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元思蓁從車中探出腦袋,見到城門時才想起,這頂上還有個藏了十年的舊陣法,不由有些疲憊,回城後事兒一件接著一件,連歇口氣的機會都沒有。
李淮原是在閉目養神,聽到她的嘆氣聲才問:「怎麼了?」
「沒什麼。」元思蓁縮回腦袋,托腮看著李淮輕聲道。
華貴的車駕入城後,沿著寬闊的中軸大街,一路往晉王府而去,路邊的百姓瞧見,皆駐足觀望,有好事之人還與旁人私語:「晉王殿下平安歸來,蜀王殿下卻客死異鄉,也不知這長安城會不會亂。」
紛雜的吵鬧中,沒有人留意到,那巍峨的城樓頂上閃過一道暗紅,若從天上俯瞰,便能見到一個血紅的陣法隱隱顯現,將元思蓁原本覆蓋在上面的聚陽陣遮蓋......
第102章 必有後福 李淮送元思蓁回了王府……
李淮送元思蓁回了王府, 還沒落腳便帶著一行人往皇宮中去,向聖人復命。
這幾月一直對外稱晉王妃臥病在床,現下本尊終於回來, 玉秋差點兒流眼淚,她一是激動, 二是慶幸再也不用日日提心弔膽。
「這些日子王府可有發生什麼事兒?」元思蓁換上久違的襦裙, 任由玉秋隨便梳個髮髻。
玉秋有些手生, 擺弄了許久才找回點要領, 「沒什麼大事,管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倒是幾位王妃跟官員家眷都遞了拜帖, 說是想來探病,國公夫人都幫王妃一一回絕了。」
「那就好。」元思蓁靠在軟塌上伸了個懶腰,連日的奔波讓她精疲力盡, 可眼下有不得不去做的事兒, 只能強打起精神,收拾一番身上的符籙陣法, 等待夜幕的降臨。
入夜後,元思蓁像之前一樣, 輕車熟路地翻出王府,往淮南記的方向而去。
只是過了好些日子,長安城武侯的巡邏路徑有了不小的變動,她躲起來費了好些功夫, 硬生生在路上耗了小半個時辰。
她到淮南記門前時, 早已大門緊閉,只有門邊的兩個大燈籠還亮著,而裡頭黑漆漆一片聽不到半點聲響。
元思蓁繞到淮南記後院, 一個利落的翻身就躍到了院中的樹杈上,她見院中也沒有人影,便直接從後院的樓梯往住人的廂房走。
這院中雖然寂靜,可卻沒有像皇陵一樣殭屍陰煞之氣橫生,根本令人聯想不到,這裡頭住著的,是百年不腐的不化骨。
她已經將蓮花燈握在手中,小心翼翼地去尋尤三娘的房間,可沒想到二樓空無一人,連淮南記的夥計都沒見到一個。
「跑哪兒去了?」元思蓁隨意擺弄著店內的裝飾,往大廳中走去,卻沒想到剛走到二樓的轉角口,便瞧見下邊亮起了一盞小小的燭燈。
那燭火搖曳,映照出一個女子恬靜溫婉的臉龐,她像是等了許久一般,朝元思蓁淡淡一笑,輕聲說道:「你終於來了。」
元思蓁頓住了腳步,飛快掃了一眼四周,袖中的手指已掐上法訣,微微揚首道:「你在等我?」
尤三娘垂下眼眸,拿起邊上的蠟燭剪,隨意撥弄起顫動的燭火,「白日尉遲郎君來後,與我說了武昌的事,我便猜到,有人會來找我,只是想不到,這人就是晉王妃。」
她說『晉王妃』三個字時,嘴角含笑地朝元思蓁看去,那雙秋水剪瞳的眼睛,卻帶著不容忽視的氣度。
元思蓁咧嘴一笑,從容地沿著樓梯而下,絲毫不迴避尤三娘打量的目光,直接坐到了她對面,隔著一張小木桌與她對視。
「都說京中多奇事,果不其然,連身份尊貴的王妃都是個道士。」尤三娘打破僵局,輕笑一聲先開了口。
元思蓁看著她頰邊的酒窩,若不是從容的儀姿,她絕不會以為尤三娘就是前朝女帝,「京中確是多奇事,誰能想到淮南記的掌事娘子曾是九五至尊。」
「上輩子的事罷了。」尤三娘搖了搖頭,替元思蓁斟了一杯茶推到她面前。
「那這輩子不想將失去的再奪回來?」元思蓁沒有顧忌地抿了一口茶,語氣平淡地問。
尤三娘臉上的笑容更盛,說道:「自然是想。」
元思蓁端茶的手頓了頓,警惕地看了她一眼,可還未說什麼,又聽尤三娘說:「可想奪回來的,不是皇位。」
「那是什麼?」元思蓁連忙追問,弄清尤三娘的執念,才有辦法渡化不化骨。
尤三娘像是看出了她心中所想,輕嘆了口氣,良久才說:「寬心,我的執念不會動搖江山社稷,也不會傷害無辜的人,你只需給我些時日,待我放下執念,自會回到應該去的地方。」
她語氣輕柔,卻有著不容忽視的堅定,即便元思蓁對她十分防備,卻也能聽出,這話並非誆騙之詞。
「你說不會傷害無辜的人,可尉遲善光呢?」元思蓁繼續問道。
提起尉遲善光的名字,尤三娘的眼中終是閃過一絲惆悵,卻又很快被笑意掩蓋,「我早已不是活人,怎會與他有什麼結果,你不必憂心。」
元思蓁想起這些日子尉遲善光對尤三娘的用心,心裡頭竟有些替他不平,「可他傾心於你,還想娶你為妻,你這般,豈不是害苦了他?」
「冥冥之中皆有因果。」尤三娘又嘆了一口氣,看著元思蓁的眼睛,輕聲道:「我方才所說句句真心,重活一遭並非還想著皇權富貴,只要等上些時日,不需你出手,我便會化為塵土,永遠離開這個地方。」
李淮原是在閉目養神,聽到她的嘆氣聲才問:「怎麼了?」
「沒什麼。」元思蓁縮回腦袋,托腮看著李淮輕聲道。
華貴的車駕入城後,沿著寬闊的中軸大街,一路往晉王府而去,路邊的百姓瞧見,皆駐足觀望,有好事之人還與旁人私語:「晉王殿下平安歸來,蜀王殿下卻客死異鄉,也不知這長安城會不會亂。」
紛雜的吵鬧中,沒有人留意到,那巍峨的城樓頂上閃過一道暗紅,若從天上俯瞰,便能見到一個血紅的陣法隱隱顯現,將元思蓁原本覆蓋在上面的聚陽陣遮蓋......
第102章 必有後福 李淮送元思蓁回了王府……
李淮送元思蓁回了王府, 還沒落腳便帶著一行人往皇宮中去,向聖人復命。
這幾月一直對外稱晉王妃臥病在床,現下本尊終於回來, 玉秋差點兒流眼淚,她一是激動, 二是慶幸再也不用日日提心弔膽。
「這些日子王府可有發生什麼事兒?」元思蓁換上久違的襦裙, 任由玉秋隨便梳個髮髻。
玉秋有些手生, 擺弄了許久才找回點要領, 「沒什麼大事,管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倒是幾位王妃跟官員家眷都遞了拜帖, 說是想來探病,國公夫人都幫王妃一一回絕了。」
「那就好。」元思蓁靠在軟塌上伸了個懶腰,連日的奔波讓她精疲力盡, 可眼下有不得不去做的事兒, 只能強打起精神,收拾一番身上的符籙陣法, 等待夜幕的降臨。
入夜後,元思蓁像之前一樣, 輕車熟路地翻出王府,往淮南記的方向而去。
只是過了好些日子,長安城武侯的巡邏路徑有了不小的變動,她躲起來費了好些功夫, 硬生生在路上耗了小半個時辰。
她到淮南記門前時, 早已大門緊閉,只有門邊的兩個大燈籠還亮著,而裡頭黑漆漆一片聽不到半點聲響。
元思蓁繞到淮南記後院, 一個利落的翻身就躍到了院中的樹杈上,她見院中也沒有人影,便直接從後院的樓梯往住人的廂房走。
這院中雖然寂靜,可卻沒有像皇陵一樣殭屍陰煞之氣橫生,根本令人聯想不到,這裡頭住著的,是百年不腐的不化骨。
她已經將蓮花燈握在手中,小心翼翼地去尋尤三娘的房間,可沒想到二樓空無一人,連淮南記的夥計都沒見到一個。
「跑哪兒去了?」元思蓁隨意擺弄著店內的裝飾,往大廳中走去,卻沒想到剛走到二樓的轉角口,便瞧見下邊亮起了一盞小小的燭燈。
那燭火搖曳,映照出一個女子恬靜溫婉的臉龐,她像是等了許久一般,朝元思蓁淡淡一笑,輕聲說道:「你終於來了。」
元思蓁頓住了腳步,飛快掃了一眼四周,袖中的手指已掐上法訣,微微揚首道:「你在等我?」
尤三娘垂下眼眸,拿起邊上的蠟燭剪,隨意撥弄起顫動的燭火,「白日尉遲郎君來後,與我說了武昌的事,我便猜到,有人會來找我,只是想不到,這人就是晉王妃。」
她說『晉王妃』三個字時,嘴角含笑地朝元思蓁看去,那雙秋水剪瞳的眼睛,卻帶著不容忽視的氣度。
元思蓁咧嘴一笑,從容地沿著樓梯而下,絲毫不迴避尤三娘打量的目光,直接坐到了她對面,隔著一張小木桌與她對視。
「都說京中多奇事,果不其然,連身份尊貴的王妃都是個道士。」尤三娘打破僵局,輕笑一聲先開了口。
元思蓁看著她頰邊的酒窩,若不是從容的儀姿,她絕不會以為尤三娘就是前朝女帝,「京中確是多奇事,誰能想到淮南記的掌事娘子曾是九五至尊。」
「上輩子的事罷了。」尤三娘搖了搖頭,替元思蓁斟了一杯茶推到她面前。
「那這輩子不想將失去的再奪回來?」元思蓁沒有顧忌地抿了一口茶,語氣平淡地問。
尤三娘臉上的笑容更盛,說道:「自然是想。」
元思蓁端茶的手頓了頓,警惕地看了她一眼,可還未說什麼,又聽尤三娘說:「可想奪回來的,不是皇位。」
「那是什麼?」元思蓁連忙追問,弄清尤三娘的執念,才有辦法渡化不化骨。
尤三娘像是看出了她心中所想,輕嘆了口氣,良久才說:「寬心,我的執念不會動搖江山社稷,也不會傷害無辜的人,你只需給我些時日,待我放下執念,自會回到應該去的地方。」
她語氣輕柔,卻有著不容忽視的堅定,即便元思蓁對她十分防備,卻也能聽出,這話並非誆騙之詞。
「你說不會傷害無辜的人,可尉遲善光呢?」元思蓁繼續問道。
提起尉遲善光的名字,尤三娘的眼中終是閃過一絲惆悵,卻又很快被笑意掩蓋,「我早已不是活人,怎會與他有什麼結果,你不必憂心。」
元思蓁想起這些日子尉遲善光對尤三娘的用心,心裡頭竟有些替他不平,「可他傾心於你,還想娶你為妻,你這般,豈不是害苦了他?」
「冥冥之中皆有因果。」尤三娘又嘆了一口氣,看著元思蓁的眼睛,輕聲道:「我方才所說句句真心,重活一遭並非還想著皇權富貴,只要等上些時日,不需你出手,我便會化為塵土,永遠離開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