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頁
虧得張遙部有意與右部騎兵保持了距離,才穩住了局面。
為此,張遙部不得不再發動一次攻擊,撇開右部去追擊殘部。
事情被袁樵料定了,他也絲毫沒有高興的意思——公主沒有了音訊。
又過六十日,到秋天涼氣已很重的時候,才先接到了右部的消息——右部可汗那位堂弟都尉請求內附。緊接著,才是張遙的捷報。袁樵將這兩件事緊急送往京城,並且毫不客氣地提出——趁這機會把公主接回來吧!挾大勝之威,想必辦起來容易一些的。
桓嶷很快批覆——可。並且夾了一張小條,上面寫著:淑妃病篤。這條消息當然是假的,但是接個公主,理由足夠了。桓嶷也受夠了總膩膩歪歪當斷不斷,索性也不要臉了,先把人騙回來再說。
袁樵心領神會,派出人去聯繫右部,至少張遙應該能夠遁到右部的蹤謎。一面緊張地安排內附事宜,一旦內附,必有一部分人是安置在左近的。荒地多的是,怎麼安撫是需仔細的,否則容易把好事變成壞事。好在他手下的人也算曆練出來了,雖然除了幕府里的屬官沒動,轄下的州縣長官都轉了一圈,已不是當初宋義那一批人,卻也使了好幾年,都算是熟手。
一面又要準備歡迎凱旋的將士,袁樵安排張遙先歸,都尉後至,這樣安全上也能有保證。對都尉的理由也很正當——需要準備安置諸位的地方。袁樵的辦法是,臨時徵用榷場,那裡房舍、場地都是現成的。又因為常做大宗的牛羊馬匹等的交易,也有足夠的地方存放部族攜帶來的重要財產——牲畜。
一切安排妥當,先接到了張遙。張遙意氣風發,見到袁樵卻很乖巧地跳下馬來,帶過兵的都知道,一個不拖後腿的主帥是極其難得的。他比袁樵年長,但對袁樵卻極客氣恭敬,甚至有幾分信賴。見了袁樵,張遙嘿嘿地笑:“都督,您看誰來了。”
袁樵往他身後一看,大吃一驚:“美娘?咦?白銘呢?”
美娘道:“可汗過世了,公主在都尉軍中,御史陪著他。”
【淑妃娘娘不用“病篤”了。】袁樵眾人面前不好說難聽的話,只說:“回來就好,去看你母親吧,她很想你。”
“是。”
兩個小姑娘十年青春耗在塞外,也不知道她們收穫了什麼,梁玉沒有馬上就問,只是說:“香湯已經備下了,迎了公主,你們換上衣裳,精精神神地回去!把頭抬起來!”
“是。”
~~~~~~~~~~~
此時距上次梁玉與阿鸞見面也過去了十年,彼此的相貌也都有了些微的變化。一打照面,阿鸞便落下淚來,握著梁玉的手說:“夫人,我們又見面了。”
梁玉也哭得淚人一樣:“可算讓我再見到公主了。”
兩人哭得仿佛離散多年的親骨肉,實則都明白,這份情並不深,做給別人看的成份更大些。看的人卻都感動了,連都尉都勸道:“已經見面了,以後就只有笑,不必再哭了。”
他說的是番語,阿鸞回了一句:“讓我把最後的眼淚流掉。”又要給梁玉翻譯一下,梁玉已經很熟稔地說:“太高興了也是會哭的,我以後恐怕還是要哭幾場的。”
阿鸞微愕。
待哭完,袁樵那裡先散酒肉與將士,又處理報功、撫恤、安置內附百姓、安排都尉上京面聖等事。梁玉將眼淚一抹,把阿鸞與美娘拉了過來,道:“咱們裡面說話。”
入內之後,阿鸞重又換上了寬袍大袖,一時竟有些恍惚。美娘小聲對梁玉講了:“可汗已經死了,公主把部眾都帶了來,令都尉暫管。”
“什麼?”梁玉微驚,“這可不好。”
阿鸞道:“沒什麼不好的,夫人,這些人在我手上只會給我招災,不若送出去。夫人也不必擔心,可汗的性子……唉,並是很能服眾,這些人我還算能帶得來。如今他們群龍無首,正合編入齊民。”
“長大了。”
“嗐。單個兒出去,單個兒回來,除了帶了點風霜,什麼也沒有。”
梁玉道:“人生百歲,你這才到哪裡呢?今天先休息,明天咱們來學說話。”
美娘訝然:“學?”不是說話?是學說話?
梁玉道:“咱們在外面多少年了?你我的口音都不純正了,咱們還是要回京過活的,總不能讓人拿這個來說嘴。”
兩人對望一眼,都低下了頭。
梁玉道:“衣裳也是,留兩身穿著回去給人看看,看過了就都收起來吧,都要重置了。”又安排兩人的食宿、車駕等等,一應周全之後,才讓兒女來見姐姐。正經說,她的兒女比阿鸞輩份高,但是因為桓嶷點了個鴛鴦譜,袁昴就成了阿鸞的妹夫,乾脆就叫了姐姐。
待一切都換回了京城的樣式,阿鸞與美娘不免產生了錯覺——十年還如一夢,她們還在十年前的少女時代。
~~~~~~~~~~~~~~~
梁玉將兩人與兒女放在一起打發時光,自己卻又幹了另外一件事情。她將白銘請了過來,又從前面喚回林犀,正式將林犀介紹給了白銘。
林犀垂手而立,聽梁玉說:“這是白御史,也是你科考的前輩。我與你老師對科考全然不懂,你須向他請教才好。”心道,【這是要我去考試了嗎?】
為此,張遙部不得不再發動一次攻擊,撇開右部去追擊殘部。
事情被袁樵料定了,他也絲毫沒有高興的意思——公主沒有了音訊。
又過六十日,到秋天涼氣已很重的時候,才先接到了右部的消息——右部可汗那位堂弟都尉請求內附。緊接著,才是張遙的捷報。袁樵將這兩件事緊急送往京城,並且毫不客氣地提出——趁這機會把公主接回來吧!挾大勝之威,想必辦起來容易一些的。
桓嶷很快批覆——可。並且夾了一張小條,上面寫著:淑妃病篤。這條消息當然是假的,但是接個公主,理由足夠了。桓嶷也受夠了總膩膩歪歪當斷不斷,索性也不要臉了,先把人騙回來再說。
袁樵心領神會,派出人去聯繫右部,至少張遙應該能夠遁到右部的蹤謎。一面緊張地安排內附事宜,一旦內附,必有一部分人是安置在左近的。荒地多的是,怎麼安撫是需仔細的,否則容易把好事變成壞事。好在他手下的人也算曆練出來了,雖然除了幕府里的屬官沒動,轄下的州縣長官都轉了一圈,已不是當初宋義那一批人,卻也使了好幾年,都算是熟手。
一面又要準備歡迎凱旋的將士,袁樵安排張遙先歸,都尉後至,這樣安全上也能有保證。對都尉的理由也很正當——需要準備安置諸位的地方。袁樵的辦法是,臨時徵用榷場,那裡房舍、場地都是現成的。又因為常做大宗的牛羊馬匹等的交易,也有足夠的地方存放部族攜帶來的重要財產——牲畜。
一切安排妥當,先接到了張遙。張遙意氣風發,見到袁樵卻很乖巧地跳下馬來,帶過兵的都知道,一個不拖後腿的主帥是極其難得的。他比袁樵年長,但對袁樵卻極客氣恭敬,甚至有幾分信賴。見了袁樵,張遙嘿嘿地笑:“都督,您看誰來了。”
袁樵往他身後一看,大吃一驚:“美娘?咦?白銘呢?”
美娘道:“可汗過世了,公主在都尉軍中,御史陪著他。”
【淑妃娘娘不用“病篤”了。】袁樵眾人面前不好說難聽的話,只說:“回來就好,去看你母親吧,她很想你。”
“是。”
兩個小姑娘十年青春耗在塞外,也不知道她們收穫了什麼,梁玉沒有馬上就問,只是說:“香湯已經備下了,迎了公主,你們換上衣裳,精精神神地回去!把頭抬起來!”
“是。”
~~~~~~~~~~~
此時距上次梁玉與阿鸞見面也過去了十年,彼此的相貌也都有了些微的變化。一打照面,阿鸞便落下淚來,握著梁玉的手說:“夫人,我們又見面了。”
梁玉也哭得淚人一樣:“可算讓我再見到公主了。”
兩人哭得仿佛離散多年的親骨肉,實則都明白,這份情並不深,做給別人看的成份更大些。看的人卻都感動了,連都尉都勸道:“已經見面了,以後就只有笑,不必再哭了。”
他說的是番語,阿鸞回了一句:“讓我把最後的眼淚流掉。”又要給梁玉翻譯一下,梁玉已經很熟稔地說:“太高興了也是會哭的,我以後恐怕還是要哭幾場的。”
阿鸞微愕。
待哭完,袁樵那裡先散酒肉與將士,又處理報功、撫恤、安置內附百姓、安排都尉上京面聖等事。梁玉將眼淚一抹,把阿鸞與美娘拉了過來,道:“咱們裡面說話。”
入內之後,阿鸞重又換上了寬袍大袖,一時竟有些恍惚。美娘小聲對梁玉講了:“可汗已經死了,公主把部眾都帶了來,令都尉暫管。”
“什麼?”梁玉微驚,“這可不好。”
阿鸞道:“沒什麼不好的,夫人,這些人在我手上只會給我招災,不若送出去。夫人也不必擔心,可汗的性子……唉,並是很能服眾,這些人我還算能帶得來。如今他們群龍無首,正合編入齊民。”
“長大了。”
“嗐。單個兒出去,單個兒回來,除了帶了點風霜,什麼也沒有。”
梁玉道:“人生百歲,你這才到哪裡呢?今天先休息,明天咱們來學說話。”
美娘訝然:“學?”不是說話?是學說話?
梁玉道:“咱們在外面多少年了?你我的口音都不純正了,咱們還是要回京過活的,總不能讓人拿這個來說嘴。”
兩人對望一眼,都低下了頭。
梁玉道:“衣裳也是,留兩身穿著回去給人看看,看過了就都收起來吧,都要重置了。”又安排兩人的食宿、車駕等等,一應周全之後,才讓兒女來見姐姐。正經說,她的兒女比阿鸞輩份高,但是因為桓嶷點了個鴛鴦譜,袁昴就成了阿鸞的妹夫,乾脆就叫了姐姐。
待一切都換回了京城的樣式,阿鸞與美娘不免產生了錯覺——十年還如一夢,她們還在十年前的少女時代。
~~~~~~~~~~~~~~~
梁玉將兩人與兒女放在一起打發時光,自己卻又幹了另外一件事情。她將白銘請了過來,又從前面喚回林犀,正式將林犀介紹給了白銘。
林犀垂手而立,聽梁玉說:“這是白御史,也是你科考的前輩。我與你老師對科考全然不懂,你須向他請教才好。”心道,【這是要我去考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