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之所以留著王恆昌,是念昔年他扶持皇帝的情分, 也是因為師出無名。
王恆昌從前掩蓋太好,哪怕皇帝忌憚, 可苦於沒有把柄。直到傅正則引來王恆昌的惱羞成怒,皇帝決意讓他暗藏鋒芒,後來更是追查到沈三爺的死。
貪污賑災糧款, 私開鹽場,謀殺朝廷命官……
這樁樁件件早已讓皇帝容不下他。
「我那時候是被欲望蒙了心……」沈二爺盯著自己簽字畫押的紙,他的眼眸里露出一絲悔恨, 「有他沈三在的一日,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身上。他只是一個庶子,怎麼能踩在我的頭上?」
傅正則冷眸看向他,他弓下身收好這張「投名狀」。昔年沈三爺指導過他,又與他的老師張大人交好,那曾經光風霽月的人物,揣著一顆清廉正直的心,卻被匪患所殺,客死他鄉。
他對沈二爺是惡的,更何況他們對芳寧並不好。
他道:「陛下會保你全家性命,我自然也會依法辦理。」
沈二爺想到自己的命如今就在刀鋒上行走般懸浮,他難逃罪責。
可他也明白,王恆昌不會看在他的忠心耿耿上饒他全家性命,他只會想著斬草除根。
面對比自己年齡小很多的傅正則,沈二爺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肩上。沈二爺或許想過事情有敗露的一日,但自打沈三爺死後,旁人對他的死無甚懷疑,沈二爺便更加自願地做起了王恆昌的走狗——為名為權,自然也為利。但他亦不能想到風平浪靜過去後有朝一日會輸在後生手裡。
他的目光如同牢獄中鋪著的塵埃,經年未見天日。沈二爺背過身,他曾經梳得一絲不苟的頭冠早已無序地散落。
「如今我是籠中困獸,生死不由自己,可我還有一房妻兒,一家老小。我做了這麼多錯事,也該我還債了。」
「那時我就曾想過,欠他的我終究會還上。」只不過榮華富貴太晃眼,他以為這件事早已隨著朝廷定案早已掩蓋下去。
哪裡曾想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沈二爺一行淚划過臉頰,他顫抖著身軀,最終跌落在一地乾草上。灰塵揚起,在光線下飛舞,給這陰暗的牢房增添一抹悲寂。
「你走吧。」他最後淡淡地說。
傅正則停留一瞬,帶著手下離開了。
此日下午,忠勤伯世子率軍奉皇帝之命捉拿首輔王恆昌暫押大理寺。王恆昌府中豢養死士,僵持不下稍許,最後被忠勤侯世子攻破。王恆昌正蹬上馬車欲逃出京城,卻被忠勤侯世子拿下。
「我乃先帝親授輔政大臣,內閣首輔。你休得無禮!」
他雖面如死灰,被官兵扣押,卻不屈地望向忠勤伯世子。王恆昌一時無可用之人,他收到消息時世子已在西城等候,可見皇帝布局良久。
哪怕沒那沈復行,他也絕容不下王恆昌了。
世子爺手執□□,鞍馬之上他第一次俯視昔日高高在上的首輔。不免冷哼,「我乃奉陛下親命,多餘的話大人還是對陛下說吧。」
皇帝次日朝堂,將沈復行所書寫罪狀一條條當眾念出,朝堂上鴉雀無聲。樹倒猢猻散,王恆昌一派現群龍無首,人人自危。
皇帝道:「刺殺朝廷命官,貪污賑災,受賄鹽政。昔年父皇授命於王首輔!朕多年以來受他教誨,視為帝師。可卻未曾想到,清風明月下是如此污穢,沈御史朕欠他一個交代,天下百姓朕欠他們一個交代!」
所謂陳詞,惹人淚落。眾臣皆俯首道:「陛下息怒。」
禮部尚書站出來說:「王恆昌愧對先帝與陛下的信任,此人惡貫滿盈,勾結黨羽,甚至戕害沈御史,實乃無法無天,臣請求陛下徹查此王恆昌及其黨羽,大白天下!」
禮部尚書曾是張大人的至交,王恆昌風頭正盛這麼幾年他早已看不慣。但他亦能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需要時日養精蓄銳,他日皇帝總有容不下王恆昌之心。
堂上命官難免有王恆昌昔日擁躉,卻一個個皆低下了頭,不敢看那禮部尚書一眼,亦不敢直視天顏。
久浸官場的他們哪能不明白,為何沈復行上午千字畫押,下午忠勤伯世子就在西城等候。
這便是皇帝早有除掉王恆昌之心。更何況如今天下,皇帝早已不是早年的少年皇帝,需要王恆昌扶持,坐上那不穩的地位。如今的王恆昌更是活著的絆腳石,阻撓皇帝親政,真正掌有大權的絆腳石。
從禮部尚書到大理寺少卿傅正則,誰不是明明白白的保皇一派。
「請陛下徹查。」
自禮部尚書跪下後,眾臣再跪下手執玉圭,再次懇求。
皇帝沉吟片刻,命大理寺少卿傅正則主審,令三司會審,清查王恆昌及其黨羽結黨營私,貪污受賄一事。
雖不合儀制,但朝堂眾人都看得出陛下是有意抬舉傅正則,為他鋪路。現陛下正殺雞儆猴,無人敢有異議。
第62章 結局·下 能遇見子潤,甚好。
又一月過去, 京中滿城風雨未息。
自王恆昌伏罪後,皇帝派人清查其黨羽,昔日擁躉人人自危, 而不過幾日便是抄家流放,朝堂之上少了多少張面孔,怕是也無人敢數。
「自打沈二爺流放黔南後, 祖母如今一病不起,怕是沒了多少時日了。」沈萍蘭面色淡淡, 她前兩日去看過沈老夫人,曾經把持沈家, 威嚴赫赫的老夫人形容枯槁,與普通老嫗無異。
王恆昌從前掩蓋太好,哪怕皇帝忌憚, 可苦於沒有把柄。直到傅正則引來王恆昌的惱羞成怒,皇帝決意讓他暗藏鋒芒,後來更是追查到沈三爺的死。
貪污賑災糧款, 私開鹽場,謀殺朝廷命官……
這樁樁件件早已讓皇帝容不下他。
「我那時候是被欲望蒙了心……」沈二爺盯著自己簽字畫押的紙,他的眼眸里露出一絲悔恨, 「有他沈三在的一日,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身上。他只是一個庶子,怎麼能踩在我的頭上?」
傅正則冷眸看向他,他弓下身收好這張「投名狀」。昔年沈三爺指導過他,又與他的老師張大人交好,那曾經光風霽月的人物,揣著一顆清廉正直的心,卻被匪患所殺,客死他鄉。
他對沈二爺是惡的,更何況他們對芳寧並不好。
他道:「陛下會保你全家性命,我自然也會依法辦理。」
沈二爺想到自己的命如今就在刀鋒上行走般懸浮,他難逃罪責。
可他也明白,王恆昌不會看在他的忠心耿耿上饒他全家性命,他只會想著斬草除根。
面對比自己年齡小很多的傅正則,沈二爺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肩上。沈二爺或許想過事情有敗露的一日,但自打沈三爺死後,旁人對他的死無甚懷疑,沈二爺便更加自願地做起了王恆昌的走狗——為名為權,自然也為利。但他亦不能想到風平浪靜過去後有朝一日會輸在後生手裡。
他的目光如同牢獄中鋪著的塵埃,經年未見天日。沈二爺背過身,他曾經梳得一絲不苟的頭冠早已無序地散落。
「如今我是籠中困獸,生死不由自己,可我還有一房妻兒,一家老小。我做了這麼多錯事,也該我還債了。」
「那時我就曾想過,欠他的我終究會還上。」只不過榮華富貴太晃眼,他以為這件事早已隨著朝廷定案早已掩蓋下去。
哪裡曾想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沈二爺一行淚划過臉頰,他顫抖著身軀,最終跌落在一地乾草上。灰塵揚起,在光線下飛舞,給這陰暗的牢房增添一抹悲寂。
「你走吧。」他最後淡淡地說。
傅正則停留一瞬,帶著手下離開了。
此日下午,忠勤伯世子率軍奉皇帝之命捉拿首輔王恆昌暫押大理寺。王恆昌府中豢養死士,僵持不下稍許,最後被忠勤侯世子攻破。王恆昌正蹬上馬車欲逃出京城,卻被忠勤侯世子拿下。
「我乃先帝親授輔政大臣,內閣首輔。你休得無禮!」
他雖面如死灰,被官兵扣押,卻不屈地望向忠勤伯世子。王恆昌一時無可用之人,他收到消息時世子已在西城等候,可見皇帝布局良久。
哪怕沒那沈復行,他也絕容不下王恆昌了。
世子爺手執□□,鞍馬之上他第一次俯視昔日高高在上的首輔。不免冷哼,「我乃奉陛下親命,多餘的話大人還是對陛下說吧。」
皇帝次日朝堂,將沈復行所書寫罪狀一條條當眾念出,朝堂上鴉雀無聲。樹倒猢猻散,王恆昌一派現群龍無首,人人自危。
皇帝道:「刺殺朝廷命官,貪污賑災,受賄鹽政。昔年父皇授命於王首輔!朕多年以來受他教誨,視為帝師。可卻未曾想到,清風明月下是如此污穢,沈御史朕欠他一個交代,天下百姓朕欠他們一個交代!」
所謂陳詞,惹人淚落。眾臣皆俯首道:「陛下息怒。」
禮部尚書站出來說:「王恆昌愧對先帝與陛下的信任,此人惡貫滿盈,勾結黨羽,甚至戕害沈御史,實乃無法無天,臣請求陛下徹查此王恆昌及其黨羽,大白天下!」
禮部尚書曾是張大人的至交,王恆昌風頭正盛這麼幾年他早已看不慣。但他亦能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需要時日養精蓄銳,他日皇帝總有容不下王恆昌之心。
堂上命官難免有王恆昌昔日擁躉,卻一個個皆低下了頭,不敢看那禮部尚書一眼,亦不敢直視天顏。
久浸官場的他們哪能不明白,為何沈復行上午千字畫押,下午忠勤伯世子就在西城等候。
這便是皇帝早有除掉王恆昌之心。更何況如今天下,皇帝早已不是早年的少年皇帝,需要王恆昌扶持,坐上那不穩的地位。如今的王恆昌更是活著的絆腳石,阻撓皇帝親政,真正掌有大權的絆腳石。
從禮部尚書到大理寺少卿傅正則,誰不是明明白白的保皇一派。
「請陛下徹查。」
自禮部尚書跪下後,眾臣再跪下手執玉圭,再次懇求。
皇帝沉吟片刻,命大理寺少卿傅正則主審,令三司會審,清查王恆昌及其黨羽結黨營私,貪污受賄一事。
雖不合儀制,但朝堂眾人都看得出陛下是有意抬舉傅正則,為他鋪路。現陛下正殺雞儆猴,無人敢有異議。
第62章 結局·下 能遇見子潤,甚好。
又一月過去, 京中滿城風雨未息。
自王恆昌伏罪後,皇帝派人清查其黨羽,昔日擁躉人人自危, 而不過幾日便是抄家流放,朝堂之上少了多少張面孔,怕是也無人敢數。
「自打沈二爺流放黔南後, 祖母如今一病不起,怕是沒了多少時日了。」沈萍蘭面色淡淡, 她前兩日去看過沈老夫人,曾經把持沈家, 威嚴赫赫的老夫人形容枯槁,與普通老嫗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