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嘩——官員的人群里爆發竊竊私語。

  他們對傳聞本就半信半疑,現在又聽了這些,一個個也用或疑惑或探究的目光投向殷莫愁。

  李非真後悔為什麼把這些人叫來。

  黎原與昭陽悄悄後退,以離殷莫愁更遠一點,不被眾人注意,他們是駙馬與公主,按理應該在靈州等待好消息,不可能隨軍剿匪,除非是來接人的。

  崔純說得對,醜陋而明晃晃的傷痕將是譚鯤代表著這不公世道給她的警示。

  該死的眩暈症在這時發作。

  殷莫愁環顧四周,人影開始出現重疊,熱烈的討論傳入耳里有些模糊,但能聽得出在質疑今天是否一齣戲,殷莫愁其實是被俘虜過。又有人說,她根本不是殷莫愁。

  當朝宰相劉孚與她是政敵死對頭,這些官員大都是劉孚的人,隴右地處偏遠,能被外放到這裡當官的,也不算世家核心成員,但即使是他們尚且能有這麼多非議,她如果回京,還不知要面臨怎樣的漩渦。

  李非簡直悔得腸子青,恨自己自作聰明,為什麼要帶這些王八蛋來觀戰。這讓他想起和她在畫舫重逢時的情形,他打亂她的計劃,強行摟著她跳江,自己還以為在英雄救美呢!

  笨蛋!為什麼總是好心辦壞事!

  她一向最能判斷形勢,在形勢不利時鼓舞士氣,戰場上面對過這樣的場面太多了,只要有利於戰局,再危險的事她也敢做,再冒險的決定她也敢下。面對這樣突發情況,就該像李非那樣,快刀斬亂麻,殺光所有匪徒,讓他們永遠閉嘴。

  但知情者已不僅限於他們。

  殷莫愁身體和心裡都感到翻江倒海,是要向傳聞屈服,承認自己的身份,還是要裝作若無其事,繼續假扮下去。她從未遇到這麼難以決定的事,本想回京後,再與皇帝好好商議。

  到她這個位置,做任何決定都不是她一個人的事,關係到朝堂的制衡、權力的更迭、軍心的穩定,多少人的沉浮榮辱都繫於她一人身上。

  她也知道,只要她表現的強硬一點,這些官員至少不會當著她的面議論紛紛。劉孚和世家領袖們當著她的面尚且不敢太過分,何況這些小魚小蝦。她在心裡默默把「本帥就是殷莫愁」念了一遍,然後提一口氣,開口道:

  「這些都是敵人的陰謀詭計而已……」

  完了,剩下的話,她完全說不出口。眩暈症令她產生幻聽,崔純喊她「無憂、無憂」的聲音出現在腦袋裡,揮之不去。

  她不是殷莫愁,她是殷無憂。

  而周圍尚有無數聲音——「原來殷帥被……」「這女人可真是猛……」「我說怎麼以前傳殷帥是龍陽……」到處都是低語聲、質疑聲,所有人的目光都向她投射來。

  殷莫愁向來冷靜,這時卻心煩意亂,完全不知怎麼辦,她自己都還沒想清楚抉擇的事,如何向百官解釋?自證?一個個要被斬首的匪徒都這麼說,她還能辯駁什麼?

  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尤其眩暈症這時發威,她都快煩死了。儘管竭力控制,殷莫愁仍還是站不穩,搖搖欲墜。

  「大帥!」

  因李非在處置斬首的事,只有顧岩離最近,剛才還在嘮叨「男女有別」的兵部尚書無暇多謝,雙手扶住她,就像他們以前在戰場那樣扶持。

  旁邊的人又是「哇」一聲,開始議論起顧岩與她的關係。

  繼而又說「軍中都是男人……」「聽說她本名叫殷無憂……」「北境軍這麼混亂嗎……」

  經過兵制改革,殷莫愁將原本受世家系統控制的各地鎮軍之權收到囊中。這次來支援的幾個鎮軍將軍都是顧岩親手栽培的年輕人。他們原本在軍中品級並不算高,與殷莫愁也接觸不多,乍聽見這一連串惡毒攻訐,似乎都產生疑慮……

  她與羅悅香情況大不相同。

  羅悅香是從小就以女兒身大大方方地生活在軍中,一直由羅嘯看管。但殷莫愁卻女扮男裝二十年,獨立領兵,而後一步步攀上人臣高位。隴右軍只是地方鎮軍,殷莫愁卻位高權重呼風喚雨。這其中可供挖掘的有關權力的秘密和流言太多了。

  顧岩嚇一跳,一時間不知要繼續扶著她還是不扶,鐵打的將軍頭上都微微冒汗。在他心目中,大帥打仗豪勇,朝廷機謀亦不遜色,是天下無敵的人物。

  可是如今,卻要被看不見摸不著的「女子清譽」所累嗎?

  行伍之人最討厭「軟刀子」,顧岩光聽那些七嘴八舌的議論都覺得煩透了。好在春梅冬雪及時上前,顧岩才將人交出去。

  殷莫愁站穩,正好穿過人群,見到一雙溫柔的眼睛,那眼裡流露出極為複雜的神情,擔憂、難過還有滔天的憤怒。

  周圍的議論聲不停,像海浪一波一波,殷莫愁以前要習慣被人拿「男男」之事誹謗,現在又要被人拿「男女」那點破事做文章,實在無語。蒼蠅不咬人,但有千百隻蒼蠅同時在耳邊嗡嗡作響,也是夠煩的。

  她本就十分疲憊,眩暈症一犯,腦袋像有重錘敲打,砰砰作響,疼得她不得不以手扶額。

  就在這時,李非已經過來,他再次將她摟住,那蓬勃的胸膛、那檀香味,是她最熟悉的,李非只見她面色一陣青一陣白,微微閉著眼,貼得這麼近,都能感受都那副薄薄的身板竟然在不住顫抖。

  「你別嚇我,莫愁?」李非低聲喚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