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他忙又繼續向北,先到上清宮,後到景德寺,兩處都一樣,里外都擠滿了避難之人,哭鬧哀叫,一片糟亂,哪裡有甚住處?
他呆望著那些人,不知該如何是好。照這三處看來,城裡其他寺觀恐怕也都一樣。其他人還有個箱籠,自己父子兩個卻只有幾貫錢,一個舊衣包袱。這些年連被褥都是借舅舅的,昨天便被舅舅收了回去。已入寒冬,父親又生了病,這可如何安身?
他怕父親擔心,只得先趕回河邊。到了那棵樹下,卻只見那個舊包袱,父親不見了蹤影。他忙要叫喚,一扭頭,卻見水岸邊石頭上擱著一雙舊布鞋。他慌忙跑了過去,抓起那雙鞋子一看,是父親的鞋子。鞋尖破了,前幾天還是他尋了塊舊布,補了上去。他驚望向河中,河邊結了些冰,這石頭附近的冰面卻碎出一行腳印,向河裡延伸,沒入水中⋯⋯
“爹!”他跪倒在地,望著那河水,失聲痛哭。
丁豆娘左臂挽著竹籃,右手提著罈子,和其他婦人急急趕往城南。
今年這冬天不知為何這般冷,寒風割在臉上,連骨頭都要刺穿。傍晚又下起大雪,半個時辰,便積了厚厚一層。她們卻不敢走慢,城上將士苦戰這麼多天,再沒有一口熱湯飯,哪裡成?
金兵再次殺來後,她慌忙帶著兒子贊兒逃進城裡。可那些寺觀全都擠滿了人,城中雖有些相識,卻又沒有哪個親到能去人家裡寄住。她背著大包袱,牽著兒子,走在寒風裡,正不知該去哪裡,一輛廂車忽然停在身邊。厚錦車簾掀開,裡面露出一張婦人的臉,是雲夫人:“丁嫂,上車。”
自從在楚家莊尋見兒子後,丁嫂再沒見過雲夫人。隔了幾年,雲夫人卻似乎並沒有變樣,仍那般端雅,口氣也仍不容商議:“你不怕冷,孩子怕冷。”丁豆娘猶豫了片刻,還是牽著兒子上了那車,坐到雲夫人對面。
雲夫人從袋裡摸出幾顆橄欖,笑著遞給贊兒,隨後望向丁豆娘:“你就住在我家裡,臥房我已經給你備好了。”
“多謝。”丁豆娘心中雖極感激,卻仍有些不自在。
“你沒有將莊夫人和董嫂的死說出去,該我謝你。還有,我不是叫你白住。我丈夫四年前伐燕京時死了,不是戰死,是逃亡時跌下馬來摔死。兒子已有了這樣一個怯弱父親,不能再有一個無能的娘,想必你也是這麼想的。金兵又打來了,我們婦人家不能上戰陣,卻也該盡些力。我召集了幾十個軍中寡婦,一起給將士們煮湯送飯。你也得來。”
“好!”
就這般,丁豆娘加入到雲夫人的送飯糰里。每天哪裡戰事凶,便往哪裡送。
金兵攻打不下東城,又轉往南城,運薪土,填滿護龍河,不斷進攻。
官家連連催促四方勤王之兵,卻只有張叔夜帶了一萬兵衝殺進城。好在這回宋軍有了鬥志,將士死力拼戰,激戰多日,和金兵殺傷相當。城中炮石用盡,官家下旨,將艮岳鑿毀,運送石塊到城頭。金人也造出各樣攻城之具,火梯、雲梯、偏橋、撞竿、鵝車、洞子⋯⋯雙方不斷拼殺攻防。
金人又造起百尺望台,俯瞰城中,用飛火炮燒城頭樓櫓。昨天夜裡,張叔夜率領兵馬趁黑出城,偷襲敵營,想燒毀那望台炮架,卻見金兵鐵騎衝來,軍士們頓時轉身逃奔,互相踩踏,上千人淹死在護城河中。開戰以來,這次傷敗最重。
雲夫人聽到信後,說這時才更要叫將士們吃飽,忙催眾人燒煮湯飯。丁豆娘今天已經來回奔走了七八趟。天黑後,她們又煮了一輪,盛裝封裹嚴實後,又急急趕到南薰門。
城樓上沒有聽到戰殺聲,雙方恐怕都戰累了。她們登上城樓,火把照耀下,見大雪中,只有少數兵卒在巡邏,其他兵士都懷抱兵器,縮躲在牆垛下歇息,頭上、身上落滿了雪。丁豆娘忙擱下籃子和罈子,打開外頭裹的厚襖,拿木勺舀了碗湯,湯冒著熱氣,還是燙的。她端到一個兵卒面前,輕聲喚他,那兵卒卻沒回應。丁豆娘又喚了幾聲,伸手碰了碰。那兵卒竟側著倒下,姿勢卻絲毫未變,早已凍僵而死。
丁豆娘驚喚一聲,那碗湯也掉落到雪上。她忙去叫喚拍打旁邊的兵卒,那兵卒也已僵住。
這時,其他婦人也連著驚喚起來。城上這些兵卒,不知凍死了多少個。
有幾個婦人大哭起來,丁豆娘也早已滿眼淚水,聽到哭聲,她忙抹掉淚,過去止住那幾個婦人,叫大家趕緊尋那些還未凍僵的兵卒,抬到城下火堆旁救治。眾人忙去挨個拍打那些兵卒。
丁豆娘一連拍喚了幾個,都已凍僵,她再忍不住,也失聲哭了起來。
半晌,她抬起淚眼,見城頭火光里,大雪茫茫飄落。人命也似那雪片,在寒風裡飛旋一陣,便這般消失無影⋯⋯
三、勝敗
“勝了!勝了!女兒,咱們勝了!”
雷珠娘聽到欒老拐在外頭叫喚,忙迎了出去。見欒老拐凍得縮肩攏袖,瘸得越發厲害,連路都走不穩,臉也凍僵,卻仍在笑。
她忙過去攙住,扶進了屋,讓他坐到炭火盆邊,從火盆上吊的茶壺裡倒了碗溫茶。欒老拐手已凍僵,連碗都端不住。珠娘只得用一隻手托著,欒老拐咕咚咚將一碗茶都喝盡。家裡存的炭不多,珠娘一個人時不敢燒旺火,用灰壓著,只取些暖意思。這時見欒老拐凍得這樣,忙撥開灰,添了兩塊炭,屋裡頓時散出熱氣。欒老拐湊近火盆,搓著手烤了一陣,才漸漸緩過來。
他呆望著那些人,不知該如何是好。照這三處看來,城裡其他寺觀恐怕也都一樣。其他人還有個箱籠,自己父子兩個卻只有幾貫錢,一個舊衣包袱。這些年連被褥都是借舅舅的,昨天便被舅舅收了回去。已入寒冬,父親又生了病,這可如何安身?
他怕父親擔心,只得先趕回河邊。到了那棵樹下,卻只見那個舊包袱,父親不見了蹤影。他忙要叫喚,一扭頭,卻見水岸邊石頭上擱著一雙舊布鞋。他慌忙跑了過去,抓起那雙鞋子一看,是父親的鞋子。鞋尖破了,前幾天還是他尋了塊舊布,補了上去。他驚望向河中,河邊結了些冰,這石頭附近的冰面卻碎出一行腳印,向河裡延伸,沒入水中⋯⋯
“爹!”他跪倒在地,望著那河水,失聲痛哭。
丁豆娘左臂挽著竹籃,右手提著罈子,和其他婦人急急趕往城南。
今年這冬天不知為何這般冷,寒風割在臉上,連骨頭都要刺穿。傍晚又下起大雪,半個時辰,便積了厚厚一層。她們卻不敢走慢,城上將士苦戰這麼多天,再沒有一口熱湯飯,哪裡成?
金兵再次殺來後,她慌忙帶著兒子贊兒逃進城裡。可那些寺觀全都擠滿了人,城中雖有些相識,卻又沒有哪個親到能去人家裡寄住。她背著大包袱,牽著兒子,走在寒風裡,正不知該去哪裡,一輛廂車忽然停在身邊。厚錦車簾掀開,裡面露出一張婦人的臉,是雲夫人:“丁嫂,上車。”
自從在楚家莊尋見兒子後,丁嫂再沒見過雲夫人。隔了幾年,雲夫人卻似乎並沒有變樣,仍那般端雅,口氣也仍不容商議:“你不怕冷,孩子怕冷。”丁豆娘猶豫了片刻,還是牽著兒子上了那車,坐到雲夫人對面。
雲夫人從袋裡摸出幾顆橄欖,笑著遞給贊兒,隨後望向丁豆娘:“你就住在我家裡,臥房我已經給你備好了。”
“多謝。”丁豆娘心中雖極感激,卻仍有些不自在。
“你沒有將莊夫人和董嫂的死說出去,該我謝你。還有,我不是叫你白住。我丈夫四年前伐燕京時死了,不是戰死,是逃亡時跌下馬來摔死。兒子已有了這樣一個怯弱父親,不能再有一個無能的娘,想必你也是這麼想的。金兵又打來了,我們婦人家不能上戰陣,卻也該盡些力。我召集了幾十個軍中寡婦,一起給將士們煮湯送飯。你也得來。”
“好!”
就這般,丁豆娘加入到雲夫人的送飯糰里。每天哪裡戰事凶,便往哪裡送。
金兵攻打不下東城,又轉往南城,運薪土,填滿護龍河,不斷進攻。
官家連連催促四方勤王之兵,卻只有張叔夜帶了一萬兵衝殺進城。好在這回宋軍有了鬥志,將士死力拼戰,激戰多日,和金兵殺傷相當。城中炮石用盡,官家下旨,將艮岳鑿毀,運送石塊到城頭。金人也造出各樣攻城之具,火梯、雲梯、偏橋、撞竿、鵝車、洞子⋯⋯雙方不斷拼殺攻防。
金人又造起百尺望台,俯瞰城中,用飛火炮燒城頭樓櫓。昨天夜裡,張叔夜率領兵馬趁黑出城,偷襲敵營,想燒毀那望台炮架,卻見金兵鐵騎衝來,軍士們頓時轉身逃奔,互相踩踏,上千人淹死在護城河中。開戰以來,這次傷敗最重。
雲夫人聽到信後,說這時才更要叫將士們吃飽,忙催眾人燒煮湯飯。丁豆娘今天已經來回奔走了七八趟。天黑後,她們又煮了一輪,盛裝封裹嚴實後,又急急趕到南薰門。
城樓上沒有聽到戰殺聲,雙方恐怕都戰累了。她們登上城樓,火把照耀下,見大雪中,只有少數兵卒在巡邏,其他兵士都懷抱兵器,縮躲在牆垛下歇息,頭上、身上落滿了雪。丁豆娘忙擱下籃子和罈子,打開外頭裹的厚襖,拿木勺舀了碗湯,湯冒著熱氣,還是燙的。她端到一個兵卒面前,輕聲喚他,那兵卒卻沒回應。丁豆娘又喚了幾聲,伸手碰了碰。那兵卒竟側著倒下,姿勢卻絲毫未變,早已凍僵而死。
丁豆娘驚喚一聲,那碗湯也掉落到雪上。她忙去叫喚拍打旁邊的兵卒,那兵卒也已僵住。
這時,其他婦人也連著驚喚起來。城上這些兵卒,不知凍死了多少個。
有幾個婦人大哭起來,丁豆娘也早已滿眼淚水,聽到哭聲,她忙抹掉淚,過去止住那幾個婦人,叫大家趕緊尋那些還未凍僵的兵卒,抬到城下火堆旁救治。眾人忙去挨個拍打那些兵卒。
丁豆娘一連拍喚了幾個,都已凍僵,她再忍不住,也失聲哭了起來。
半晌,她抬起淚眼,見城頭火光里,大雪茫茫飄落。人命也似那雪片,在寒風裡飛旋一陣,便這般消失無影⋯⋯
三、勝敗
“勝了!勝了!女兒,咱們勝了!”
雷珠娘聽到欒老拐在外頭叫喚,忙迎了出去。見欒老拐凍得縮肩攏袖,瘸得越發厲害,連路都走不穩,臉也凍僵,卻仍在笑。
她忙過去攙住,扶進了屋,讓他坐到炭火盆邊,從火盆上吊的茶壺裡倒了碗溫茶。欒老拐手已凍僵,連碗都端不住。珠娘只得用一隻手托著,欒老拐咕咚咚將一碗茶都喝盡。家裡存的炭不多,珠娘一個人時不敢燒旺火,用灰壓著,只取些暖意思。這時見欒老拐凍得這樣,忙撥開灰,添了兩塊炭,屋裡頓時散出熱氣。欒老拐湊近火盆,搓著手烤了一陣,才漸漸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