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她身旁伺候著的小丫頭見此,打趣道:「娘子可是愛這樣的話本,回頭奴婢去多買些。」
尉遲小娘子嘴角含笑地搖了搖頭,「新奇罷了,我這麼多年從沒讀過話本。」
「那莊子上的生活無趣,娘子如何打發?」丫鬟有些憐惜地問。
「道經。」尉遲小娘子不以為意地答道,目光只停留在書上。
丫鬟還以為自己聽錯,又重複了一遍,「道經?」
不等她多想,又聽尉遲小娘子輕聲問道:「你說這《玉燈記》裡頭寫的東西可是真?晉王殿下與王妃當真如此情深?」
「話本自然是杜撰了,可倒是挺多人信的,還有傳聞說這話本就是晉王殿下派人寫的,想為王妃討個好名聲。」小丫鬟想了想說。
尉遲小娘子將書捧在胸前,臉上的笑意更濃,「如此,晉王殿下倒是有心了。」
「是啊,可惜娘子回來得晚了......」這話剛說了一半,小丫鬟就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連忙閉上了嘴巴。
誰知尉遲小娘子不但不怪她,還面露疑惑地問:「怎麼不說了?我想聽後面的。」
「我是說......娘子若早些回來,說不定晉王妃的位置就是娘子的了。」小丫鬟猶豫了半天,才壓低聲音道:「不過娘子也不用可惜,尚書大人定會為你挑一門頂好的親事的!」
尉遲小娘子噗嗤一笑,眼中若有所思,卻沒有再說什麼,而是專心看起了手中的《玉燈記》。
-------------------------------------
接下來幾日,元思蓁都沒怎麼瞧見李淮的影子,偶爾能見著,她想趁機套他的行程安排,可總是沒說幾句,李淮就匆忙離開。
一個身份顯赫的王妃要離開長安城而不被人發現,自然不能易容一下直接跑了,一是直接失蹤太過古怪,李淮定會馬上起疑,二是李淮的影衛極多,皇城邊上都有他的人手,難免被發現蛛絲馬跡追回來。
最好的辦法,就是弄個尋不到屍骨的假死,還不能當著李淮的面。
元思蓁沒想到繞了一大圈,又繞回了假死上邊,她已經有了打算,等哪一日李淮不能回府,她便找個由頭與國公夫人一道出遊,尋個時機假裝跌落山崖。這計劃雖可行,卻沒想到卻遲遲套不到李淮的行蹤。
她焦頭爛額之際,又收到宮中的請帖,明日是高貴妃生辰,聖人特意為她設宴慶賀。
這事兒她早就知道了,可卻忘在腦後,看到請帖才想起來,這倒是這幾日難得能與李淮長談的好機會,便立刻命人去採買賀禮。
直到第二日要出門之時,她才又見到了風塵僕僕的李淮。
「王爺這些日子真是勞累,好些天都不見人影,留我一個人在王府裡頭,好生無趣。」元思蓁上了馬車坐到他身旁,嗔怪道。
李淮微微一笑,輕聲道:「要務在身。」
「那之後還要如此?」元思蓁打量著他的神色,試探著說。
「父皇的心思,說不準。」李淮簡短地答道,他這話倒是不假,李延慶這些日子交辦了他許多事務,一下子引得李沐都紅了眼,只怕今日壽宴,這傢伙要陰陽怪氣。
元思蓁見馬車上套不到話也不氣餒,等到宴席上多打探打探,說不定聖人那兒也會說些什麼。
高貴妃雖是貴妃,卻協理六宮位同皇后,以她的規格宴席應更是隆重,不過念著蜀王新喪,便一切從簡,不過宴請的人倒不在少數,除了還在長安城的幾位皇子,三品以上的官員及女眷都來慶賀。
這般正式的場合元思蓁都會精心打扮,她本就生得美,加上珠釵玉墜,更是明艷動人,一到請安的殿中,便引來不少人的注目。
她隨著李淮向聖人與高貴妃請安後,便坐到了左側的案桌上,等待開宴之時無意中掃向殿外頭的案桌,恰好瞧見了坐在尉遲夫人身旁的尉遲小娘子,兩人的視線在空中交匯,都含笑點頭示意。
開宴後如往常一般有歌舞助興,邊上的官員也都開始隨意攀談,元思蓁瞧了一眼龍椅上興致勃勃的李延慶,不由有些奇怪,他竟這麼快就從喪子之痛中抽離出來,不過倒也合常理,最是無情帝王家,沒了一個兒子,他還有好幾個,況且李渝也不是其中他最喜愛的那個。
元思蓁看了眼身旁談笑風生的李淮,宴席主角的兒子吳王李沐倒受了冷落,她敏銳地察覺出了什麼,心想難不成李淮真要達成所願了?
他倆本來的約定,就是到他入主東宮那一日終止,如此說來,她現在離開,也不算毀約。
「我臉上有什麼?」李淮輕聲問道。
元思蓁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盯著他太久了,連忙扭過頭說:「沒什麼,許久沒見王爺,看一看罷了。」
若是平常,李淮在大庭廣眾之下聽到她這樣的話,定會羞赧不搭理,誰知這一回卻壓低了聲音說:「你怕見不到了不成。」
元思蓁臉色一僵,扯了扯嘴角說:「可我總想著日日見,婦人短視罷了,王爺莫放在心上。」
李淮沒再說什麼,垂眸一笑,便端起酒杯去了李沐那處。
元思蓁此時才發覺後背冰涼一片,竟是被李淮一句話就嚇出了一聲冷汗,她不停安慰自己道,李淮不過隨口一說,一定是她心虛,才會想到別的。
這一番變故後,她再也坐不住了,也跟在高貴妃身後,去殿外與與女眷攀談。
尉遲小娘子嘴角含笑地搖了搖頭,「新奇罷了,我這麼多年從沒讀過話本。」
「那莊子上的生活無趣,娘子如何打發?」丫鬟有些憐惜地問。
「道經。」尉遲小娘子不以為意地答道,目光只停留在書上。
丫鬟還以為自己聽錯,又重複了一遍,「道經?」
不等她多想,又聽尉遲小娘子輕聲問道:「你說這《玉燈記》裡頭寫的東西可是真?晉王殿下與王妃當真如此情深?」
「話本自然是杜撰了,可倒是挺多人信的,還有傳聞說這話本就是晉王殿下派人寫的,想為王妃討個好名聲。」小丫鬟想了想說。
尉遲小娘子將書捧在胸前,臉上的笑意更濃,「如此,晉王殿下倒是有心了。」
「是啊,可惜娘子回來得晚了......」這話剛說了一半,小丫鬟就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連忙閉上了嘴巴。
誰知尉遲小娘子不但不怪她,還面露疑惑地問:「怎麼不說了?我想聽後面的。」
「我是說......娘子若早些回來,說不定晉王妃的位置就是娘子的了。」小丫鬟猶豫了半天,才壓低聲音道:「不過娘子也不用可惜,尚書大人定會為你挑一門頂好的親事的!」
尉遲小娘子噗嗤一笑,眼中若有所思,卻沒有再說什麼,而是專心看起了手中的《玉燈記》。
-------------------------------------
接下來幾日,元思蓁都沒怎麼瞧見李淮的影子,偶爾能見著,她想趁機套他的行程安排,可總是沒說幾句,李淮就匆忙離開。
一個身份顯赫的王妃要離開長安城而不被人發現,自然不能易容一下直接跑了,一是直接失蹤太過古怪,李淮定會馬上起疑,二是李淮的影衛極多,皇城邊上都有他的人手,難免被發現蛛絲馬跡追回來。
最好的辦法,就是弄個尋不到屍骨的假死,還不能當著李淮的面。
元思蓁沒想到繞了一大圈,又繞回了假死上邊,她已經有了打算,等哪一日李淮不能回府,她便找個由頭與國公夫人一道出遊,尋個時機假裝跌落山崖。這計劃雖可行,卻沒想到卻遲遲套不到李淮的行蹤。
她焦頭爛額之際,又收到宮中的請帖,明日是高貴妃生辰,聖人特意為她設宴慶賀。
這事兒她早就知道了,可卻忘在腦後,看到請帖才想起來,這倒是這幾日難得能與李淮長談的好機會,便立刻命人去採買賀禮。
直到第二日要出門之時,她才又見到了風塵僕僕的李淮。
「王爺這些日子真是勞累,好些天都不見人影,留我一個人在王府裡頭,好生無趣。」元思蓁上了馬車坐到他身旁,嗔怪道。
李淮微微一笑,輕聲道:「要務在身。」
「那之後還要如此?」元思蓁打量著他的神色,試探著說。
「父皇的心思,說不準。」李淮簡短地答道,他這話倒是不假,李延慶這些日子交辦了他許多事務,一下子引得李沐都紅了眼,只怕今日壽宴,這傢伙要陰陽怪氣。
元思蓁見馬車上套不到話也不氣餒,等到宴席上多打探打探,說不定聖人那兒也會說些什麼。
高貴妃雖是貴妃,卻協理六宮位同皇后,以她的規格宴席應更是隆重,不過念著蜀王新喪,便一切從簡,不過宴請的人倒不在少數,除了還在長安城的幾位皇子,三品以上的官員及女眷都來慶賀。
這般正式的場合元思蓁都會精心打扮,她本就生得美,加上珠釵玉墜,更是明艷動人,一到請安的殿中,便引來不少人的注目。
她隨著李淮向聖人與高貴妃請安後,便坐到了左側的案桌上,等待開宴之時無意中掃向殿外頭的案桌,恰好瞧見了坐在尉遲夫人身旁的尉遲小娘子,兩人的視線在空中交匯,都含笑點頭示意。
開宴後如往常一般有歌舞助興,邊上的官員也都開始隨意攀談,元思蓁瞧了一眼龍椅上興致勃勃的李延慶,不由有些奇怪,他竟這麼快就從喪子之痛中抽離出來,不過倒也合常理,最是無情帝王家,沒了一個兒子,他還有好幾個,況且李渝也不是其中他最喜愛的那個。
元思蓁看了眼身旁談笑風生的李淮,宴席主角的兒子吳王李沐倒受了冷落,她敏銳地察覺出了什麼,心想難不成李淮真要達成所願了?
他倆本來的約定,就是到他入主東宮那一日終止,如此說來,她現在離開,也不算毀約。
「我臉上有什麼?」李淮輕聲問道。
元思蓁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盯著他太久了,連忙扭過頭說:「沒什麼,許久沒見王爺,看一看罷了。」
若是平常,李淮在大庭廣眾之下聽到她這樣的話,定會羞赧不搭理,誰知這一回卻壓低了聲音說:「你怕見不到了不成。」
元思蓁臉色一僵,扯了扯嘴角說:「可我總想著日日見,婦人短視罷了,王爺莫放在心上。」
李淮沒再說什麼,垂眸一笑,便端起酒杯去了李沐那處。
元思蓁此時才發覺後背冰涼一片,竟是被李淮一句話就嚇出了一聲冷汗,她不停安慰自己道,李淮不過隨口一說,一定是她心虛,才會想到別的。
這一番變故後,她再也坐不住了,也跟在高貴妃身後,去殿外與與女眷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