
胤禛揉了揉弘晏的髮絲,有些無奈的道:「用不著這般鄭重其事,有什麼事,阿瑪和額娘自然會替你擔著。」
弘晏心思靈敏,也知道阿瑪這話的意思就已經是隱晦的告訴她如果她不想的話是完全可以不用嫁到蒙古的。偏著頭弘晏笑容盈盈,脆生生地道:「姑姑們還有堂姐堂妹們為了大清都嫁到蒙古去了,晏兒身為公主自然也該為阿瑪分優。阿瑪,晏兒不會做的比恪靖姑姑差的。」胤禛和黛玉相視一眼,黛玉無奈的輕嘆道:「傻孩子,小小年紀想這麼多做什麼?想要娶咱們的寶貝那兒那麼容易?」
弘晏臉上不自得一紅,匆匆的對兩人行了禮抱著書本出去了。
黛玉有些疑惑的看著胤禛道:「四哥,我怎麼覺得晏兒自從蒙古回來了就有些古怪?」
胤禛想了想弘皙和暗衛都沒有稟告過弘晏在蒙古有什麼異常,搖搖頭道:「這丫頭長大了吧。」
黛玉莞爾一笑道:「可不是長大了麼。一轉眼晏兒都十三歲了。咱們只怕也留不了她幾年了。」
胤禛厲眸微微眯起,道:「玉兒得空時不妨看看京城裡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先選著看看免得到時候選不到合適的人。想娶他的女兒,大清的固倫公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雍正二年十月,撫遠大將軍敦親王胤誐保,靖貝子胤禵一馬當先深入敵境,力戰而死。
消息一傳回京城,胤禛唇邊勾起一絲笑意,抬頭對黛玉道:「十弟果然沒有讓朕失望。」如果胤禵認為胤誐真的是心無城府有勇無謀的人的話,那麼他只會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黛玉蹙眉道:「孛日帖赤那竟然跑了,只怕是後患無窮。」胤禛道:「他跑不到哪兒去。」關內有暗部追殺,明里還有官府通緝。如果他回了蒙古,布日固德不會對他客氣的。布日固德與溫恪公主大婚之後有大清暗中扶持在科爾沁的地位日漸穩固,怎麼會容得下孛日帖赤那想要回去分一杯羹?溫恪雖然不及恪靖公主和寶音能幹,但是她的身份和身邊得力的人幫襯著,在科爾沁也頗有影響力。暗部的人經過這些年的布局也早己遍布蒙古的每一個地方,不能說完全控制蒙古各部,至少有什麼風吹草動是很難逃脫朝堂的掌控的。孛日帖赤那若是回了蒙古只有死路一條。
「胤禵---皇阿瑪那裡」 黛玉皺眉,胤禵突然死了,就算康熙不發作只怕心裡也會有個坎。
胤禛起身道:「不妨事。早晚都要辦這些事。皇阿瑪那裡也該知道了。」
「啟稟皇上,太上皇有請皇上,說是有事相商。」門外蘇培盛匆匆進來稟告。
胤禛冷冷一笑拂袖道:「擺駕去暢春園。」
蘇培盛低聲道:「太上皇說請皇后娘娘一道過去。」
黛玉跟著起身牽起胤禛的手淺笑道:「既然如此我隨四哥一道去吧。」
黛玉和胤禛進了清溪書屋的時候,看到在場的諸人先是頓了一下,方才神色平穩的上前給康熙請安。書房裡胤礽胤祉胤祺等所有在京的兄弟都已經提前到了,顯然是康熙將他們叫來的。胤礽坐在一邊,一臉無所謂的把玩著手裡的摺扇,胤祉則是一副眼觀鼻子鼻觀心事不關己的模樣。胤祺胤佑胤裪幾個平時並不愛多管事,此時看看胤禛再看看座上神色陰沉的康熙,臉上反倒多了幾分擔憂之意。
說完了政事,進走了胤祥胤禛才起身回去看黛玉。黛玉正看著幾個孩子寫字,這幾日康熙身子有些不爽,三個孩子都還小康熙怕將病氣過給孩子便不要他們在跟前呆著,讓人選回了圓明園來。弘晏坐在一邊捧著一本貞觀政要看得起勁,自從走了一趟草原回來,弘晏似乎變得勤奮了很多。黛玉和胤禛隱約明自女兒的心思心中很是安慰,卻也並沒有阻止弘晏的行為,更沒有告訴她其實兩人根本沒有打算將兩個女兒嫁到蒙古去。
看到胤禛進來黛玉還沒來得及起身,三個小孩子就已經歡喜的扔下手中的筆墨,跳下凳子迎了上去,「阿瑪阿瑪弘昶,弘昡,弘晨給阿瑪請安。」
胤禛俯身抱起弘晨,低頭看著眨巴著眼睛望著自己的弘昹和弘睦沉聲道:「功課都做完了」弘昹和弘睦頓時如泄了氣的脾氣,委屈的望向黛玉。阿瑪什麼的最偏心了。黛玉含笑將兩個兒子拉回身邊安撫,這三個孩子他們照顧的並不多,卻難得的依然十分親近,「四哥怎麼來了,送走了十弟今兒可是閒了?」從過完年開始就在忙著準備出征的事,胤禛也忙得不行,今天倒是難得的鬧矚。胤禛點頭,走到黛玉身邊坐下道:「下午沒什麼事過來瞧瞧,晏兒還在用功?」五個孩子中,胤禛對弘曜最嚴厲對弘晏卻最是寵愛。宮裡宮外誰不知道大公主是皇上的心頭寶?弘晏點頭笑道:「正請額娘給晏兒解說呢。」
胤禛淡淡微笑道:「既然晏兒喜歡,請上書房的師博一起教導也不妨事。只是也不要費太多心思,累著了你額娘也擔心。」
對於胤禛的話黛玉也不反對,只是含笑看著他們父女。倒是弘晏有些猶豫道:這隻怕不合規矩。從前在雍親王府的時候她也是和弘曜同樣自師博教導的。只是現在身為公主弘晏也深知自己身份敏感,不願因為自己而讓阿瑪面對宗室和大臣們的刁難。胤禛看著弘晏期待又猶豫的模樣心裡對這個乖巧聰慧的女兒更加疼惜,擺擺手不以為意的道:「不是什麼大事。回頭去跟你三伯說一聲就是了。他們家二格格三格格還有你大伯家的五格格還有你五叔九叔十三叔家裡的幾個格格都會和你一起去的。」這幾個家裡的格格基本都是過兩年就要指婚了,而大清親王之女大多數都是嫁到蒙古的。聽了胤禛的話,弘晏這才歡喜的點頭道:「女兒謝阿瑪。」
胤禛揉了揉弘晏的髮絲,有些無奈的道:「用不著這般鄭重其事,有什麼事,阿瑪和額娘自然會替你擔著。」
弘晏心思靈敏,也知道阿瑪這話的意思就已經是隱晦的告訴她如果她不想的話是完全可以不用嫁到蒙古的。偏著頭弘晏笑容盈盈,脆生生地道:「姑姑們還有堂姐堂妹們為了大清都嫁到蒙古去了,晏兒身為公主自然也該為阿瑪分優。阿瑪,晏兒不會做的比恪靖姑姑差的。」胤禛和黛玉相視一眼,黛玉無奈的輕嘆道:「傻孩子,小小年紀想這麼多做什麼?想要娶咱們的寶貝那兒那麼容易?」
弘晏臉上不自得一紅,匆匆的對兩人行了禮抱著書本出去了。
黛玉有些疑惑的看著胤禛道:「四哥,我怎麼覺得晏兒自從蒙古回來了就有些古怪?」
胤禛想了想弘皙和暗衛都沒有稟告過弘晏在蒙古有什麼異常,搖搖頭道:「這丫頭長大了吧。」
黛玉莞爾一笑道:「可不是長大了麼。一轉眼晏兒都十三歲了。咱們只怕也留不了她幾年了。」
胤禛厲眸微微眯起,道:「玉兒得空時不妨看看京城裡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先選著看看免得到時候選不到合適的人。想娶他的女兒,大清的固倫公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雍正二年十月,撫遠大將軍敦親王胤誐保,靖貝子胤禵一馬當先深入敵境,力戰而死。
消息一傳回京城,胤禛唇邊勾起一絲笑意,抬頭對黛玉道:「十弟果然沒有讓朕失望。」如果胤禵認為胤誐真的是心無城府有勇無謀的人的話,那麼他只會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黛玉蹙眉道:「孛日帖赤那竟然跑了,只怕是後患無窮。」胤禛道:「他跑不到哪兒去。」關內有暗部追殺,明里還有官府通緝。如果他回了蒙古,布日固德不會對他客氣的。布日固德與溫恪公主大婚之後有大清暗中扶持在科爾沁的地位日漸穩固,怎麼會容得下孛日帖赤那想要回去分一杯羹?溫恪雖然不及恪靖公主和寶音能幹,但是她的身份和身邊得力的人幫襯著,在科爾沁也頗有影響力。暗部的人經過這些年的布局也早己遍布蒙古的每一個地方,不能說完全控制蒙古各部,至少有什麼風吹草動是很難逃脫朝堂的掌控的。孛日帖赤那若是回了蒙古只有死路一條。
「胤禵---皇阿瑪那裡」 黛玉皺眉,胤禵突然死了,就算康熙不發作只怕心裡也會有個坎。
胤禛起身道:「不妨事。早晚都要辦這些事。皇阿瑪那裡也該知道了。」
「啟稟皇上,太上皇有請皇上,說是有事相商。」門外蘇培盛匆匆進來稟告。
胤禛冷冷一笑拂袖道:「擺駕去暢春園。」
蘇培盛低聲道:「太上皇說請皇后娘娘一道過去。」
黛玉跟著起身牽起胤禛的手淺笑道:「既然如此我隨四哥一道去吧。」
黛玉和胤禛進了清溪書屋的時候,看到在場的諸人先是頓了一下,方才神色平穩的上前給康熙請安。書房裡胤礽胤祉胤祺等所有在京的兄弟都已經提前到了,顯然是康熙將他們叫來的。胤礽坐在一邊,一臉無所謂的把玩著手裡的摺扇,胤祉則是一副眼觀鼻子鼻觀心事不關己的模樣。胤祺胤佑胤裪幾個平時並不愛多管事,此時看看胤禛再看看座上神色陰沉的康熙,臉上反倒多了幾分擔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