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頁
看得出,宋雲橋十分尊重蔣徽,在對白方面,都是唱腔遷就她寫的對白,而不是相反為之。
他輕輕地把妻子的手握在掌中。
一次一次,夫妻兩個俯視著一樓坐滿了的位子;一次一次,聽到滿堂喝彩聲、掌聲。
蔣徽暗暗地長長地透了口氣。看得出,戲迷們並非虛情假意的捧場,叫好時固然有著對唱功的讚譽,更有對劇情的認可。
這就好。叔父、皇帝昔年的舉措作為能被認可就好。
至於自己,她倒是不敢居功。畢竟,這一次是照著真實事件撰寫。她倒是有些擔心,怕叔父、皇帝當年風範沒得到恰當的展露。
戲散場之後,戲迷們的掌聲不斷,大手筆打賞的人亦不斷,梨雲班的人齊齊出來拱手作揖道謝。
戲迷們到底是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戲園子,邊走邊興致勃勃地議論關乎這齣戲的一切。
董飛卿和蔣徽去了後台,見宋氏兄弟。
宋雲橋看到蔣徽,立時由衷地笑了,道:「瞧見了吧?妥了。」
蔣徽被他的喜悅感染,也笑了,「看起來,的確是沒辜負你用的這一番苦功。」
「話本子太好,換哪個戲班子唱都是一樣。」宋雲橋這才笑著對夫妻兩個行禮,隨後道,「書院送來的那兩個話本子,我瞧著不錯,請了人幫忙改編成戲,也已經與申小姐、馮小姐簽過文書,給了她們潤筆。」
蔣徽笑容愈發璀璨,「這太好了。大概什麼時候能看到她們的戲登台?」
宋雲橋笑出聲來,「對自己的事都沒見您著急,對學生的事倒是這般迫切。」
董飛卿側頭凝了蔣徽一眼,眼裡亦有著濃濃的暖暖的笑意。她這個性情,尋常大男人都不見得做得到。
蔣徽就道:「您也說了,那是我的學生啊,哪裡有不盼著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師傅?」
宋遠橋把話接了過去,「那兩齣戲,女子的戲份多,歸我管,您放心,多說三四個月,便也能搬到戲台上。」
「那太好了。」蔣徽說。
宋遠橋又道:「可是,我滿心巴望著的是,您得空專門為我寫個話本子——《風華令》我就總覺著不過癮,到了這《定風流》,索性沒我什麼事兒了,董夫人,我對您可是有成見了啊。」
語聲落地,其餘三人都笑起來,宋遠橋也逸出愉悅的笑聲。
.
走出戲園子,街上車水馬龍,人頭攢動。
蔣徽來了興致,「四處走走再回家,好不好?」
董飛卿只是問:「覺得能行?」
蔣徽點頭。
董飛卿頷首,「那就走著。」
蔣徽的笑容甜甜的。她喜歡他這樣不拘著她,不緊張兮兮的,因為這意味的是他信任她,確信她絕不會用胎兒與自身的安危開玩笑。
信步期間,蔣徽看到了諸多售賣花燈的小攤。未到元宵,但花燈在正月里的哪一日都很應景。
一盞大大的鯉魚花燈吸引了蔣徽的視線,她輕輕地扯了扯董飛卿的衣袖,又指給他看,「要那個。」
董飛卿循著她手勢望過去,「那個攤子,要擲飛鏢、扔竹圈。」
「那多好。」
是啊,那多好,那是他十拿九穩的。他笑一笑,陪著她走過去。
擲十個飛鏢要三十文錢,中了的話,能得到攤子裡很奪目的鯉魚花燈、荷花燈;投竹圈是十個要十文錢,套中的花燈比較小,做工似乎也有些粗糙。
但是,在這樣的日子,誰會理會那些細枝末節呢?
董飛卿取出錢袋子,交給攤主三十文錢。十個飛鏢擲出期間,他故意有時投中,有時投到別處,但到最後,自然是中了蔣徽想要的那一盞鯉魚花燈。
回返的路上,蔣徽一直笑盈盈地提著那盞鯉魚花燈。
.
過了元宵節,書院開學,學生們一個不少地前去上課。
蔣徽與宋雲橋幾次商議之後,把《定風流》交給一個風評很好的書鋪刊印出來。叔父、皇帝的事情,不應該只由戲迷們傳揚。
她懷胎期間,董飛卿一直沒接親自押鏢的差事。月份越大,越能看出她的辛苦,雖然,她從不說。
程夫人給蔣徽送來兩名踏實可靠的穩婆:「飛卿通醫術,我是知道的。她們不見得幫得上什麼忙,但是,人能時時在你跟前,不似飛卿,白日裡總是要去書院的。」
蔣徽欣然接受了嬸嬸的這份兒好意。
留在家中的日子,仍有學生時時登門,把寫好的詩詞歌賦話本子拿給她看。她一如之前,選出出色的,推薦給戲班、說書先生,事情能成,便幫學生張羅刊印之事最初必須要走的一些過場。
三月,申雅嵐與馮蓉的話本子被搬上戲台,書鋪也在這之前把話本子刊印完畢,放到鋪面售賣。
情形很是可喜,兩齣戲反響屬於中上成,話本子的售賣情形則是超出預料,很快便兜售一空——其中不乏看過戲對話本子感興趣的,更不乏諸多官家子弟閨秀出於好奇,要買回去看看功底到底如何,再一些,便是看過開頭有了興趣,當即掏銀錢買下。
如此,申雅嵐、馮蓉成了京城小有名氣的才女,不論銀錢還是名譽方面,都大大超出她們的預料。
是因此,蔣徽篩選話本子的時候,信心更足,指點學生的時候,也更為用心。
他輕輕地把妻子的手握在掌中。
一次一次,夫妻兩個俯視著一樓坐滿了的位子;一次一次,聽到滿堂喝彩聲、掌聲。
蔣徽暗暗地長長地透了口氣。看得出,戲迷們並非虛情假意的捧場,叫好時固然有著對唱功的讚譽,更有對劇情的認可。
這就好。叔父、皇帝昔年的舉措作為能被認可就好。
至於自己,她倒是不敢居功。畢竟,這一次是照著真實事件撰寫。她倒是有些擔心,怕叔父、皇帝當年風範沒得到恰當的展露。
戲散場之後,戲迷們的掌聲不斷,大手筆打賞的人亦不斷,梨雲班的人齊齊出來拱手作揖道謝。
戲迷們到底是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戲園子,邊走邊興致勃勃地議論關乎這齣戲的一切。
董飛卿和蔣徽去了後台,見宋氏兄弟。
宋雲橋看到蔣徽,立時由衷地笑了,道:「瞧見了吧?妥了。」
蔣徽被他的喜悅感染,也笑了,「看起來,的確是沒辜負你用的這一番苦功。」
「話本子太好,換哪個戲班子唱都是一樣。」宋雲橋這才笑著對夫妻兩個行禮,隨後道,「書院送來的那兩個話本子,我瞧著不錯,請了人幫忙改編成戲,也已經與申小姐、馮小姐簽過文書,給了她們潤筆。」
蔣徽笑容愈發璀璨,「這太好了。大概什麼時候能看到她們的戲登台?」
宋雲橋笑出聲來,「對自己的事都沒見您著急,對學生的事倒是這般迫切。」
董飛卿側頭凝了蔣徽一眼,眼裡亦有著濃濃的暖暖的笑意。她這個性情,尋常大男人都不見得做得到。
蔣徽就道:「您也說了,那是我的學生啊,哪裡有不盼著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師傅?」
宋遠橋把話接了過去,「那兩齣戲,女子的戲份多,歸我管,您放心,多說三四個月,便也能搬到戲台上。」
「那太好了。」蔣徽說。
宋遠橋又道:「可是,我滿心巴望著的是,您得空專門為我寫個話本子——《風華令》我就總覺著不過癮,到了這《定風流》,索性沒我什麼事兒了,董夫人,我對您可是有成見了啊。」
語聲落地,其餘三人都笑起來,宋遠橋也逸出愉悅的笑聲。
.
走出戲園子,街上車水馬龍,人頭攢動。
蔣徽來了興致,「四處走走再回家,好不好?」
董飛卿只是問:「覺得能行?」
蔣徽點頭。
董飛卿頷首,「那就走著。」
蔣徽的笑容甜甜的。她喜歡他這樣不拘著她,不緊張兮兮的,因為這意味的是他信任她,確信她絕不會用胎兒與自身的安危開玩笑。
信步期間,蔣徽看到了諸多售賣花燈的小攤。未到元宵,但花燈在正月里的哪一日都很應景。
一盞大大的鯉魚花燈吸引了蔣徽的視線,她輕輕地扯了扯董飛卿的衣袖,又指給他看,「要那個。」
董飛卿循著她手勢望過去,「那個攤子,要擲飛鏢、扔竹圈。」
「那多好。」
是啊,那多好,那是他十拿九穩的。他笑一笑,陪著她走過去。
擲十個飛鏢要三十文錢,中了的話,能得到攤子裡很奪目的鯉魚花燈、荷花燈;投竹圈是十個要十文錢,套中的花燈比較小,做工似乎也有些粗糙。
但是,在這樣的日子,誰會理會那些細枝末節呢?
董飛卿取出錢袋子,交給攤主三十文錢。十個飛鏢擲出期間,他故意有時投中,有時投到別處,但到最後,自然是中了蔣徽想要的那一盞鯉魚花燈。
回返的路上,蔣徽一直笑盈盈地提著那盞鯉魚花燈。
.
過了元宵節,書院開學,學生們一個不少地前去上課。
蔣徽與宋雲橋幾次商議之後,把《定風流》交給一個風評很好的書鋪刊印出來。叔父、皇帝的事情,不應該只由戲迷們傳揚。
她懷胎期間,董飛卿一直沒接親自押鏢的差事。月份越大,越能看出她的辛苦,雖然,她從不說。
程夫人給蔣徽送來兩名踏實可靠的穩婆:「飛卿通醫術,我是知道的。她們不見得幫得上什麼忙,但是,人能時時在你跟前,不似飛卿,白日裡總是要去書院的。」
蔣徽欣然接受了嬸嬸的這份兒好意。
留在家中的日子,仍有學生時時登門,把寫好的詩詞歌賦話本子拿給她看。她一如之前,選出出色的,推薦給戲班、說書先生,事情能成,便幫學生張羅刊印之事最初必須要走的一些過場。
三月,申雅嵐與馮蓉的話本子被搬上戲台,書鋪也在這之前把話本子刊印完畢,放到鋪面售賣。
情形很是可喜,兩齣戲反響屬於中上成,話本子的售賣情形則是超出預料,很快便兜售一空——其中不乏看過戲對話本子感興趣的,更不乏諸多官家子弟閨秀出於好奇,要買回去看看功底到底如何,再一些,便是看過開頭有了興趣,當即掏銀錢買下。
如此,申雅嵐、馮蓉成了京城小有名氣的才女,不論銀錢還是名譽方面,都大大超出她們的預料。
是因此,蔣徽篩選話本子的時候,信心更足,指點學生的時候,也更為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