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李非猛地跳起來,朝外走去,喊道:「唐迪,你過來一下!」
原來,李非早前寫信召來唐迪。唐迪從京城趕來,兩日前才到紀家寨。唐迪在吳敬案與蜂巢案中都大力幫助過李非,李非也疼他這徒孫輩的少年,幫他在唐家堡前輩面前說親娶老婆,唐迪出發前剛剛喜得一千金,名字還是李非給取的。
唐門弟子以跟蹤、殺人為業,神出鬼沒,作為未來唐門堡主繼承人的唐迪更是輕功絕佳,藏匿水準一流,所以李非乾脆也不找他,對著虛空吼一嗓子。
果然沒多久,一個高挑削瘦的身影出現。
唐迪拱拱手:「小師叔公有何吩咐?」
李非:「咱唐門的徒子徒孫們什麼時候能到?」
唐迪想了想:「蜀道難行,他們過來比我從京城出發要慢些,算日子,也就這幾天吧。」
李非「嗯」了聲:「那行。這幾天你先辛苦一趟,幫我去查一些事情。」
唐迪:「沒問題!」
*
半個月過去,龍隱門叛軍仍舊占領著一座城池。
這支叛軍是龍隱門四十八支隊伍中的一支,人數不到千人,當初因為隴右軍里有個低階軍官報信,得以逃出。但羅嘯很快察覺,處死了那名軍官,又派出精兵追擊,叛軍被追打得沒辦法,連原來要去與「手足」匯合、干一番大事業的計劃也不顧了,就近躲到鎮子裡,城門一關,當起「山大王」。
這座小鎮是隸屬雍州管轄下最大的城鎮,裡頭都是本本分分的老百姓,拿百姓當人質,羅嘯麾下的隴右軍也都是本地人,不少士兵和小鎮上沾親帶故,沒人敢強攻,都怕傷及無辜。
正所謂關心則亂,隴右軍再這麼跟叛軍耗下去也不是辦法。
殷莫愁看不下去,親自出馬,到陣前指揮。
她帶來她的小發明「竹蜻蜓」。隴右軍按她做的竹蜻蜓模型放大百倍,又在城牆外架了幾個發射器,以人力拉動,發射器設好距離,正好令巨型竹蜻蜓可以飛入城牆。
每個巨型竹蜻蜓下都綁著一封信,有的寫上龍隱門慘敗的事實,有的寫上類似「繳械不殺」的招降語。
龍隱門這次組織的叛軍隊伍來源五花八門,馮標那種有北漠血統的是少數,剩下的都是大寧人,比如被馴化洗腦的全新教、被招攬收買的山匪惡徒。全新教骨幹被殷莫愁收拾得差不多,所以叛軍兵力組成絕大部分還是龍隱門招攬的山匪。
這些人並沒有什麼堅定立場,一看到竹蜻蜓上掉落下的招降信描寫的戰況,大勢已去,根本不會再有什麼在隴右掀起腥風血雨、趁亂打劫的機會。隨著被圍困多日,得到精鋼寶刀的興奮感也漸漸消散,取而代之是「主力部隊」到底會不會來營救的恐慌。
於是在巨型竹蜻蜓飛進城牆的當天下午,叛軍內部就開始分化,有的要投降,有的要死守,雙方互斗。殷莫愁看見連守城牆的都在打架,下令攻城。
戰役只打了不到半日,天不黑就結束,隴右軍將士們還能趕上進城吃口熱飯,有親人生活在鎮上的,羅嘯直接放人回家探親去了。
這一戰打完,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因為從紀家寨轉運出來的兵器類別、數量都有登記造冊,現在把大勝仗收繳的「戰利品」一清點,除了個別因在戰中消耗的,數目基本都對得上。
尤其是精鋼寶刀,一把也沒少!
這意味著全殲龍隱門叛軍!
次日清晨,崔純帶著羅悅香急急忙忙來找殷莫愁,說是剛剛打探到楚伯的藏身處,在一處深山裡,而且楚伯身邊只有寥寥幾個人。殷莫愁大喜,當即召孟海英商議。羅悅香說楚伯一行人準備打點行裝,很可能會再次移動,並且是向祁雲山脈更深處,照這個趨勢很可能將離開大寧。
兵貴神速,因為這裡還有大量俘虜,又剛剛是戰後,羅嘯還需領隴右軍鎮場。殷莫愁只讓孟海英點了一小隊人馬,又交代羅嘯一些事後,準備出發。
羅悅香現在越來越像殷莫愁的心腹,緊緊跟著,只有她知道楚伯藏身處,殷莫愁沒有特地說,她也自然隨行。但崔純就不一定了,行軍打仗,帶著個胖乎乎的文官作甚。
孟海英在詢問羅悅香當地地形條件等,討論熱烈,只崔純巴巴站在一旁,不敢發表意見。
殷莫愁喊他:「純哥,你站著幹嘛,還不快上馬!」
崔純先驚後喜,指指自己:「……我也能去嗎?」
殷莫愁:「難道你不想親自逮捕楚伯?」
想!太想了!
自畫舫案以來,崔純帶領大理寺眾人走遍半個大寧,拔除一個又一個全新教窩點,揪出一個又一個被龍隱門收買的地方「保護.傘」。
掐指一算,時間已經悄悄過去兩年。沒有崔純這兩年的努力,剿滅龍隱門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第102章 歸去來(3) 別怕,有我在呢!……
這兩年裡, 他著實吃了不少苦。與各地官員周旋,也常常風餐露宿,白胖的崔家大公子被磋磨成黑胖的崔青天。他不像殷莫愁, 他從小棄武從文、錦衣玉食, 到而立之年都沒有離開過京城, 兩年來,他無時無刻不想家裡的老婆孩子, 西陲風沙又糙又硬,他還想念大理寺那口冰鎮酸梅湯。
千辛萬苦、風雨無阻。
前路鬼火幢幢,我們是天下人的掌燈者——這是崔純出發前說過的豪言壯語。
原來,李非早前寫信召來唐迪。唐迪從京城趕來,兩日前才到紀家寨。唐迪在吳敬案與蜂巢案中都大力幫助過李非,李非也疼他這徒孫輩的少年,幫他在唐家堡前輩面前說親娶老婆,唐迪出發前剛剛喜得一千金,名字還是李非給取的。
唐門弟子以跟蹤、殺人為業,神出鬼沒,作為未來唐門堡主繼承人的唐迪更是輕功絕佳,藏匿水準一流,所以李非乾脆也不找他,對著虛空吼一嗓子。
果然沒多久,一個高挑削瘦的身影出現。
唐迪拱拱手:「小師叔公有何吩咐?」
李非:「咱唐門的徒子徒孫們什麼時候能到?」
唐迪想了想:「蜀道難行,他們過來比我從京城出發要慢些,算日子,也就這幾天吧。」
李非「嗯」了聲:「那行。這幾天你先辛苦一趟,幫我去查一些事情。」
唐迪:「沒問題!」
*
半個月過去,龍隱門叛軍仍舊占領著一座城池。
這支叛軍是龍隱門四十八支隊伍中的一支,人數不到千人,當初因為隴右軍里有個低階軍官報信,得以逃出。但羅嘯很快察覺,處死了那名軍官,又派出精兵追擊,叛軍被追打得沒辦法,連原來要去與「手足」匯合、干一番大事業的計劃也不顧了,就近躲到鎮子裡,城門一關,當起「山大王」。
這座小鎮是隸屬雍州管轄下最大的城鎮,裡頭都是本本分分的老百姓,拿百姓當人質,羅嘯麾下的隴右軍也都是本地人,不少士兵和小鎮上沾親帶故,沒人敢強攻,都怕傷及無辜。
正所謂關心則亂,隴右軍再這麼跟叛軍耗下去也不是辦法。
殷莫愁看不下去,親自出馬,到陣前指揮。
她帶來她的小發明「竹蜻蜓」。隴右軍按她做的竹蜻蜓模型放大百倍,又在城牆外架了幾個發射器,以人力拉動,發射器設好距離,正好令巨型竹蜻蜓可以飛入城牆。
每個巨型竹蜻蜓下都綁著一封信,有的寫上龍隱門慘敗的事實,有的寫上類似「繳械不殺」的招降語。
龍隱門這次組織的叛軍隊伍來源五花八門,馮標那種有北漠血統的是少數,剩下的都是大寧人,比如被馴化洗腦的全新教、被招攬收買的山匪惡徒。全新教骨幹被殷莫愁收拾得差不多,所以叛軍兵力組成絕大部分還是龍隱門招攬的山匪。
這些人並沒有什麼堅定立場,一看到竹蜻蜓上掉落下的招降信描寫的戰況,大勢已去,根本不會再有什麼在隴右掀起腥風血雨、趁亂打劫的機會。隨著被圍困多日,得到精鋼寶刀的興奮感也漸漸消散,取而代之是「主力部隊」到底會不會來營救的恐慌。
於是在巨型竹蜻蜓飛進城牆的當天下午,叛軍內部就開始分化,有的要投降,有的要死守,雙方互斗。殷莫愁看見連守城牆的都在打架,下令攻城。
戰役只打了不到半日,天不黑就結束,隴右軍將士們還能趕上進城吃口熱飯,有親人生活在鎮上的,羅嘯直接放人回家探親去了。
這一戰打完,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因為從紀家寨轉運出來的兵器類別、數量都有登記造冊,現在把大勝仗收繳的「戰利品」一清點,除了個別因在戰中消耗的,數目基本都對得上。
尤其是精鋼寶刀,一把也沒少!
這意味著全殲龍隱門叛軍!
次日清晨,崔純帶著羅悅香急急忙忙來找殷莫愁,說是剛剛打探到楚伯的藏身處,在一處深山裡,而且楚伯身邊只有寥寥幾個人。殷莫愁大喜,當即召孟海英商議。羅悅香說楚伯一行人準備打點行裝,很可能會再次移動,並且是向祁雲山脈更深處,照這個趨勢很可能將離開大寧。
兵貴神速,因為這裡還有大量俘虜,又剛剛是戰後,羅嘯還需領隴右軍鎮場。殷莫愁只讓孟海英點了一小隊人馬,又交代羅嘯一些事後,準備出發。
羅悅香現在越來越像殷莫愁的心腹,緊緊跟著,只有她知道楚伯藏身處,殷莫愁沒有特地說,她也自然隨行。但崔純就不一定了,行軍打仗,帶著個胖乎乎的文官作甚。
孟海英在詢問羅悅香當地地形條件等,討論熱烈,只崔純巴巴站在一旁,不敢發表意見。
殷莫愁喊他:「純哥,你站著幹嘛,還不快上馬!」
崔純先驚後喜,指指自己:「……我也能去嗎?」
殷莫愁:「難道你不想親自逮捕楚伯?」
想!太想了!
自畫舫案以來,崔純帶領大理寺眾人走遍半個大寧,拔除一個又一個全新教窩點,揪出一個又一個被龍隱門收買的地方「保護.傘」。
掐指一算,時間已經悄悄過去兩年。沒有崔純這兩年的努力,剿滅龍隱門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第102章 歸去來(3) 別怕,有我在呢!……
這兩年裡, 他著實吃了不少苦。與各地官員周旋,也常常風餐露宿,白胖的崔家大公子被磋磨成黑胖的崔青天。他不像殷莫愁, 他從小棄武從文、錦衣玉食, 到而立之年都沒有離開過京城, 兩年來,他無時無刻不想家裡的老婆孩子, 西陲風沙又糙又硬,他還想念大理寺那口冰鎮酸梅湯。
千辛萬苦、風雨無阻。
前路鬼火幢幢,我們是天下人的掌燈者——這是崔純出發前說過的豪言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