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阿沅問道:「這是為何?」
小乙道:
「那道姑青春妙齡,君少爺上前,說要祈福,問供儀多少,道姑起身,依例作答,君少爺旁敲側擊,問到了裘家姐弟,那道姑答了幾句,都是尋常話。
閒話說完,君少爺看上道姑頭上的簪子,說要借來一看,那道姑本不肯。
君少爺手快,略一拂,轉眼簪子握在手上,展開細細一看,道,這簪子樣式稀奇,本城鋪子沒有賣的,想必是手藝人按圖紙現打的,他又向道姑問,這手藝人是誰?
道姑氣惱,不肯答話,君少爺一笑,還了簪子,告辭了。」
小乙話一頓,又道:
「君少爺出了道觀,畫了簪子形制,讓底下人分頭去問,不上半個時辰,就有人回報,說是金翠閣老銀匠,一年前親手打的簪子,只打了一對,是裘家二姑爺下的定,也是他親自上門取的貨,貨銀兩訖,有帳房票據見證。」
阿沅道:「一對簪子,一支在道姑頭上,還有一支呢?」
小乙笑道:「君少爺也這麼問,還有一支,正在裘家二小姐頭上,玉蟬銀簪,一雙蟬目,點紅寶石,午後日色一照,出奇好看。」
趙洵微微一笑,問道:
「那君如玉又怎麼說?」
小乙道:
「他說,明日,要問問城裡的捕頭,聽聽當日仵作的說法。」
趙洵點點頭,小乙便退下了。
次日,君如玉親自登門,說裘家姐弟連夜備車,離了紹興城,走得不知所蹤。
趙洵淡如處之,君如玉連連嘆氣,茶過三巡,又問道:「尊夫人不在府上?」
趙洵這才肯開口,道:「昨夜出城去了。」
君如玉笑道:「多勞,多勞。」
趙洵道:「你這隻老狐狸。」
若非君如玉查明裘家二小姐住在六安道觀,又查明道姑是裘家二姑爺的相好,怎會刻意帶小乙去問話?他問便問了,又不往深處問,擺明要讓旁人出手,他自個兒卻要歇一歇的。
君如玉大笑,道:「尊夫人嫉惡如仇,不難猜度,在下奇的是,趙兄怎麼不隨夫人出城,卻在家中安坐?」
趙洵道:「等君兄給此案定個說法。」
君如玉笑道:「趙兄為何斷言在下一定會有說法?」
趙洵啜口茶,道:「若沒說法,怎還有閒心布局,引內子出手?」
君如玉聽了大笑,道:「知我者,趙兄也!此案我早已是解了的,只不過心中有個不忍。」
趙洵道:「有何不忍?」
君如玉這才道:「裘家二姑爺生前是個浮浪子弟,讀書落第,家產敗盡,這才投靠裘家。裘家大少爺看在二妹份上,安置二姑爺在本家綢緞鋪,做個帳房先生。這人若安安份份,也還有一些清福可享,誰曉得他素來不檢點,青樓逛膩了,又看上六安道觀的道姑,財色財色,二字不分家,是而鬧起虧空來。」
君如玉話一頓,又道:
「此事人盡皆知,茶樓閒話,有人說裘家二姑爺走投無路,要奪家財,放蛇殺了裘家大少爺、表少爺,本來他還要對三少爺下手,卻不慎自個兒被蛇咬死了,還有人說,是裘家二小姐看破端倪,殺了裘家二姑爺。」
趙洵閒閒道:「依君兄所見呢?」
「可巧,我那天在茶樓喝茶,遇見一位老人家,皺著眉頭,說裘家宅子鬧蛇,定是人為。」
「這老人家又是何來歷?」
「裘家宅子,於十二年前重修過,正是這位老工匠的手筆,當年,老工匠按裘家老主人吩咐,往東西南北牆腳,埋了蛇藥,是而裘家不該有蛇患,此外,我又打探到,裘家大少爺、表少爺、二小姐,還有三少爺,從小就在這宅子裡長大。」
君如玉扇子輕輕一點,笑問道:
「趙兄可明白了?」
趙洵一哂,道:「明白了。」
又說小乙在一旁烹茶,聽了這半天,卻似懂非懂,問了又唐突,只好退出廳堂,穿廊過粉牆,走到畫軒外,一片池塘。只見阿沅正倚欄坐著,捏麵團兒,朝紅鯉丟了,逗得滿塘魚麗之陣。
小乙將君如玉說的話,一五一十向阿沅說了,道:「果然是君如玉設局,引姑娘昨夜出城奔波呢。」
阿沅點頭,道:「這也不怪他,他只能查清一半,還有一半的意思,是讓逍遙樓硬審。」
小乙愈發摸不著頭腦,問道:「這一半是什麼?另一半又是什麼?」
阿沅笑了笑,道:「依老工匠所言,裘家曾埋下蛇藥,因此,裘家宅子長大的人,要圖財害命,不會用蛇,要是用了蛇,說明真兇不在這宅子長大。」
裘家上下,只有二姑爺來得晚。
小乙恍然大悟,又問道:「那裘家二姑爺也被蛇咬死了,是他自個兒不小心,還是二小姐動的手?」
阿沅道:「我不曉得,君如玉也不曉得,這才要硬審。」
「誰去審呢?」小乙看著阿沅手上的麵團兒。
阿沅捏了一塊,似笑非笑道:「說到硬審,程廚子最拿手,我捉了裘家姐弟,送到他那兒去了。」
小乙念了聲阿彌陀佛,回廳里伺候茶水去了。
過了兩三日,逍遙樓一行人馬,打點行李要走。
大宅門口,掌柜們送東家,備了許多騾馬,裝了紹興土產,小乙看妥了,往前面馬車那兒傳話,公子點頭,吩咐幾句,一行人便離了紹興城。
小乙道:
「那道姑青春妙齡,君少爺上前,說要祈福,問供儀多少,道姑起身,依例作答,君少爺旁敲側擊,問到了裘家姐弟,那道姑答了幾句,都是尋常話。
閒話說完,君少爺看上道姑頭上的簪子,說要借來一看,那道姑本不肯。
君少爺手快,略一拂,轉眼簪子握在手上,展開細細一看,道,這簪子樣式稀奇,本城鋪子沒有賣的,想必是手藝人按圖紙現打的,他又向道姑問,這手藝人是誰?
道姑氣惱,不肯答話,君少爺一笑,還了簪子,告辭了。」
小乙話一頓,又道:
「君少爺出了道觀,畫了簪子形制,讓底下人分頭去問,不上半個時辰,就有人回報,說是金翠閣老銀匠,一年前親手打的簪子,只打了一對,是裘家二姑爺下的定,也是他親自上門取的貨,貨銀兩訖,有帳房票據見證。」
阿沅道:「一對簪子,一支在道姑頭上,還有一支呢?」
小乙笑道:「君少爺也這麼問,還有一支,正在裘家二小姐頭上,玉蟬銀簪,一雙蟬目,點紅寶石,午後日色一照,出奇好看。」
趙洵微微一笑,問道:
「那君如玉又怎麼說?」
小乙道:
「他說,明日,要問問城裡的捕頭,聽聽當日仵作的說法。」
趙洵點點頭,小乙便退下了。
次日,君如玉親自登門,說裘家姐弟連夜備車,離了紹興城,走得不知所蹤。
趙洵淡如處之,君如玉連連嘆氣,茶過三巡,又問道:「尊夫人不在府上?」
趙洵這才肯開口,道:「昨夜出城去了。」
君如玉笑道:「多勞,多勞。」
趙洵道:「你這隻老狐狸。」
若非君如玉查明裘家二小姐住在六安道觀,又查明道姑是裘家二姑爺的相好,怎會刻意帶小乙去問話?他問便問了,又不往深處問,擺明要讓旁人出手,他自個兒卻要歇一歇的。
君如玉大笑,道:「尊夫人嫉惡如仇,不難猜度,在下奇的是,趙兄怎麼不隨夫人出城,卻在家中安坐?」
趙洵道:「等君兄給此案定個說法。」
君如玉笑道:「趙兄為何斷言在下一定會有說法?」
趙洵啜口茶,道:「若沒說法,怎還有閒心布局,引內子出手?」
君如玉聽了大笑,道:「知我者,趙兄也!此案我早已是解了的,只不過心中有個不忍。」
趙洵道:「有何不忍?」
君如玉這才道:「裘家二姑爺生前是個浮浪子弟,讀書落第,家產敗盡,這才投靠裘家。裘家大少爺看在二妹份上,安置二姑爺在本家綢緞鋪,做個帳房先生。這人若安安份份,也還有一些清福可享,誰曉得他素來不檢點,青樓逛膩了,又看上六安道觀的道姑,財色財色,二字不分家,是而鬧起虧空來。」
君如玉話一頓,又道:
「此事人盡皆知,茶樓閒話,有人說裘家二姑爺走投無路,要奪家財,放蛇殺了裘家大少爺、表少爺,本來他還要對三少爺下手,卻不慎自個兒被蛇咬死了,還有人說,是裘家二小姐看破端倪,殺了裘家二姑爺。」
趙洵閒閒道:「依君兄所見呢?」
「可巧,我那天在茶樓喝茶,遇見一位老人家,皺著眉頭,說裘家宅子鬧蛇,定是人為。」
「這老人家又是何來歷?」
「裘家宅子,於十二年前重修過,正是這位老工匠的手筆,當年,老工匠按裘家老主人吩咐,往東西南北牆腳,埋了蛇藥,是而裘家不該有蛇患,此外,我又打探到,裘家大少爺、表少爺、二小姐,還有三少爺,從小就在這宅子裡長大。」
君如玉扇子輕輕一點,笑問道:
「趙兄可明白了?」
趙洵一哂,道:「明白了。」
又說小乙在一旁烹茶,聽了這半天,卻似懂非懂,問了又唐突,只好退出廳堂,穿廊過粉牆,走到畫軒外,一片池塘。只見阿沅正倚欄坐著,捏麵團兒,朝紅鯉丟了,逗得滿塘魚麗之陣。
小乙將君如玉說的話,一五一十向阿沅說了,道:「果然是君如玉設局,引姑娘昨夜出城奔波呢。」
阿沅點頭,道:「這也不怪他,他只能查清一半,還有一半的意思,是讓逍遙樓硬審。」
小乙愈發摸不著頭腦,問道:「這一半是什麼?另一半又是什麼?」
阿沅笑了笑,道:「依老工匠所言,裘家曾埋下蛇藥,因此,裘家宅子長大的人,要圖財害命,不會用蛇,要是用了蛇,說明真兇不在這宅子長大。」
裘家上下,只有二姑爺來得晚。
小乙恍然大悟,又問道:「那裘家二姑爺也被蛇咬死了,是他自個兒不小心,還是二小姐動的手?」
阿沅道:「我不曉得,君如玉也不曉得,這才要硬審。」
「誰去審呢?」小乙看著阿沅手上的麵團兒。
阿沅捏了一塊,似笑非笑道:「說到硬審,程廚子最拿手,我捉了裘家姐弟,送到他那兒去了。」
小乙念了聲阿彌陀佛,回廳里伺候茶水去了。
過了兩三日,逍遙樓一行人馬,打點行李要走。
大宅門口,掌柜們送東家,備了許多騾馬,裝了紹興土產,小乙看妥了,往前面馬車那兒傳話,公子點頭,吩咐幾句,一行人便離了紹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