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蕭景曜踏進後院,一眼便看見了桌上的銅鍋,道,「今日吃暖鍋?」

  裴秀珠點頭說是,「初一吃暖鍋是民間習俗,象徵新一年紅紅火火。」

  蕭景曜頷首,便在桌前坐了下來。

  鍋中高湯正在沸騰,各色食材吸收了湯汁的精華,一個個鼓鼓脹脹,等待著被人吃進口中。

  蕭景曜先嘗了塊酥肉,外表的麵糊吸足了高湯的鮮香,內里的豬裡脊還保持著自己的香味,十分好吃。

  再嘗嘗豆腐,油炸過的表皮有股特殊的香味與柔韌,能更好的吸收湯汁的精華,咬在口中,熱湯蹦出,與豆腐一起下肚,叫人五臟六腑都熨帖至極。

  他誇了句不錯,又試著夾了個丸子。

  這丸子……

  蕭景曜看了看,只能感嘆,很有些壯觀。

  與酥肉一樣,此時丸子的外皮已經吸足了湯汁,咬下去的第一口,蕭景曜嘗到的是綿軟與滾燙。

  再試著咬第二口,他嘗到了海米的鮮,木耳的脆,筍丁的柔潤,與豬肉的濃香,各種鮮香口感摻在一起,又吸足了湯汁的精華,果真是好吃。

  他頷首誇讚,「不錯。」

  裴秀珠也吃得開心,正打算叫丫鬟取些酒來,卻發現,外頭又飄起了雪。

  「今年的雨水果然多。」

  她嘆道,「又下雪了。」

  蕭景曜聞言,卻擱下了筷子,吩咐福厚道,「叫人去查看一下,各地可有災情。」

  福厚應是,馬上去了。

  ~~

  大雪持續了一夜。

  第二日,蕭景曜陪裴秀珠回了丞相府。

  今年裴秀錦沒法出府,因此只有裴秀珠一人回娘家。

  雙方相互問候過,裴秀珠便與母親裴夫人去了後院說話,蕭景曜與裴照松則去了前院。

  裴夫人還在擔心裴秀珠沒有懷孕的事,一上來就關問,「可有好消息了?」

  裴秀珠搖了搖頭。

  裴夫人一頓,眼看就要嘆氣。

  裴秀珠忙道,「我大夫也看了,廟裡也去了,為了上香,王爺還受了傷……」

  話未說完,裴夫人忙道了聲阿彌陀佛,「此乃有人包藏禍心,可不是上香的原因。」

  管他呢,裴秀珠只道,「我該做的都做了,大概就如姐姐說得,緣分還未到,急也沒用。」

  她倒是想得開,裴夫人又如何能放下心來?

  想了想,忽然一拍腦袋,道了聲,「對了!」

  可把裴秀珠嚇了一跳。

  只見母親叫人拿了個綢布包出來,與她道,「這是上回打聽著尋到的,聽說,都是些有利於生子的……咳咳,姿勢,你與王爺回去好好看看吧。」

  雖說是過來人,裴夫人說起來,還是多少有些尷尬。

  姿,姿勢?

  裴秀珠,「……」

  她已經明白這裡頭是什麼了。

  娘這是上哪兒找的這麼多小冊子呢。

  ~~

  後院母女倆稍感尷尬之時,前院的氣氛卻有些嚴肅。

  裴照松正有要是要稟報女婿,是以連兒子都沒讓在一旁待著,關上門,與蕭景曜道,「王爺可知,陛下要在京郊映翠山修建道觀及別宮。然如今國庫艱難,此舉定然要花去大量銀子,如今,戶部正在上奏,要增加百姓賦稅。」

  聞言,蕭景曜皺起眉來,「增加賦稅?去年黃河泛濫,沿岸受災無數,這半年才剛得以喘息就要增加賦稅,要叫百姓如何承擔?」

  裴照松也是愁,嘆道,「臣也是這樣想的,但,幾次上書,陛下並不見臣。」

  蕭景曜凝眉道,「不能如此下去,否則,只怕要生亂。」

  裴照松深以為然。

  然而皇帝愈發沉迷修道,不理政事不說,還要耗費大量財力,誰也沒有個好法子能勸阻,著實叫人愁。

  翁婿二人在一片愁緒中用了午飯。

  吃過午飯,蕭景曜與裴秀珠便打算回王府了。

  才坐上馬車,卻見有人來到丞相府向裴照松稟報,「丞相,今日有大批災民擁堵城門外,發生混亂。」

  什麼?

  蕭景曜凝眉,立時吩咐車夫,「去看看。」

  馬車調轉車頭,往城門駛去,裴照松也趕忙跟了上去。

  很快,三人便到了地方。

  只見城門外擁擠著大批災民,足足有幾千人之多。

  而他們俱都衣著破舊單薄,才下過雪後如此嚴寒,皆被凍得瑟瑟發抖。

  其中不乏有孩童,在此起彼伏的哭泣。

  這情景,直叫人不忍多看。

  蕭景曜問城門守備,「怎麼回事?」

  守備忙答,「啟稟王爺,這些都是京畿附近的鄉民。今冬雪多,致使附近州縣遭受凍災,倒塌房屋上萬間。這些災民聽說京城有吃喝,便都跑了過來。」

  竟果然有凍災。

  裴照松凝眉道,「各州縣為何沒有上報?」

  卻聽那渽民中有人道,「現如今官府都在忙著建道觀,根本無人管百姓死活,我們也是無法才跑出來的,求求老爺們,給口飯吃吧!」

  話音落下,災民紛紛附和起來,「給口飯吃吧……」

  果然,不能再如此下去了。

  蕭景曜發話道,「先扎些帳篷安置他們,派兵看守,防止混亂。」

  眾人應是,趕忙行動起來。

  裴秀珠也替災民發愁呢,聞言趕忙道,「府中還有些米糧,不如安排人手先做些吃的給他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