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那你可知尉遲家的女兒去了何處?」她定了定心神,再抬頭問道。
器靈噗嗤一笑, 「我哪裡知道,或許早就死了吧,她命格陰煞非常, 活不得幾年的。」
黃泉地府之下, 判官曾翻著她的生死簿說,她是稚子早夭, 難判功過,而她從記事起便跟在師父身邊, 只知道自己命格陰煞,甚至能克鬼驅邪,若是師父為保她性命改了生死簿,讓陰差以為她早已身隕投胎, 才讓她苟活到了今日。
而她從地府回來之時, 斷開的血線能再連起,除了自己的鮮血,便只能是致親骨血, 她這才想起,尉遲善光的當時在往手上纏著繃帶......
一切的答案都躍然紙上,元思蓁的心中百轉千回,全然沒有想到這背後與自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她常以為自己親緣淺薄,紅塵了無牽掛,可現下她便是尉遲家早夭的女兒,是尉遲夫人日日思念的幼女,是尉遲善光掛念在心的妹妹,而她還與李淮有過娃娃親,兩人陰差陽錯結成了假夫妻,倒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就在她沉浸在悲喜交加的情緒中時,畫中的器靈卻說道:「你還愣著做什麼?不將我收回去?」
元思蓁這才恍惚地看了她一眼,器靈又道:「我離開不了畫卷太久,如今戲也看完了,沒甚盼頭,入了畫說不定還能回到真人身邊。」
「哦......」元思蓁仍是心不在焉,她隨意將捲軸展開,器靈便從牆上的畫中消失,出現在了畫卷中的梨花樹下,靜靜地看著石頭上擺放的書冊。
將捲軸捲起後,元思蓁便若有所思地走到了高台之上,花鱗還在山坡上收著殘留的陣法,她輕嘆了一口氣,將畫卷從台上拋下,對花鱗喊道:「你回山之時,帶給師父。」
花鱗有些詫異地抬起頭,匆忙將捲軸接住,看著她問:「那你呢?」
「我......我還沒那麼快回去。」元思蓁朝她笑了笑,不知為何,眼淚又要奪眶而出,這才連忙轉過身,又朝花鱗招了招手,回到殿中尋了個能看到天空的位置,靠著柱子坐了下來。
漆黑的夜幕已褪去,雲端染上了耀眼的紫紅,她看著破曉的景象不知過了多久,就聽身後傳來熟悉的聲音。
「原來你在這裡。」李淮的腳步聲輕緩卻又堅定,一步一步朝她走來。
元思蓁回頭去看,恰巧對上他帶著擔憂與關切的眼神,頓時湧上又酸又澀的情緒,卻連忙擦了擦已經乾涸的淚痕,再背過了身去。
李淮頭一次見她如此,心下一慌,走到她靠著的牆柱邊上,將衣擺往後一別,也盤腿坐了下來。
「殿中之事都處理妥當了?」元思蓁不等他問,便先一步開口道。
她話一出口,又覺自己這話極傻,若是沒處理妥當,李淮怎麼會在此出現?
李淮看著她閃躲的眼神,不知究竟出了何事,她身上雖沒有受傷的痕跡,可那盞總帶在身旁的蓮花燈卻倒在不遠處。
他將蓮花燈托在手中,燈芯的燭火早已熄滅,燈面上的妖魔一動不動,都如普通的花紋一般,而這燈面上密密麻麻,只留有那麼一小塊空白,李淮將燈面撥動了一圈,卻沒見到鬼影的圖案,心中便有了答案。
他知道這功德對元思蓁極其重要,否則她也不會為此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甚至能與他結下契約,鋌而走險。
李淮沉思了一瞬,終是沒有將安慰的話說出口,他想,以元思蓁這樣的性子,只怕是聽不得旁人的惋惜寬慰。
這望仙台李淮來過幾回,可卻是第一次坐在上面仰望破曉的天空,那淡金色的光芒近在眼前,仿佛直接照進了他心底。
再過一會兒,傳位詔書就要在文武百官前宣讀,他沒有入主東宮,卻直接龍袍加身,也到了當初與她約定的解契之時。
或許,這就是最後與她相處的時光了。
李淮的記憶已全部恢復,心中的種種困惑一一解開,也讓他心中卸下一塊石頭,當初他並沒有讓人去殺元思蓁滅口,與她解契也不過是想讓她離開這危險之地,只不過沒想到,元思蓁聽到他受傷又折了回來。
而曾最讓他困惑的是,為何失憶後見到元思蓁第一面,就覺這女子全然是他的喜歡的模樣?
原來是本就將她放在了心中,不過是失憶,怎會輕易改變喜好?
或許,在涼州城元宵佳節的第一眼,他就被卷進了這紅塵亂局。
那時候他將這心思深深埋在心底,一直不曾道出,現下卻清楚地記得失去記憶前的一瞬,那沒頂的不甘與酸楚。而失憶後他重蹈覆轍,再一次栽在元思蓁的身上,還為了她的虛情假意傷心怨憤。
如今歷經磨難兩人還能一同坐在此處,李淮清楚地知道,他絕不會讓人就這麼離開。
「你可還會去積攢功德?」李淮在心中思忖了一番,才輕聲問道。
元思蓁也緩過了神,看著天邊的朝霞無精打采地說:「自然要去,學這一身本事,又不是只為了祖師道統......」
李淮聞言微微失落,可他心裡已做了決斷,便繼續說道:「長安城是一國之都,天下繁華之最,確是積攢功德的好地方。」
元思蓁輕嘆了口氣,贊同道:「是啊,也就洛陽城能比上一比。」
「可沒了王妃的身份,即便是在洛陽,只怕你行事起來也是不便。」這話一出,李淮頭一回覺得自己不善言辭,任誰都聽得出他別有用意。
器靈噗嗤一笑, 「我哪裡知道,或許早就死了吧,她命格陰煞非常, 活不得幾年的。」
黃泉地府之下, 判官曾翻著她的生死簿說,她是稚子早夭, 難判功過,而她從記事起便跟在師父身邊, 只知道自己命格陰煞,甚至能克鬼驅邪,若是師父為保她性命改了生死簿,讓陰差以為她早已身隕投胎, 才讓她苟活到了今日。
而她從地府回來之時, 斷開的血線能再連起,除了自己的鮮血,便只能是致親骨血, 她這才想起,尉遲善光的當時在往手上纏著繃帶......
一切的答案都躍然紙上,元思蓁的心中百轉千回,全然沒有想到這背後與自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她常以為自己親緣淺薄,紅塵了無牽掛,可現下她便是尉遲家早夭的女兒,是尉遲夫人日日思念的幼女,是尉遲善光掛念在心的妹妹,而她還與李淮有過娃娃親,兩人陰差陽錯結成了假夫妻,倒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就在她沉浸在悲喜交加的情緒中時,畫中的器靈卻說道:「你還愣著做什麼?不將我收回去?」
元思蓁這才恍惚地看了她一眼,器靈又道:「我離開不了畫卷太久,如今戲也看完了,沒甚盼頭,入了畫說不定還能回到真人身邊。」
「哦......」元思蓁仍是心不在焉,她隨意將捲軸展開,器靈便從牆上的畫中消失,出現在了畫卷中的梨花樹下,靜靜地看著石頭上擺放的書冊。
將捲軸捲起後,元思蓁便若有所思地走到了高台之上,花鱗還在山坡上收著殘留的陣法,她輕嘆了一口氣,將畫卷從台上拋下,對花鱗喊道:「你回山之時,帶給師父。」
花鱗有些詫異地抬起頭,匆忙將捲軸接住,看著她問:「那你呢?」
「我......我還沒那麼快回去。」元思蓁朝她笑了笑,不知為何,眼淚又要奪眶而出,這才連忙轉過身,又朝花鱗招了招手,回到殿中尋了個能看到天空的位置,靠著柱子坐了下來。
漆黑的夜幕已褪去,雲端染上了耀眼的紫紅,她看著破曉的景象不知過了多久,就聽身後傳來熟悉的聲音。
「原來你在這裡。」李淮的腳步聲輕緩卻又堅定,一步一步朝她走來。
元思蓁回頭去看,恰巧對上他帶著擔憂與關切的眼神,頓時湧上又酸又澀的情緒,卻連忙擦了擦已經乾涸的淚痕,再背過了身去。
李淮頭一次見她如此,心下一慌,走到她靠著的牆柱邊上,將衣擺往後一別,也盤腿坐了下來。
「殿中之事都處理妥當了?」元思蓁不等他問,便先一步開口道。
她話一出口,又覺自己這話極傻,若是沒處理妥當,李淮怎麼會在此出現?
李淮看著她閃躲的眼神,不知究竟出了何事,她身上雖沒有受傷的痕跡,可那盞總帶在身旁的蓮花燈卻倒在不遠處。
他將蓮花燈托在手中,燈芯的燭火早已熄滅,燈面上的妖魔一動不動,都如普通的花紋一般,而這燈面上密密麻麻,只留有那麼一小塊空白,李淮將燈面撥動了一圈,卻沒見到鬼影的圖案,心中便有了答案。
他知道這功德對元思蓁極其重要,否則她也不會為此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甚至能與他結下契約,鋌而走險。
李淮沉思了一瞬,終是沒有將安慰的話說出口,他想,以元思蓁這樣的性子,只怕是聽不得旁人的惋惜寬慰。
這望仙台李淮來過幾回,可卻是第一次坐在上面仰望破曉的天空,那淡金色的光芒近在眼前,仿佛直接照進了他心底。
再過一會兒,傳位詔書就要在文武百官前宣讀,他沒有入主東宮,卻直接龍袍加身,也到了當初與她約定的解契之時。
或許,這就是最後與她相處的時光了。
李淮的記憶已全部恢復,心中的種種困惑一一解開,也讓他心中卸下一塊石頭,當初他並沒有讓人去殺元思蓁滅口,與她解契也不過是想讓她離開這危險之地,只不過沒想到,元思蓁聽到他受傷又折了回來。
而曾最讓他困惑的是,為何失憶後見到元思蓁第一面,就覺這女子全然是他的喜歡的模樣?
原來是本就將她放在了心中,不過是失憶,怎會輕易改變喜好?
或許,在涼州城元宵佳節的第一眼,他就被卷進了這紅塵亂局。
那時候他將這心思深深埋在心底,一直不曾道出,現下卻清楚地記得失去記憶前的一瞬,那沒頂的不甘與酸楚。而失憶後他重蹈覆轍,再一次栽在元思蓁的身上,還為了她的虛情假意傷心怨憤。
如今歷經磨難兩人還能一同坐在此處,李淮清楚地知道,他絕不會讓人就這麼離開。
「你可還會去積攢功德?」李淮在心中思忖了一番,才輕聲問道。
元思蓁也緩過了神,看著天邊的朝霞無精打采地說:「自然要去,學這一身本事,又不是只為了祖師道統......」
李淮聞言微微失落,可他心裡已做了決斷,便繼續說道:「長安城是一國之都,天下繁華之最,確是積攢功德的好地方。」
元思蓁輕嘆了口氣,贊同道:「是啊,也就洛陽城能比上一比。」
「可沒了王妃的身份,即便是在洛陽,只怕你行事起來也是不便。」這話一出,李淮頭一回覺得自己不善言辭,任誰都聽得出他別有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