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時候不早,啟程吧。」殷莫愁說完,諸將紛紛上馬。
「一路順風。」李非見羅嘯等諸將領都在,本不好意思,實在忍不住,走過去,把手搭在她膝蓋上,仰頭道,「我很快過去和你們匯合。」
「不。」殷莫愁低頭,輕聲說,「你守著紀家寨。」
李非:「可我們之前不是說好……」
「情況有變,我怕……我怕殺部的人埋伏你。他們走投無路,什麼事都能做得出,都敢明著對余啟江下手了。你來,反而令我分心。答應我,不要來靈州。我也答應你,處理完龍隱門的事,我馬上到紀家寨找你。」
殷莫愁外粗內細,她這麼說,自然是有考量的,當年李非父母便是死於一場偽裝成普通糾紛的謀殺。在殷莫愁下屬面前,李非不好反駁,後退幾步:「知道了,我會呆在紀家寨,那裡很安全,你放心。」
「好,我走了,你多保重。」
「你也是。」
話音一落,殷莫愁揚鞭,馬兒發出長嘶,夾馬腹,飛馳而去。隨行人員紛紛跟上。李非極目望,她被眾人包裹在其中,已分不清是誰的背影。
李非站在原地良久,才發覺他們已經走遠了。
但見淺草沒馬蹄,聲隆隆。
蒼山如海,一輪新日照大地。
第100章 歸去來(1) (二更)「悅香,都查……
清剿龍隱門的「滅蟲行動」進展順利。在李非逮捕韓亦明的第六天, 殷莫愁派出去的跟蹤隊伍回報了最後一批精鋼寶刀的地址。算起來,從韓亦明拿到這批武器到分發到每位手足手裡,竟然只花了不到十天, 可見龍隱門為此事籌謀已久、準備充分。
接著, 殷莫愁選擇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 下達發起總攻命令。
龍隱門傾巢而出,正好來個傾巢剿滅。
枕戈待旦反變成待宰羔羊, 看似「完美的陰謀」慘遭殷大帥完美反殺。
來自全國各地的龍隱門手足分散在四十八個巢穴,在還未組裝成型為大軍前,被殷莫愁派出的四十八支先鋒隊伍切斷進城鎮的道路, 徹底包圍在山裡。
令這場戰役對百姓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龍隱門叛軍原本籌劃已久, 打算出其不意, 在殷莫愁離開紀家寨、去雍州的時間內,悄悄組建成軍,然後包抄雍州,活捉殷莫愁,令軍方陣腳大亂, 再攻擊隴右軍, 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
誰料這個看上去完美的計謀被殷莫愁摁死在萌芽狀態。
陰謀與蟑螂,終究都見不得陽光。
組成叛軍的人員參差不齊, 常年在暗處活動, 到處煽風點火製造亂局、搞暗殺可以, 到了正面交戰, 在陰謀暴露、沒有信息差的情況下, 叛軍遠遠不是朝廷正規軍的對手。
殷大帥採用切割戰場、化整為零,各個擊破、一擊制勝!
祁雲山脈何其綿延,四十八個小型戰場, 若是每個戰場來算還簡單,但要同時開打、同時取勝,這充分需要複雜地形下領兵作戰的高超能力。
之後的幾天捷報頻傳,隴右軍與前來支援的外地軍隊合計殲敵達萬餘,俘敵萬餘,成為皇帝登基以來最大規模的內部戰役。
也因為料敵先機、部署得當,成為本朝損失最小、對百姓影響最小的戰役。
對於大部分人、甚至朝廷官員來說,他們只是平平靜靜度過了十日,根本不知道夜深人靜的西部山林,那片綿延茂密的世界裡發生了什麼。
直到捷報送入京城,才猶如平地驚雷,炸醒了許多世家大族。
不懂的人依舊渾渾噩噩,懂的人卻不覺由腳底竄起一股涼意!
以前他們都覺得保家衛國是武將職責,理所應當,殷莫愁打她的仗,世家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這次,殷莫愁所對付的敵人就在他們身邊。
皇帝當朝宣布,敵軍有幾萬之眾,是從全國各地集結到隴右去的。
什麼?這麼多敵人嗎?他們從哪裡冒出來?怎麼以前都不知道?該不是殷莫愁為冒領戰功而胡編的?
但轉念一想就知道殷莫愁不可能這麼做,已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高位的大元帥,位份升無可升,炮製這戰功作何用?而且要炮製完全可以選擇與北漠人戰一場,可以大作「保家衛國」的文章,沒必要選擇在境內。因為包括全新教頑固教徒在內的龍隱門人,大都是在大寧境內有名有姓,可追溯可查找的人,稍有差錯,就會被說成是拿無罪者充人頭,激起民憤。
史筆如鐵,一旦被冠上這種罪名,殷大帥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無論從哪種角度看,殷莫愁這一戰都打得賣力不討好。
殷莫愁又不是傻子,她的權力和名望已經足夠高,為什麼做吃力不討好的事。世家大族們就這麼以己度人,反推出戰報的真實性。
接著,皇帝又宣告了龍隱門幾條罪狀,收買官員、刺探軍情,最嚴重的當屬資助、蠱惑齊王造反案。
這一回,連宰相劉孚都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他恍然想起五年前殷府行刺,對外宣稱為齊王餘孽所為,原來從那時開始,殷莫愁已經盯上龍隱門?!這麼多年她隱忍不發,「奉旨」賦閒、對「游社」造謠她蓋不回應,任由外界將她養傷說成「養孌.童」,將本意為方便調度軍隊推行兵改說成「攬權」。原來竟是錦里藏針、綿綿用力在籌謀徹底剷除龍隱門這件事。
「一路順風。」李非見羅嘯等諸將領都在,本不好意思,實在忍不住,走過去,把手搭在她膝蓋上,仰頭道,「我很快過去和你們匯合。」
「不。」殷莫愁低頭,輕聲說,「你守著紀家寨。」
李非:「可我們之前不是說好……」
「情況有變,我怕……我怕殺部的人埋伏你。他們走投無路,什麼事都能做得出,都敢明著對余啟江下手了。你來,反而令我分心。答應我,不要來靈州。我也答應你,處理完龍隱門的事,我馬上到紀家寨找你。」
殷莫愁外粗內細,她這麼說,自然是有考量的,當年李非父母便是死於一場偽裝成普通糾紛的謀殺。在殷莫愁下屬面前,李非不好反駁,後退幾步:「知道了,我會呆在紀家寨,那裡很安全,你放心。」
「好,我走了,你多保重。」
「你也是。」
話音一落,殷莫愁揚鞭,馬兒發出長嘶,夾馬腹,飛馳而去。隨行人員紛紛跟上。李非極目望,她被眾人包裹在其中,已分不清是誰的背影。
李非站在原地良久,才發覺他們已經走遠了。
但見淺草沒馬蹄,聲隆隆。
蒼山如海,一輪新日照大地。
第100章 歸去來(1) (二更)「悅香,都查……
清剿龍隱門的「滅蟲行動」進展順利。在李非逮捕韓亦明的第六天, 殷莫愁派出去的跟蹤隊伍回報了最後一批精鋼寶刀的地址。算起來,從韓亦明拿到這批武器到分發到每位手足手裡,竟然只花了不到十天, 可見龍隱門為此事籌謀已久、準備充分。
接著, 殷莫愁選擇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 下達發起總攻命令。
龍隱門傾巢而出,正好來個傾巢剿滅。
枕戈待旦反變成待宰羔羊, 看似「完美的陰謀」慘遭殷大帥完美反殺。
來自全國各地的龍隱門手足分散在四十八個巢穴,在還未組裝成型為大軍前,被殷莫愁派出的四十八支先鋒隊伍切斷進城鎮的道路, 徹底包圍在山裡。
令這場戰役對百姓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龍隱門叛軍原本籌劃已久, 打算出其不意, 在殷莫愁離開紀家寨、去雍州的時間內,悄悄組建成軍,然後包抄雍州,活捉殷莫愁,令軍方陣腳大亂, 再攻擊隴右軍, 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
誰料這個看上去完美的計謀被殷莫愁摁死在萌芽狀態。
陰謀與蟑螂,終究都見不得陽光。
組成叛軍的人員參差不齊, 常年在暗處活動, 到處煽風點火製造亂局、搞暗殺可以, 到了正面交戰, 在陰謀暴露、沒有信息差的情況下, 叛軍遠遠不是朝廷正規軍的對手。
殷大帥採用切割戰場、化整為零,各個擊破、一擊制勝!
祁雲山脈何其綿延,四十八個小型戰場, 若是每個戰場來算還簡單,但要同時開打、同時取勝,這充分需要複雜地形下領兵作戰的高超能力。
之後的幾天捷報頻傳,隴右軍與前來支援的外地軍隊合計殲敵達萬餘,俘敵萬餘,成為皇帝登基以來最大規模的內部戰役。
也因為料敵先機、部署得當,成為本朝損失最小、對百姓影響最小的戰役。
對於大部分人、甚至朝廷官員來說,他們只是平平靜靜度過了十日,根本不知道夜深人靜的西部山林,那片綿延茂密的世界裡發生了什麼。
直到捷報送入京城,才猶如平地驚雷,炸醒了許多世家大族。
不懂的人依舊渾渾噩噩,懂的人卻不覺由腳底竄起一股涼意!
以前他們都覺得保家衛國是武將職責,理所應當,殷莫愁打她的仗,世家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這次,殷莫愁所對付的敵人就在他們身邊。
皇帝當朝宣布,敵軍有幾萬之眾,是從全國各地集結到隴右去的。
什麼?這麼多敵人嗎?他們從哪裡冒出來?怎麼以前都不知道?該不是殷莫愁為冒領戰功而胡編的?
但轉念一想就知道殷莫愁不可能這麼做,已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高位的大元帥,位份升無可升,炮製這戰功作何用?而且要炮製完全可以選擇與北漠人戰一場,可以大作「保家衛國」的文章,沒必要選擇在境內。因為包括全新教頑固教徒在內的龍隱門人,大都是在大寧境內有名有姓,可追溯可查找的人,稍有差錯,就會被說成是拿無罪者充人頭,激起民憤。
史筆如鐵,一旦被冠上這種罪名,殷大帥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無論從哪種角度看,殷莫愁這一戰都打得賣力不討好。
殷莫愁又不是傻子,她的權力和名望已經足夠高,為什麼做吃力不討好的事。世家大族們就這麼以己度人,反推出戰報的真實性。
接著,皇帝又宣告了龍隱門幾條罪狀,收買官員、刺探軍情,最嚴重的當屬資助、蠱惑齊王造反案。
這一回,連宰相劉孚都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他恍然想起五年前殷府行刺,對外宣稱為齊王餘孽所為,原來從那時開始,殷莫愁已經盯上龍隱門?!這麼多年她隱忍不發,「奉旨」賦閒、對「游社」造謠她蓋不回應,任由外界將她養傷說成「養孌.童」,將本意為方便調度軍隊推行兵改說成「攬權」。原來竟是錦里藏針、綿綿用力在籌謀徹底剷除龍隱門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