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尉遲善光聽了她的辯解又笑道:「逗你呢!還當真?再說,以你的小身板,怎麼能入三娘的眼!」
「左郎將這話說的,我這小身板可是把你從皇陵中拉了出來啊!拆城之時也出了不少力!」元思蓁這些日子也弄清尉遲善光是個平易近人的性子,便故作氣惱道。
尉遲善光連忙賠罪,朗笑道:「是我用詞不當!」
他是李淮心腹,前朝殭屍與鱷魚妖的大致緣由,李淮並未對他隱瞞,此時再說到此事,尉遲善光不由嘆了口氣,問元思蓁道:「你可有見過識破藥爐的道士?」
識破藥爐的其中一個道士就在他眼前,可元思蓁卻只能故做沉思地說:「見了那麼一眼,果然仙風道骨。」
尉遲善光聞言眼中一亮,面上又猶豫了一番才開口:「你可知他去處?」
元思蓁搖了搖頭,「高人不都是神出鬼沒的嗎?」
「那倒是可惜了。」尉遲善光垂下眼眸,有些失落地說。
「左郎將這是遇到什麼鬼怪之事了?高人不在也沒事,我也認識幾個厲害的道長,或許能幫得上?」元思蓁連忙又問,一看尉遲善光就是有事,到手的功德可不能飛了。
尉遲善光一臉不信地說:「你能認識什麼厲害的道長,想必都是裝神弄鬼的牛鼻子老道,我早就覺得長安城裡的這些傢伙礙眼,回去之後定把他們都掃出去!」
元思蓁之前就覺得尉遲善光對道門頗有敵意,可這一回卻主動詢問,極是怪異,便忍不住繼續說:「我認得的道士雖不是三清祖師那樣的高人,可卻不比那識破藥爐的道士差,若左郎將真有意一見,在下也是願意引薦的。」
她說話間,尉遲善光的臉色變了又變,極其糾結,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只笑了笑說:「若我真有意,再來找你!」
元思蓁見他不願多說,也沒繼續追問,不過剛回了廂房,就迫不及待地問李淮一二。
李淮也覺奇怪,依他所知,這些日子尉遲善光並未遇到什麼別的事兒,怎會忽然想找什麼道法高深的道士。
「這就奇怪了。」元思蓁一邊夾著菜一邊問:「話說,左郎將為何會如此厭惡道門呢?」
她這話只是隨意一問,沒想到李淮卻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沉下臉思索了許久,才說道:「你莫要在意。」
元思蓁一愣,連忙道:「我雖是道門中人,但真不會在意他的看法。」
「我不是說這個......」李淮薄唇微抿,像是在心裡頭想了會兒措辭,才徐徐說道:「是因著尉遲家的小娘子,尉遲善光的妹妹。」
「原來他還有個妹妹?」元思蓁驚訝道,她在長安這麼久,完全沒聽說過尉遲尚書家還有個小娘子。
李淮點了點頭,眼角瞥了一眼她的神情,才輕聲道:「我母親與尉遲夫人交好,尉遲夫人誕下小娘子後,兩人便口頭上說了個娃娃親,後來傳到我父皇的耳中,竟還應了下來。」
元思蓁頭一回聽說此事,一時不知該作何反應,好半天才明白過來,李淮那句話的意思是怕她吃味。
「娃娃親罷了,我哪兒會在意!」元思蓁笑了笑說:「那後來呢?為何......」
李淮見此,才繼續說道:「後來,她三歲時生了重病,送到了莊子上療養,就再沒有在京中露過面,官員之間有傳聞,說尉遲小娘子早就死了,只是那病極其古怪,怕惹人非議,才秘不發喪。」
「可這和尉遲善光厭惡道門有何關聯?難不成還是道士施法害死的?」元思蓁皺眉追問。
李淮微微頷首,「尉遲善光是這樣想的。我也是後來讓影衛去查,才知道尉遲小娘子病重後,有個道士曾來瞧過,也不知說了什麼,尉遲尚書便信了他的話,把人送去了個莊子養著,可後來再也沒見過尉遲小娘子,我猜,也是不在人世了。」
元思蓁聽完這其中的緣由,沉思了一陣,才說:「如此說來,尉遲善光是覺那識破藥爐的道士道法高深,才想著尋來替他妹妹瞧病?那這豈不是意味著,尉遲小娘子還活著?」
「或許尉遲善光自己也不知道。」李淮垂眸想了想,才輕聲說道。
「原來如此。」元思蓁嘆了一口氣,心想若尉遲小娘子真的活著,說不定是中了什麼妖邪,這倒又是個積攢功德的機會。
李淮見她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忍不住說:「我派影衛去查探,純粹是為了掌握情況,並沒有別的心思,你莫要多心。」
元思蓁聞言噗嗤一笑,拿起筷子給李淮夾了塊肉,「如今我才是晉王妃,怎會去吃味一段沒頭沒尾的娃娃親,何況那尉遲小娘子在不在世上還不知道呢!再說了,我哪裡是蠻橫善妒的婦人。」
李淮微微一笑,又繼續用起了晚膳,可心裡頭卻覺得元思蓁的脾氣有夠古怪,以前愛吃味得很,還跑到花樓里去尋他,可到了武昌卻還想著把胡姬塞給他,也不知道心裡頭到底在想些什麼。
至於那小太監的事,他已猜到了三分。那日在黃鶴樓上,還躺著個滿臉是血的人,當時沒有留意,後來他才想起來,那人便是曾經被秦國公請來看風水的道士。
三人都會道法,聚在一塊必定不是偶然,可元思蓁似乎完全不想讓他知道,他也沒有主動去問,心裡頭還有些期待,或許元思蓁會主動告訴他。
第二日一早,晉王的車隊便早早啟程,踩著城門上的晨鼓聲駛入了久違的長安城。
「左郎將這話說的,我這小身板可是把你從皇陵中拉了出來啊!拆城之時也出了不少力!」元思蓁這些日子也弄清尉遲善光是個平易近人的性子,便故作氣惱道。
尉遲善光連忙賠罪,朗笑道:「是我用詞不當!」
他是李淮心腹,前朝殭屍與鱷魚妖的大致緣由,李淮並未對他隱瞞,此時再說到此事,尉遲善光不由嘆了口氣,問元思蓁道:「你可有見過識破藥爐的道士?」
識破藥爐的其中一個道士就在他眼前,可元思蓁卻只能故做沉思地說:「見了那麼一眼,果然仙風道骨。」
尉遲善光聞言眼中一亮,面上又猶豫了一番才開口:「你可知他去處?」
元思蓁搖了搖頭,「高人不都是神出鬼沒的嗎?」
「那倒是可惜了。」尉遲善光垂下眼眸,有些失落地說。
「左郎將這是遇到什麼鬼怪之事了?高人不在也沒事,我也認識幾個厲害的道長,或許能幫得上?」元思蓁連忙又問,一看尉遲善光就是有事,到手的功德可不能飛了。
尉遲善光一臉不信地說:「你能認識什麼厲害的道長,想必都是裝神弄鬼的牛鼻子老道,我早就覺得長安城裡的這些傢伙礙眼,回去之後定把他們都掃出去!」
元思蓁之前就覺得尉遲善光對道門頗有敵意,可這一回卻主動詢問,極是怪異,便忍不住繼續說:「我認得的道士雖不是三清祖師那樣的高人,可卻不比那識破藥爐的道士差,若左郎將真有意一見,在下也是願意引薦的。」
她說話間,尉遲善光的臉色變了又變,極其糾結,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只笑了笑說:「若我真有意,再來找你!」
元思蓁見他不願多說,也沒繼續追問,不過剛回了廂房,就迫不及待地問李淮一二。
李淮也覺奇怪,依他所知,這些日子尉遲善光並未遇到什麼別的事兒,怎會忽然想找什麼道法高深的道士。
「這就奇怪了。」元思蓁一邊夾著菜一邊問:「話說,左郎將為何會如此厭惡道門呢?」
她這話只是隨意一問,沒想到李淮卻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沉下臉思索了許久,才說道:「你莫要在意。」
元思蓁一愣,連忙道:「我雖是道門中人,但真不會在意他的看法。」
「我不是說這個......」李淮薄唇微抿,像是在心裡頭想了會兒措辭,才徐徐說道:「是因著尉遲家的小娘子,尉遲善光的妹妹。」
「原來他還有個妹妹?」元思蓁驚訝道,她在長安這麼久,完全沒聽說過尉遲尚書家還有個小娘子。
李淮點了點頭,眼角瞥了一眼她的神情,才輕聲道:「我母親與尉遲夫人交好,尉遲夫人誕下小娘子後,兩人便口頭上說了個娃娃親,後來傳到我父皇的耳中,竟還應了下來。」
元思蓁頭一回聽說此事,一時不知該作何反應,好半天才明白過來,李淮那句話的意思是怕她吃味。
「娃娃親罷了,我哪兒會在意!」元思蓁笑了笑說:「那後來呢?為何......」
李淮見此,才繼續說道:「後來,她三歲時生了重病,送到了莊子上療養,就再沒有在京中露過面,官員之間有傳聞,說尉遲小娘子早就死了,只是那病極其古怪,怕惹人非議,才秘不發喪。」
「可這和尉遲善光厭惡道門有何關聯?難不成還是道士施法害死的?」元思蓁皺眉追問。
李淮微微頷首,「尉遲善光是這樣想的。我也是後來讓影衛去查,才知道尉遲小娘子病重後,有個道士曾來瞧過,也不知說了什麼,尉遲尚書便信了他的話,把人送去了個莊子養著,可後來再也沒見過尉遲小娘子,我猜,也是不在人世了。」
元思蓁聽完這其中的緣由,沉思了一陣,才說:「如此說來,尉遲善光是覺那識破藥爐的道士道法高深,才想著尋來替他妹妹瞧病?那這豈不是意味著,尉遲小娘子還活著?」
「或許尉遲善光自己也不知道。」李淮垂眸想了想,才輕聲說道。
「原來如此。」元思蓁嘆了一口氣,心想若尉遲小娘子真的活著,說不定是中了什麼妖邪,這倒又是個積攢功德的機會。
李淮見她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忍不住說:「我派影衛去查探,純粹是為了掌握情況,並沒有別的心思,你莫要多心。」
元思蓁聞言噗嗤一笑,拿起筷子給李淮夾了塊肉,「如今我才是晉王妃,怎會去吃味一段沒頭沒尾的娃娃親,何況那尉遲小娘子在不在世上還不知道呢!再說了,我哪裡是蠻橫善妒的婦人。」
李淮微微一笑,又繼續用起了晚膳,可心裡頭卻覺得元思蓁的脾氣有夠古怪,以前愛吃味得很,還跑到花樓里去尋他,可到了武昌卻還想著把胡姬塞給他,也不知道心裡頭到底在想些什麼。
至於那小太監的事,他已猜到了三分。那日在黃鶴樓上,還躺著個滿臉是血的人,當時沒有留意,後來他才想起來,那人便是曾經被秦國公請來看風水的道士。
三人都會道法,聚在一塊必定不是偶然,可元思蓁似乎完全不想讓他知道,他也沒有主動去問,心裡頭還有些期待,或許元思蓁會主動告訴他。
第二日一早,晉王的車隊便早早啟程,踩著城門上的晨鼓聲駛入了久違的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