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頁
官員們起初面面相覷,這叫什麼事,有失威儀罷,後宮的人死光了不成?
時日長了,也見怪不怪了。
月蓮咽了咽淚,將茶送了進去。
月上梢頭,更深夜濃,皇宮沉浸在燈籠的海洋,康寧殿的小姊妹還沒入眠,坐在榻上閒話,安可自母親出宮時移來,與安玥日漸意趣相投,變得形影不離,加之太后對她言語溫和慈藹,上下畢恭畢敬,便沒有再搬回回春和殿,每日與安玥同寢同食,出入汀蘭學堂,無話不說。
這夜安玥神情懨懨,想起了母親,她聽聞人死後會變成候鳥,飛回至親的身邊,恰一日那隻鸚鵡落到了庭下,又觀身形嬌小,便留下了。
帳帷委委垂地,安玥含淚問姐姐:「你夢到過娘嗎?」
安可也勾起了傷懷:「夢到過兩次,還是在春和殿,還是從前的時光,她愛為我們縫緝衣裳,手法極快,飛針走線的,一做就是好多。幼時不懂,現在才懂了,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因為與她血肉相連啊。」
安玥淚珠兒掉了下來,聲線顫抖:「可我......我一次都沒有夢見過......」
她是不是還在生我的氣啊。
「姐姐,我那時不懂事,說出了絕情傷她的話,我記得她跌跌撞撞的出去眼睛裡含著淚,我其實當時就後悔了,我好想對她說一句懺悔......沒有機會了是不是......」安玥泣不成聲。
安可淚水簌簌急掉,抱住妹妹:「我也想的厲害,不過姐姐叮囑你,想她在心裡想,只我們兩個說,不要對著父皇露出一分一毫,不要叫他難過。」
汀蘭學堂新開了個小班,收了十幾個稚齡的世家小女郎,安可已結業,學有所成,皇帝特意為她辟了個小班,當起了女夫子。
就在入學開課那天,皇帝親自來坐鎮,考校孩子們根柢的時候,有人無意念了古詩《小雅:採薇》中的句子,父皇當時眼眶就紅了,他面上極力克制,安可卻看的清清楚楚,他的手指頭在抖,那裡面有娘的表字啊,我戌未定,薇亦柔止。
小姊妹相擁著,一夜無眠。
皇帝已久不曾踏入後宮,每日朝會、廷議、聽經筵輪輪軸軸,有時去一去學堂,督促學子們功課,前朝與後宮像是隔絕了兩個世界,連節慶除夕也不曾露面,春和殿也避著不回,妃御們都快忘了丈夫長的什麼模樣,去歲太后壽誕時帶著小宗時在外巡行麥收,今年少不得要走一走,文武百官和命婦們早已就位,等著開宴。
鑾駕進了華清門,走在宮巷往璇璣殿,皇帝忽然叫住輦,道:「轉個折,朕回春和殿看看。」
小柱子眉角浮上了擔憂。
他是貼身內官,自然看的比誰都清楚,陛下一直在拼命克制,逼著不去想,不去觸動那血淋淋的傷口,幻症也被太醫悄悄醫治的痊癒了七八成,許久不曾再夢到貴妃。
今日進了內宮,怕是又要睹物思人了。
垂花門外下了輦,站在門框邊躊躇良久,望著那一顆遮天蔽日的合歡樹,又到了花期,枝柯扶疏,昂霄猗猗,花開如蝶羽小扇,粉紫絨絨,花色葳蕤如煙霞,翳出了滿園蔭涼。
樹下一個烏木搖椅,空蕩蕩地擺在那裡久無人坐。
檐鈴鐵馬隨風咭叮微響。
花圃里紅紅白白,開的正好。
眼眶微熱,心下淒涼到了極處,人生最悲涼莫過於,物是人已非。
早有宮娥掀起了簾,步入內殿,一切還是舊時的擺設,焚著她喜歡的百和香,一切只當她在,兩個嬤嬤帶著宮娥整理著衣櫥里的黃花梨大箱子,皇帝坐到了上首的妝花芙蓉大引枕,對她們說:「朕要坐一坐,不用緊張。」
望著一桌一木,空氣里隱約似還有她的氣息,她的身影施施然出現在每個角落,宜喜宜嗔,他閉目想像著她的一顰一笑,點點滴滴。
忽看到何嬤嬤在一口箱子翻弄著一團白綾似的東西,問是什麼。
何嬤嬤答:「都是娘娘在宮裡閒暇時做的繡品,奴才怕在箱子裡壓著生潮,拿出去曬曬。」
皇帝道:「拿過來給朕瞧。」
兩口大箱子抬到腳下,打開,果然是一大團白綾緞,原以為應該是她特意織出來縫紉夾衫的,還未來得及裁剪,卻不是,上繡著各形各色的竹,有繪繡,水墨,挑花、平針、影針、長短針......沒有一樣是重複的,這花樣好似在何處見過。
他起初不解,想了想才覺悟了,淚水霎時注入了眼眶。
如急雨簌簌沖刷著臉頰,滑落口中,苦澀無比,大顆大顆滴在白綾上,洇洇散開。
那年的竹林小院,她竟記得每一天他衣服上的花紋,她記性不好,卻清楚地記得這個!傻丫頭!
萬物中瀟灑,修篁獨逸群,貞姿曾冒雪,高潔欲凌雲。
只有她,這世上只有她,如此懂我!
她是那樣愛極了自由,卻捨得為了我住進這個巨大的囚籠。
出了垂花門重新上輦,小柱子看到皇帝眼中的傷痛濃的化不開,走了幾步果然命令說:「不去璇璣殿了,告訴他們,朕乏了。」
語氣平靜無瀾,小柱子卻聽出了異樣,好像壓抑著哽噎。
前朝後宮那麼多人候著呢。
皇帝徑直回了昌明殿,小柱子不得已叫人去送信。
璇璣殿褥開芙蓉,眾人聽罷,不免唏噓一番。
時日長了,也見怪不怪了。
月蓮咽了咽淚,將茶送了進去。
月上梢頭,更深夜濃,皇宮沉浸在燈籠的海洋,康寧殿的小姊妹還沒入眠,坐在榻上閒話,安可自母親出宮時移來,與安玥日漸意趣相投,變得形影不離,加之太后對她言語溫和慈藹,上下畢恭畢敬,便沒有再搬回回春和殿,每日與安玥同寢同食,出入汀蘭學堂,無話不說。
這夜安玥神情懨懨,想起了母親,她聽聞人死後會變成候鳥,飛回至親的身邊,恰一日那隻鸚鵡落到了庭下,又觀身形嬌小,便留下了。
帳帷委委垂地,安玥含淚問姐姐:「你夢到過娘嗎?」
安可也勾起了傷懷:「夢到過兩次,還是在春和殿,還是從前的時光,她愛為我們縫緝衣裳,手法極快,飛針走線的,一做就是好多。幼時不懂,現在才懂了,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因為與她血肉相連啊。」
安玥淚珠兒掉了下來,聲線顫抖:「可我......我一次都沒有夢見過......」
她是不是還在生我的氣啊。
「姐姐,我那時不懂事,說出了絕情傷她的話,我記得她跌跌撞撞的出去眼睛裡含著淚,我其實當時就後悔了,我好想對她說一句懺悔......沒有機會了是不是......」安玥泣不成聲。
安可淚水簌簌急掉,抱住妹妹:「我也想的厲害,不過姐姐叮囑你,想她在心裡想,只我們兩個說,不要對著父皇露出一分一毫,不要叫他難過。」
汀蘭學堂新開了個小班,收了十幾個稚齡的世家小女郎,安可已結業,學有所成,皇帝特意為她辟了個小班,當起了女夫子。
就在入學開課那天,皇帝親自來坐鎮,考校孩子們根柢的時候,有人無意念了古詩《小雅:採薇》中的句子,父皇當時眼眶就紅了,他面上極力克制,安可卻看的清清楚楚,他的手指頭在抖,那裡面有娘的表字啊,我戌未定,薇亦柔止。
小姊妹相擁著,一夜無眠。
皇帝已久不曾踏入後宮,每日朝會、廷議、聽經筵輪輪軸軸,有時去一去學堂,督促學子們功課,前朝與後宮像是隔絕了兩個世界,連節慶除夕也不曾露面,春和殿也避著不回,妃御們都快忘了丈夫長的什麼模樣,去歲太后壽誕時帶著小宗時在外巡行麥收,今年少不得要走一走,文武百官和命婦們早已就位,等著開宴。
鑾駕進了華清門,走在宮巷往璇璣殿,皇帝忽然叫住輦,道:「轉個折,朕回春和殿看看。」
小柱子眉角浮上了擔憂。
他是貼身內官,自然看的比誰都清楚,陛下一直在拼命克制,逼著不去想,不去觸動那血淋淋的傷口,幻症也被太醫悄悄醫治的痊癒了七八成,許久不曾再夢到貴妃。
今日進了內宮,怕是又要睹物思人了。
垂花門外下了輦,站在門框邊躊躇良久,望著那一顆遮天蔽日的合歡樹,又到了花期,枝柯扶疏,昂霄猗猗,花開如蝶羽小扇,粉紫絨絨,花色葳蕤如煙霞,翳出了滿園蔭涼。
樹下一個烏木搖椅,空蕩蕩地擺在那裡久無人坐。
檐鈴鐵馬隨風咭叮微響。
花圃里紅紅白白,開的正好。
眼眶微熱,心下淒涼到了極處,人生最悲涼莫過於,物是人已非。
早有宮娥掀起了簾,步入內殿,一切還是舊時的擺設,焚著她喜歡的百和香,一切只當她在,兩個嬤嬤帶著宮娥整理著衣櫥里的黃花梨大箱子,皇帝坐到了上首的妝花芙蓉大引枕,對她們說:「朕要坐一坐,不用緊張。」
望著一桌一木,空氣里隱約似還有她的氣息,她的身影施施然出現在每個角落,宜喜宜嗔,他閉目想像著她的一顰一笑,點點滴滴。
忽看到何嬤嬤在一口箱子翻弄著一團白綾似的東西,問是什麼。
何嬤嬤答:「都是娘娘在宮裡閒暇時做的繡品,奴才怕在箱子裡壓著生潮,拿出去曬曬。」
皇帝道:「拿過來給朕瞧。」
兩口大箱子抬到腳下,打開,果然是一大團白綾緞,原以為應該是她特意織出來縫紉夾衫的,還未來得及裁剪,卻不是,上繡著各形各色的竹,有繪繡,水墨,挑花、平針、影針、長短針......沒有一樣是重複的,這花樣好似在何處見過。
他起初不解,想了想才覺悟了,淚水霎時注入了眼眶。
如急雨簌簌沖刷著臉頰,滑落口中,苦澀無比,大顆大顆滴在白綾上,洇洇散開。
那年的竹林小院,她竟記得每一天他衣服上的花紋,她記性不好,卻清楚地記得這個!傻丫頭!
萬物中瀟灑,修篁獨逸群,貞姿曾冒雪,高潔欲凌雲。
只有她,這世上只有她,如此懂我!
她是那樣愛極了自由,卻捨得為了我住進這個巨大的囚籠。
出了垂花門重新上輦,小柱子看到皇帝眼中的傷痛濃的化不開,走了幾步果然命令說:「不去璇璣殿了,告訴他們,朕乏了。」
語氣平靜無瀾,小柱子卻聽出了異樣,好像壓抑著哽噎。
前朝後宮那麼多人候著呢。
皇帝徑直回了昌明殿,小柱子不得已叫人去送信。
璇璣殿褥開芙蓉,眾人聽罷,不免唏噓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