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托馬斯,咱們得談談。我發現了一件事,非常嚴重的事……」
從他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情緒。與其說是恐懼,更像是真真切切的脆弱。
「告訴我。」
「不能在電話里說。咱們晚些時候在鷹巢見。我剛到聖埃克蘇佩里,來參加晚會,得忙點競選的事。」
一路上,在奔馳車安靜的駕駛室里,我努力整理著思路。所以,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星期六,在聖埃克蘇佩里國際中學的校園裡,一共發生了兩起殺人案,前後間隔不過幾小時。先是亞歷克西斯·克雷芒,然後是雯卡。為了保護馬克西姆、范妮和我,我母親和弗朗西斯利用兩樁謀殺的先後順序,製造了一出以假亂真的私奔。他們首先處理了屍體,隨後將失蹤地點從蔚藍海岸成功轉移到了巴黎,這才是真正的絕妙之處。
這一事件中,實則蘊藏了一種溫情:父母們聯合起來,情願冒盡一切風險,也要保護當年的我們,保護他們剛成年的孩子們……可我的大腦卻拒絕接受它,因為它關乎雯卡的死。
回想起范妮對我說的話,我決定打電話給一個醫生,確認我心中的一個疑點。我本想聯繫我在紐約的全科醫生,但我只有他診所的電話,而周末診所不開門。由於沒有其他人可以聯繫,我只能把電話打給了哥哥。
說我們不太通電話,都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成為一個英雄的兄弟絕對是件可怕的事情。每次和他講話,我都會覺得自己偷了他的時間——那些時間本該是用來拯救窮困孩子們的——這讓我們之間的對話有了一種奇怪的感覺。
「嘿,兄弟!」他接通電話時說道。
和往常一樣,他那完全不具親和力的熱情,把我搞得氣力全無。
「嘿,熱羅姆,最近怎麼樣?」
「托馬斯,用不著費心和我閒聊。說吧,我能為你做點什麼?」
至少今天,他省了我不少事。
「我今天下午看見媽媽了。你知道她得了心梗嗎?」
「當然。」
「那你為什麼不告訴我?」
「是她不讓我跟你說的。她不想你擔心。」
說得真好聽……
「你知道羅眠樂嗎?」
「當然知道。那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過現在已經開不了了。」「你服用過嗎?」
「沒有。你為什麼問這個?」
「我正在寫一部小說。故事發生在九十年代。得吞下去多少片藥才能致死?」
「我不清楚,這得看藥劑含量。大部分藥片裡含有一毫克的氟硝西泮。」
「所以呢?」
「所以,我覺得還得看人體的機能。」
「你可沒說出什麼有用的東西來。」
「科特·柯本曾試圖服用羅眠樂自殺。」
「我還以為他是中彈自殺的。」
「我說的是試圖自殺,在他死前的幾個月,但是失敗了。當時,人們在他的胃裡發現了五十多粒藥片。」
范妮說的是一把藥片,那應該遠遠不到五十片。
「如果只服用了十五片呢?」
「你會有被注射毒品的感覺,也許會接近昏迷狀態,特別是在混合了酒精的情況下。不過,我還是得說,這得看藥品劑量。九十年代那會兒,生產羅眠樂的藥廠也出過兩毫克的藥丸。如果是這種情況,十五顆藥丸加上占邊波本威士忌,的確可以把人送上天。」
又繞回去了……
這時,我的腦海里突然跳出了一個新問題:
「你認不認識一個叫弗雷德里克·呂本斯的坎城醫生?他二十多年前從業來著。」
「馬布斯博士[1]!他在那一帶很有名,可以說是臭名遠揚。」
「馬布斯,是他的外號嗎?」
「還有別的呢,」熱羅姆嘲諷地說,「什麼癮君子弗雷多、毒販殺人狂弗雷德·克魯格啦……他自己是個癮君子,也給別人提供精神藥物。不管是能幹的還是不能幹的,他都幹過:使用興奮劑、非法行醫、販賣處方等等。」
「他被吊銷行醫資格證了吧?」
「是的,但我覺得為時已晚。」
「你知不知道他住在哪兒?還在蔚藍海岸嗎?」
「他那樣亂用精神藥物,怎麼可能長壽。我上大學那會兒,呂本斯就死了。你的下一本書是部醫學驚悚小說嗎?」
我回到學校時,天已經黑了。校門口的自動欄杆是開著的。訪客只需打聲招呼,門衛在名單上找到名字就會放行。我從沒報過名,所以名單上不會有我,好在那傢伙幾小時前見過我。認出我後,他直接放我進了校園,讓我把車停在湖邊的停車場裡。
夜晚的景色非常美,與日光下的美景相比,顯得渾然天成。在地中海風的吹拂下,天空明淨,繁星點點。走出停車場,一路上都是回光燈、火把和彩燈,它們把校園映襯得那般迷人,指引來賓走向歡喜之地。每屆畢業生都有相應的晚會。體育館裡的那場是面向一九九〇到一九九五屆畢業生的。
剛一進場,我就有點不適應。呈現在我眼前的,簡直是場化裝舞會,「九十年代最差著裝」大概是最為切合的主題。四十好幾的人們,紛紛從衣櫃裡翻出匡威鞋、高腰破洞褲、棒球夾克和格子花呢襯衫。愛運動的則穿上了胯襠褲、厚運動衫和尚飛揚羽絨服。
從他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情緒。與其說是恐懼,更像是真真切切的脆弱。
「告訴我。」
「不能在電話里說。咱們晚些時候在鷹巢見。我剛到聖埃克蘇佩里,來參加晚會,得忙點競選的事。」
一路上,在奔馳車安靜的駕駛室里,我努力整理著思路。所以,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星期六,在聖埃克蘇佩里國際中學的校園裡,一共發生了兩起殺人案,前後間隔不過幾小時。先是亞歷克西斯·克雷芒,然後是雯卡。為了保護馬克西姆、范妮和我,我母親和弗朗西斯利用兩樁謀殺的先後順序,製造了一出以假亂真的私奔。他們首先處理了屍體,隨後將失蹤地點從蔚藍海岸成功轉移到了巴黎,這才是真正的絕妙之處。
這一事件中,實則蘊藏了一種溫情:父母們聯合起來,情願冒盡一切風險,也要保護當年的我們,保護他們剛成年的孩子們……可我的大腦卻拒絕接受它,因為它關乎雯卡的死。
回想起范妮對我說的話,我決定打電話給一個醫生,確認我心中的一個疑點。我本想聯繫我在紐約的全科醫生,但我只有他診所的電話,而周末診所不開門。由於沒有其他人可以聯繫,我只能把電話打給了哥哥。
說我們不太通電話,都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成為一個英雄的兄弟絕對是件可怕的事情。每次和他講話,我都會覺得自己偷了他的時間——那些時間本該是用來拯救窮困孩子們的——這讓我們之間的對話有了一種奇怪的感覺。
「嘿,兄弟!」他接通電話時說道。
和往常一樣,他那完全不具親和力的熱情,把我搞得氣力全無。
「嘿,熱羅姆,最近怎麼樣?」
「托馬斯,用不著費心和我閒聊。說吧,我能為你做點什麼?」
至少今天,他省了我不少事。
「我今天下午看見媽媽了。你知道她得了心梗嗎?」
「當然。」
「那你為什麼不告訴我?」
「是她不讓我跟你說的。她不想你擔心。」
說得真好聽……
「你知道羅眠樂嗎?」
「當然知道。那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過現在已經開不了了。」「你服用過嗎?」
「沒有。你為什麼問這個?」
「我正在寫一部小說。故事發生在九十年代。得吞下去多少片藥才能致死?」
「我不清楚,這得看藥劑含量。大部分藥片裡含有一毫克的氟硝西泮。」
「所以呢?」
「所以,我覺得還得看人體的機能。」
「你可沒說出什麼有用的東西來。」
「科特·柯本曾試圖服用羅眠樂自殺。」
「我還以為他是中彈自殺的。」
「我說的是試圖自殺,在他死前的幾個月,但是失敗了。當時,人們在他的胃裡發現了五十多粒藥片。」
范妮說的是一把藥片,那應該遠遠不到五十片。
「如果只服用了十五片呢?」
「你會有被注射毒品的感覺,也許會接近昏迷狀態,特別是在混合了酒精的情況下。不過,我還是得說,這得看藥品劑量。九十年代那會兒,生產羅眠樂的藥廠也出過兩毫克的藥丸。如果是這種情況,十五顆藥丸加上占邊波本威士忌,的確可以把人送上天。」
又繞回去了……
這時,我的腦海里突然跳出了一個新問題:
「你認不認識一個叫弗雷德里克·呂本斯的坎城醫生?他二十多年前從業來著。」
「馬布斯博士[1]!他在那一帶很有名,可以說是臭名遠揚。」
「馬布斯,是他的外號嗎?」
「還有別的呢,」熱羅姆嘲諷地說,「什麼癮君子弗雷多、毒販殺人狂弗雷德·克魯格啦……他自己是個癮君子,也給別人提供精神藥物。不管是能幹的還是不能幹的,他都幹過:使用興奮劑、非法行醫、販賣處方等等。」
「他被吊銷行醫資格證了吧?」
「是的,但我覺得為時已晚。」
「你知不知道他住在哪兒?還在蔚藍海岸嗎?」
「他那樣亂用精神藥物,怎麼可能長壽。我上大學那會兒,呂本斯就死了。你的下一本書是部醫學驚悚小說嗎?」
我回到學校時,天已經黑了。校門口的自動欄杆是開著的。訪客只需打聲招呼,門衛在名單上找到名字就會放行。我從沒報過名,所以名單上不會有我,好在那傢伙幾小時前見過我。認出我後,他直接放我進了校園,讓我把車停在湖邊的停車場裡。
夜晚的景色非常美,與日光下的美景相比,顯得渾然天成。在地中海風的吹拂下,天空明淨,繁星點點。走出停車場,一路上都是回光燈、火把和彩燈,它們把校園映襯得那般迷人,指引來賓走向歡喜之地。每屆畢業生都有相應的晚會。體育館裡的那場是面向一九九〇到一九九五屆畢業生的。
剛一進場,我就有點不適應。呈現在我眼前的,簡直是場化裝舞會,「九十年代最差著裝」大概是最為切合的主題。四十好幾的人們,紛紛從衣櫃裡翻出匡威鞋、高腰破洞褲、棒球夾克和格子花呢襯衫。愛運動的則穿上了胯襠褲、厚運動衫和尚飛揚羽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