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讓他去跟李泰爭奪儲君之位,他實在是沒有信心。

  楊淑妃緊了緊手,給他力量:「三郎,你不必妄自菲薄,論聰明才智,你不輸太子和四郎。而且,為娘會幫你。

  「你放心,我已經籠絡了酆王,他的岳父是竇璡,竇璡乃太穆皇后的堂兄,手中有竇氏的勢力,可以為我們所用。」

  李恪驚訝不已:「阿娘是什麼時候籠絡了酆王?」

  楊淑妃笑了:「太上皇在位時,尹德妃暴病而亡,宮中傳言尹德妃行為不檢點,為太上皇所不容。

  「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年幼的酆王吃了多少苦,他要想在這吃人的宮中立足,就必須尋找外援。

  「於是,為娘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如今,他在金州擔任刺史,手下籠絡了一批人,供我差遣。

  「竇璡在長安為官,京中竇氏的勢力也能落於我手中。

  「再加上其他朝臣的支持,何愁大業不成?」

  望著侃侃而談的楊淑妃,李恪第一次見識到她的野心,心緒不禁跟著洶湧起來。

  對於她的謀劃,李恪十分佩服,他用孺慕的眼神望著楊淑妃:「阿娘,你是如何讓他們都聽你的?」

  聞言,楊淑妃臉上浮現出悲憤之色:「唐國建立十餘載,他們已然忘記李淵是個地地道道的叛賊……」

  「阿娘——」

  聽到太上皇的名諱從楊淑妃口中說出,李恪嚇得魂飛魄散,連忙制止她:「阿娘,那可是太上皇的名諱,您這樣是大不敬。」

  「呵~」

  楊淑妃嗤笑了一聲,但觸及李恪那驚懼的眼神,她嘴角的笑容瞬間僵硬。

  兒子年幼,她不能操之過急,得慢慢來。

  想到這裡,楊淑妃又露出慈祥的笑,溫柔解釋:「三郎莫怕,為娘告訴你的都是真相。

  「當年,隋國江山風雨飄搖,很多人心中生了反意,群起而攻之,實則是想占地為王。

  「太上皇也是如此,只不過他表面功夫做得好,沒有遭到天下人的唾罵。

  「但是他篡奪了我楊氏江山是不爭的事實,我雖委身於陛下,但國讎家恨一刻都不敢忘。」

  她抬起手,輕輕地撫摸李恪的髮絲:「三郎,你體內不僅流著李氏的血,還流著楊氏的血。

  「這天下本就是楊氏的,也是你的,我只是幫你奪回原本屬於你的東西。

  「你放心,支持我們的人都是前朝舊臣,他們絕不會臨陣倒戈,你只需在陛下面前盡孝,博取陛下的歡心。

  「屆時,我自會為你奪得太子之位。」

  ……

  深宮某處,陰弘智眉飛色舞地對陰德妃說:「阿姐,機會來了,陛下要另立太子,我們當扶持五郎上位。」

  「太子之位哪有那麼容易就坐上去?」陰德妃慢條斯理地將茶點推過去:「不要激動,吃點東西,冷靜一下。」

  這個時候,陰弘智哪還有心思吃東西,他推開茶點,勸道:「阿姐,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哪有什麼機會?」陰德妃粗暴地打斷他的話:「即便是太子被廢,立嫡立長,還有李泰和李恪擋在前面,哪輪得到我們五郎?」

  陰弘智不服氣:「不試一試,你又怎知不行?」

  陰德妃睨了他一眼,提醒他:「你別忘了,我們與李氏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太子之位,輪到誰也不會輪到五郎,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第1121章 自知之明

  死心?

  那是不可能的。

  陰弘智眸中閃過仇恨,站了起來:「阿姐,我們心中裝著不共戴天之仇,但是李世民沒有,你忘了他當年是怎麼跟你說的嗎?」

  她當然沒忘。

  陰德妃想起自己進入秦王府的時候,李世民溫情脈脈地對她說:「你父親殺了我五弟,掘了我祖上的墓地和家廟,我父親大怒,滅陰家三族無可厚非。

  「我向父親求情,救下了你和你的胞弟,從此以後,我們兩家恩怨就此打住,誰也不要追究從前的事……」

  適逢亂世,各為其主,殺人不能自己主宰,若想活下去,就不能計較那些仇恨。

  當時,她就是這樣安慰自己的,然後安安心心地留在了秦王府,畢竟,她當時已經無路可走,還有胞弟需要扶持。

  但她和胞弟失去家族的庇佑後,一度過得很艱難,而這一切都是李淵的狼子野心造成的……

  見陰德妃眼中浮現出恨意,陰弘智欣喜不已,趁機勸道:「阿姐,李世民自詡仁義治國,他不會揪著過去的事不放。

  「而且你們從前也有情分在,不比那皇后和淑妃差,所以李世民才會對你和五郎這般寵愛。

  「要說機會,宮中諸位皇子都有,我們五郎未必不能奪得太子之位。」

  陰德妃有些心動,但還殘留一絲清醒:「朝堂上那些重臣,肯定會扶持李泰,最不濟也會扶持李恪。

  「扶持五郎吃力不討好,那些朝臣各個都是人精,又怎會聽我們的?」

  雖然她也想自己的兒子坐上太子之位,日後繼承皇位,但這件事恐怕比父親剛去世那會兒還要艱難。

  陰弘智倒是對此充滿了信心,他耐心地跟陰德妃分析局勢:「阿姐,雖說立嫡立長,我們五郎都沒有份,但是經過我們這麼多年的努力,陰家的人脈還在。

  「再者,李泰和李恪重視的是那些重臣,但重臣就那麼幾位,剩下的官員得不到兩位皇子的重視,必然會有異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