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詢聽了這句話,念道:“他素日走得近就讓他去?”念了兩遍,越想越可笑,指著身邊的萬周說“他素日跟朕走得最近,要不找朕的事,你們找他?”

  眾人都嚇得一齊跪下,劉詢掃了他們一眼,冷冷道:“國之大事,豈同兒戲。張遵無法無天,倒行逆施,自取其辱,全不知事,押回長安,按律法治。魏和意、任昌枉為將士,刺殺不利,一併押解長安。“

  又將馮嫽的上書扔在他們面前,“朕看你們見識不如一個婦人家,烏孫的事就交給翁主和馮夫人,她們怎麼說你們照辦就是了,萬不能再壞事。“

  劉徵召馮嫽萬里入朝,詳細陳述事情始末。馮嫽在劉詢面前侃侃而談,面面俱到,上至西域諸國山川地理,風俗人情,下至烏孫各派淵源,利害關係,無一不精,條理清晰,口若懸河,語語中的。劉詢大為讚賞,於是破例委任馮嫽為正式的漢朝使節,乘坐錦車,持漢朝節仗,代表皇帝出使烏孫及西域諸國。以女子持節仗出訪,這是千古未有的奇事,而劉詢卻說:“任人善任,唯才是舉,豈分男女?“

  馮嫽也不悔使命利用自己卓越的見識,出色的口才,以及多年來對西域諸國形勢的了解,對烏就屠曉之以理,剖析利害,並以漢朝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對烏就屠施加壓力,終於勸說成功。最後烏就屠表示,只要漢朝給他一個名分,願意安於"小號",接受漢朝的一切安排。

  自此,孫國一分為二,立解憂公主長子元貴靡為烏孫大國王,統六萬戶,立烏就屠為小國王,統四萬戶。

  經過這一場大事,劉解憂也感世事滄桑,歲月無情,心神俱疲。就情詞哀切的上書劉詢說:“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

  劉詢憐憫她一生的境遇,同意了她的請求。

  甘露三年,劉解憂年近七十終於回到長安,並且帶著自己在烏孫所生的三個兒女,劉詢賜給她田宅奴婢,奉養甚厚。

  親率百官出城迎接劉解憂歸來,用公主之禮,公主之俸。

  這場盛事,鬨動長安,長安上到天子,下置百姓都為這件事高興,人人爭相去看。兩道男女老少都圍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杜君寧隨在王意身邊一起進出,算是見識了這孝武皇帝時的公主。

  陳齊姜被母親伙著要去看,劉欽不好生回她,就笑說:“大日頭底下,你在那裡站著不是受累嗎?你這如玉的臉兒,再給經了暑氣,不去吧,哪日宮中你不能見呢!”說得陳齊姜樂樂呵呵不去了。

  劉解憂碧玉年華一去萬里,而今五十餘年白首歸來,眼前長安繁華依舊,只是人面卻一個也不識,不禁熱淚滾滾,拜倒在劉詢駕前,喃喃道:“老身劉解憂見過陛下,陛下長樂萬年。”說著匍匐不起,劉詢看著眼前的老婦也是感慨萬千,親自下階來扶她:“公主為國為家,功在千秋,朕受禮有愧,請進殿。”

  進了未央宮,劉解恍惚如夢,見上官秉懿、王意都淚流滿面,拉著她叫公主不用行禮大家哭了一回。各自讓座,劉詢請劉解憂上座,劉解憂辭了又辭和上官太后同坐了,劉解憂細瞧劉詢,疑問:“陛下今年春秋四十?”

  劉詢點頭,“是有四十了。”

  劉解憂搖搖頭,“老身老眼昏花,看著陛下也就而立,一時還以為是太子呢,老身當年遠去烏孫,孝武皇帝年已半百,當日太子殿下倒是這個模樣。”

  劉詢失笑:“看來朕還是生得像祖父了。”

  劉解憂又問:“老身斗膽相問,陛下也求仙問藥,煉丹食谷嗎?”

  劉詢搖頭:“不求此道,不煉此術。朕的心硬,前番出使烏孫的主使,幾敗國事處斬,副使刺殺不利,宮刑!那仙境方外,也容不下朕這等俗人,那仙藥也是心誠則靈的東西。前些年,劉向給朕獻了一本仙書《枕中鴻寶》中有鍊金之術言之鑿鑿的說出可煉出黃金,朕求仙的心冷,求財的心熱,不想所費甚多,一事無成,倒是成了笑事一件。”

  劉解憂聽完,欣慰道:“我漢家天子,就該是陛下這樣。”

  ☆、不是凡夫不是仙

  自是烏孫以西對安息諸國近匈奴者,四方來朝,皆聞漢家之威儀。西域都護統轄西域諸國有四十八國,自譯長、城長、君、監、吏、大祿、百工、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將、相至侯、王,皆佩漢印綬共三百餘人,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也不過如此了。

  匈奴也被震懾,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率部眾南下至漢邊塞附近,,一個遣子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漢朝,一個遣子右大將駒於利受入侍漢朝,

  匈奴呼韓邪單于更親自讓人送信說,年末願親自來行朝拜之禮,願奉國珍,從此稱臣。

  劉詢詔群臣商議接待單于朝賀的禮儀。

  丞相於定國說:“聖王之制,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夏而後夷狄。匈奴單于朝賀,其禮儀窒如諸侯王,位次在下。”

  於定國一說完,御史大夫陳萬年立馬上前:“臣附議。”

  劉詢看著他們,笑說:“好得很啊,你兩一唱一和,一搭一扶,這丞相的話我看你就沒有不附議的,如此一來方和睦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