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惱羞成怒的汗阿瑪將他和胤禩都狠狠罵了一頓,太子那時候被罵得最慘,卻也因此掌握了與君父相處的訣竅。

  說到底,還是要感謝八弟陰差陽錯的點撥才是。

  只是這話他總不能對下屬們說,說了他沒面子,汗阿瑪也沒面子了。

  太子語重心長道:「八弟並非是你們想的那樣,他也並非在幫老大做事。」

  以太子的觀察來看,八弟分明是個只忠於汗阿瑪,不與任何人拉幫結派的弟弟,他都給朝臣罵成什麼樣了,這還怎麼拉攏黨羽?

  「可八貝勒深受其他皇子喜愛,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與他關係和睦。」

  「卑職甚至以為寫話本是八貝勒藏拙之法,為的是暗度陳倉!」

  太子搖了搖頭,對凌普道:「你多心了。」

  凌普給他堵住了話茬,竟無言以對。

  八貝勒究竟給太子灌了什麼迷魂湯,讓他對這樣一個威脅視而不見?

  太子嘆道:「若要藏拙,他又何必去寫那些得罪人的話本?」

  凌普道:「殿下,喜愛傾城之人也同樣多。」

  「當年禁纏足之時,多少女子以死相逼,後來這禁令廢除,不了了之。如今因傾城之影響,誕生諸多新作,八貝勒處於風口浪尖,雖被千夫所指,卻也獨領風騷,支持之人眾多,其中也不乏滿洲姑娘,若其再以聯姻方式新添幾個外家,豈不形成大勢?」

  太子一句話都沒聽進去。

  聯姻娶外家?

  其他兄弟有可能,唯獨八弟不會。

  凌普見勸說不了太子,只能去尋索額圖求助。

  索額圖不以為然:「寫話本還能形成大勢,你多心了吧?」

  自從有胤禩帶頭寫話本以後,如同往一潭死水之中的民間投入了一顆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

  傾城還總迫害王爺呢,在他話本里的王爺就沒個好下場,人們議論紛紛,傾城的看客們每當他出新作時,心中隱隱擔憂說不定哪天就傳來傾城給人告發,被下牢獄的消息。

  畢竟,端正先生的《羅剎公主》暴露了他是朝廷官員一事,加之《芸娘》之中寫的那些三綱五常細節,人們都猜測端正先生是個做官的,算是朝廷的人,還是文風毒道,善於譏諷的文人!

  傾城與端正先生以《芸娘》、《高家長媳》掐起來了,人人都驚呼傾城膽大包天。

  這下好了,傾城竟是個皇子,如今封貝勒,日後說不準就要升郡王與親王,畢竟他現在還年輕!

  這下傾城出了新作,看客們激動,罵的人也激動了起來。

  就算是皇子又如何,被罵的時候,還不是禁足在府中不出來,可見皇上也不是真的容忍他胡作非為的。

  大臣們好不容易將這茬給忘了,新作一出又給提醒想了起來。

  好傢夥,竟還敢再犯!

  彈劾胤禩的御史第一時間便買了第一冊歸秦。

  一看之下,主人翁竟是始皇帝嬴政,大感驚奇。

  細看之下,只見全文行文頗有古風韻味,前後邏輯合理,故事展開後一環扣一環,跌宕起伏間吸引著人不斷往下看去。

  在趙國為質子的嬴異人因秦趙開戰而有性命之危,呂不韋奇貨可居助嬴異人歸秦,獨留趙姬與趙政母子在趙國相依為命。

  看到那趙政的名號,誰人不知這邊是日後的始皇帝,統一了七國的秦皇嬴政?!

  秦趙開戰,當年白起坑殺二十萬趙國降卒的仇怨,國之恩怨描寫得淋漓盡致,接著以幼年趙政展開,從小就展現出來談吐不凡,即使身處逆境也同樣用智慧與膽氣保護生母。

  看到此,直令人萬分期待其歸秦後會如何登上秦王之位。

  胤禩所寫的手筆,運用了寫話本以來掌握嫻熟的欲揚先抑,驚險與爽點並存,他對文字的掌握,已經爐火純青,如今又修了八股文,寫出古風古韻的字句,只看得人句句精妙,拍案叫絕。

  以始皇趙政為主人翁的話本,對於後人來說委實罕見,熟讀史書的文人對這段歷史瞭然於心,可民間不懂史的人大有人在,只知道這趙政未來是統一了七個國家,做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能人。這本就是隱藏在後人心中的爽點。

  茶樓里的說書人再一次賺得盆滿缽滿,第一回見著這等話本人們議論紛紛,直盼著第二篇秦宮風雲快快售賣。

  御史們看了,發現沒什麼好罵的點,加上傾城這一作正是得眾人誇讚的時候,文人們也有道「此乃不可多得佳作」的說法。

  王士禛還將此作千里迢迢地捎去給友人蒲松齡看,告訴蒲松齡「八貝勒已出關,並未一蹶不振,留仙可放心了。」

  傾城便是八貝勒,是皇子的消息傳到濟南時,蒲松齡嚇了一跳。

  可即便如此,也沒有打消蒲松齡與傾城之間的神交。

  他們之間的情誼,是寫話本的情誼,是知己般交流的情誼,與身份地位名利財富無關。

  蒲松齡很快便收拾好了心情,言明「願與傾城繼續以文相交,只要傾城不在意,我也當做不知其身份。」

  這話聽起來還聽狂妄,在明知對方是皇子時仍以平常心處置,唯有人王士禛知曉他的品性。

  聽聞其被皇上禁足,蒲松齡還寫信來問王士禛,關心傾城的情況。

  王士禛回曰:「並非是什麼大事,八貝勒到底是皇上寵溺的皇子,禁足他,也是為了保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