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實在太為難人,沒有人回答不出,那便自己設定,只要邏輯上合理,話本依然能夠寫下去。

  巡幸塞外之前,胤禩的第二篇秦宮風雲終於寫好了!

  從嬴政之父嬴異人認華陽太后為母,引出大秦皇宮之中公子們的爭權奪利,歸秦後,秦朝王室之爭拉開序幕。

  嬴異人之幕僚,商賈呂不韋的出謀劃策。

  作為王孫,嬴政是秦宮之中又將何去何從?

  他又是如何披荊斬棘,從幼年開始積蓄實力,在秦王室公子與王孫們之中脫穎而出,成為高高在上的秦王?

  陰謀,陽謀。

  前朝,後宮。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局面,在位秦王年邁體衰,自知命不久矣,欲挑選繼承人,縱觀諸公子,竟無一人能令他滿意。

  嬴異人之父嬴柱耳根子軟聽從華陽夫人之命使其不滿,而華陽夫人又是楚國勢力。

  驚心動魄的秦王宮內政之爭,背後是另外六國的人脈之爭,各國之間你中有我的聯姻,將複雜局勢下的爾虞我詐拉開了序幕。

  一切盡在《大秦傳奇》第二篇秦宮風雲!

  這第二篇胤禩寫了好久,一直寫到了始皇嬴政繼承秦王之位!

  「第三篇『秦王嬴政』,就該寫繼承秦王之位的始皇積蓄實力,從權臣手中收回權力,打壓呂不韋,殺死太后男寵嫪毐,與趙姬決裂了。」

  對於收回權力,相信汗阿瑪對此一定很有心得體會。

  胤禩敢寫,敢想,且寫出來的成品久經打磨,質量極佳。

  只可惜,汗阿瑪對他的話本不屑一顧,他想要探討也不敢湊到汗阿瑪跟前與他討論呀!

  胤禩寫出第二篇後,可終於鬆了口氣,再過不久便要動身塞外,他也要忙正事了。

  這一日,《大秦傳奇》發售第二篇,多少人普天同慶,又有多少人在結局繼位秦王時激動得盼起了第三篇。

  康熙聽聞傾城出了第二篇,就等著胤禩興致勃勃地來給自己送禮。

  以前他不是每一次都會眼巴巴地給他送話本,怎麼現在久等不來呢?

  康熙等啊等,等到阿哥們都看上了第二篇,連太子都收到了胤禩的秦宮風雲,看後讚不絕口。

  唯獨他,好像被胤禩給遺忘了。

  康熙生起了悶氣,一臉不高興。

  氣得康熙差人去宮外去買了本來,這回不在看上茅廁時看話本了,他定定心心地在晚膳後臨睡前休閒時看。

  這一看,可就睡不著覺了。

  康熙驚嘆道:「布局,謀略,人心,從字與行間足以看出胤禩的厲害。」

  他早就知道胤禩不是池中之物,也萬分欣慰當初慧眼識金,將胤禩給看中了當了掌衛事大臣。

  若非如此,以胤禩不慕名利又愛藏拙的性格來說,他極有可能會假裝自己不學無術以避開權力漩渦,從而荒廢了一身才能。

  但若是胤禩渴慕名利,必將成長為又一勢力來影響朝局變化。

  康熙沉思片刻,一抬頭,就瞧見胤禩躡手躡腳地擠了進來,還笑呵呵地與梁九功打招呼 。

  他條件反射將新作話本往龍枕下一塞,為掩飾不自在,虎著臉說道:「大晚上的來嘮叨朕,又想做什麼?」

  第90章 滿篇的全都是美食,就是吃!

  「汗阿瑪,兒臣來找您自首來了。」胤禩邊笑,邊沖梁九功眨眨眼。

  康熙看了一眼御枕,確認依然藏好,遂站起來坐到桌邊,穿著一身明黃色裡衣,神色淡漠問道:「又做什麼虧心事了?」

  「他們說兒臣借寫話本之名行拉攏文人之實,」胤禩所指的他們,自然是上書來彈劾他之人。

  「兒臣想了想,確實有那麼幾個鼎鼎有名望的文人因為與兒臣探討先秦歷史而與兒臣交好,其中便有汗阿瑪貶官回去的納蘭明珠家的才子。」

  「就因為這?」康熙瞪他:「你就那麼怕事?」

  胤禩正色道:「怕呀,怕得茶不思飯不想,就想現在來找您自首,皇叔祖教的時候就讓兒臣一定要『潔身自好』,這回無意中『招蜂引蝶』,兒臣忐忑不安啊!」

  「不過幾個寫詩作賦的文人,還能掀起什麼風浪來?這都值得你心慌意亂,」康熙無語道:「沒出息!」

  胤禩並不往心裡去,反而笑道:「沒出息就沒出息,之前你們還說兒臣寫話本沒出息呢!」

  結果呢,他靠寫話本,在京城掀起了狂風巨浪,引領了京城的話本潮流!

  康熙不說話了,剛才還欣賞胤禩的新作,對他所寫的話本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中肯來說,其實胤禩的寫話本的文筆已經超越了他人太多。他的布局能力,他的智謀都可謂是同齡人之中的佼佼者。

  「旁人的話不必往心裡去,彈劾你的奏摺中有多少誇大朕還不知?去去去,回去歇息去,大晚上的特意來跑一趟,也不嫌麻煩。」

  「兒臣還沒說完呢,當然不止這些。」

  胤禩忙補充道:「好不容易將《大秦傳奇》的第二篇寫下,外頭夸兒臣的人多了一些,但是罵兒臣的人一點都沒服氣,他們還猜測定是因為兒臣一肚子陰謀詭計,才能將話本寫得爐火純青。就因為兒臣的話本寫得好,他們還說兒臣其實心機深沉,您說兒臣冤枉不冤枉?」

  「那照他們這麼說,兒臣善於寫內宅爭鬥,是因為自己善於宅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