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第144章
等到佟皇后和瓊華被康熙派人接回宮的時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太皇太后看著打扮素淨、憔悴了不少的佟皇后和瓊華,眼角不由微微濕潤,拉著佟皇后和瓊華的手不住道:「好孩子。」
儘管她知道,佟皇后和瓊華此番去皇家寺廟,不止是為了替康熙祈福,也是為了避開一場即將到來的紛爭,但不管怎麼說,至少她們為康熙祈福的心不是假的。這一點,只消看母女倆消瘦的身形便可知道。
與她們相比,絲毫不掛念康熙安危、一心一意只盼著康熙歸西好給他騰位置的太子,以及大阿哥,就差遠了。在此次的事發生之前,太皇太后又何曾會想到,自己和康熙曾經那麼疼愛的皇子,居然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正是因為有了對比,才襯得佟皇后和瓊華的所作所為格外的難能可貴。
太皇太后提前派人將佟皇后和瓊華接回宮來,不為別的,只因為她接到了康熙派人傳來的信兒,知道康熙安然無恙,如今正在返回京城的途中。康熙在給太皇太后的書信中,除了交代此番戰事、大阿哥的異動之外,還花了很大的篇幅來講述他是如何脫險的。一言以蔽之,這次康熙能夠保住性命順利脫險,瓊華功不可沒!
太皇太后本就喜歡瓊華,如今瓊華又立下了這樣大的功勞,她自然如釋重負,心中歡喜,立馬派人去將瓊華接回了身邊。這樣乖巧、命格又這般好的孫女,合該一直留在身邊兒!
太皇太后只是將佟皇后母女接了回來,由於康熙還未返京,她沒有公布康熙的真實情況。
在這期間,胤禛也搜羅了不少神醫來,有民間奇人,有外國傳教士,不管能不能治好康熙的病,這至少說明他是真的對康熙的病上了心的。太皇太后見狀,不由暗自點頭。
這孩子純善仁孝,是個好的,當初把他抱到佟皇后身邊兒養著,果然沒錯。佟皇后養出來的孩子,一個比一個懂事。在太子謀逆、大阿哥也圖謀不軌的情況下,自然是胤禛最適合繼任太子。
至於三阿哥……一見太子被太皇太后拘禁了起來,這幾日上躥下跳的,著實讓人厭煩的很。一想到他,太皇太后眼中就不由流露出厭惡之意,顯然,她根本不認為三阿哥有資格做儲君。
三日後,康熙返京。他回京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太子和大阿哥給圈禁了起來,連同他們各自的黨羽,也沒有放過。
朝中一時人人自危起來,凡是與大阿哥和太子往來匪淺的官員們,都開始戰戰兢兢,想著怎麼與他們撇清關係。當初太子何等風光,大阿哥何等受寵,有誰能夠料到,他們竟會有淪為階下囚的一日?只能說,造化弄人。
眼看著康熙安然無恙地回了京城,文武百官們也都反應了過來。康熙哪裡是病危啊,分明是借著受傷之事發揮了一番,來考驗底下兒子們以及臣子們的忠心,只可惜,大阿哥和太子沒能經受住考驗。
康熙因瓊華給的藥脫險之事太過巧合,也太過離奇,除了一早便從密信中得知實情的太皇太后外,別的人壓根兒就沒往這個方面想,他們都以為康熙壓根兒沒得過病呢。
胤禛也這樣認為。不過,胤禛為了康熙的病情在全國範圍內搜羅神醫之事,所有人都知道。儘管康熙看起來除了傷勢沒好之外,沒有什麼大礙,胤禛還是恭敬地懇請康熙讓大夫們看一看。
康熙見愛子風塵僕僕,滿臉疲憊,自然應了。
他搜羅來的人,果然有些真本事,民間神醫雖不擅長治病,但極擅長為人調養身子,他直言康熙大病初癒,需得好生調理,才能不留後遺症,隨後為康熙開了一些溫補的方子。康熙竟他開的方子交給太醫們看了之後,確認對身體有益無害,便按照他的調理方法派人去煎藥了。
倒是胤禛找來的兩名傳教士頗有意思,他們詳細地向康熙問了他當時生病時的具體表現,而後他們猜測,康熙得的應該是瘧疾,並向康熙詢問康熙服用的藥物。在得知康熙所服用的藥物與他們隨身攜帶的藥物一致後,不由驚嘆地道,沒想到大清竟也有這等精於醫學和製藥的人物,不知那人是誰,他們想好生與之結交一番。
在得知,把藥物給予康熙的是固倫嘉和公主,且公主事先並不知道康熙會患病,只是極為巧合地將藥物裝進了香囊中,用來祈禱康熙的平安後,他們直呼,大清公主一定是個受到神明寵愛的孩子。
對此,康熙表示頗為認同,龍心大悅之下,他將那兩名傳教士留了下來,準備委以重用。
每年大清都有不少人會得瘧疾死去,瓊華趁機向康熙提議,任用這兩名傳教士,在民間推廣此藥。當然,與雜交水稻一樣,這種藥物得以朝廷的名義來推廣。瘧疾如今在百姓們眼中是一種不治之症,若是朝廷能夠為百姓們治好這個病症,自然會更加得民心。
瓊華一番話合情合理,康熙聽了,自然也就允了。如此一來,兩名傳教士也算是能夠派上大用了。不久後,他們便被康熙派了出去,忙得不可開交。
有征戰噶爾丹凱旋的功績在前,大難不死的事實在後,又有推廣神藥為百姓們治病的善舉,一時之間,百姓們對朝廷的擁護,達到了最高點。
此次最大的功臣瓊華自然不消多說,得了康熙好一陣嘉獎不說,康熙還對她作出了允諾,其一,她日後的駙馬可由自己來挑選,其二,她的孩子之中,長子與次子都有侯爵之位可以承襲,長女也可得郡主之位。除此之外,康熙親自將她的食邑漲了一半,又將內務府為她攢的嫁妝加厚了三成。
等到佟皇后和瓊華被康熙派人接回宮的時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太皇太后看著打扮素淨、憔悴了不少的佟皇后和瓊華,眼角不由微微濕潤,拉著佟皇后和瓊華的手不住道:「好孩子。」
儘管她知道,佟皇后和瓊華此番去皇家寺廟,不止是為了替康熙祈福,也是為了避開一場即將到來的紛爭,但不管怎麼說,至少她們為康熙祈福的心不是假的。這一點,只消看母女倆消瘦的身形便可知道。
與她們相比,絲毫不掛念康熙安危、一心一意只盼著康熙歸西好給他騰位置的太子,以及大阿哥,就差遠了。在此次的事發生之前,太皇太后又何曾會想到,自己和康熙曾經那麼疼愛的皇子,居然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正是因為有了對比,才襯得佟皇后和瓊華的所作所為格外的難能可貴。
太皇太后提前派人將佟皇后和瓊華接回宮來,不為別的,只因為她接到了康熙派人傳來的信兒,知道康熙安然無恙,如今正在返回京城的途中。康熙在給太皇太后的書信中,除了交代此番戰事、大阿哥的異動之外,還花了很大的篇幅來講述他是如何脫險的。一言以蔽之,這次康熙能夠保住性命順利脫險,瓊華功不可沒!
太皇太后本就喜歡瓊華,如今瓊華又立下了這樣大的功勞,她自然如釋重負,心中歡喜,立馬派人去將瓊華接回了身邊。這樣乖巧、命格又這般好的孫女,合該一直留在身邊兒!
太皇太后只是將佟皇后母女接了回來,由於康熙還未返京,她沒有公布康熙的真實情況。
在這期間,胤禛也搜羅了不少神醫來,有民間奇人,有外國傳教士,不管能不能治好康熙的病,這至少說明他是真的對康熙的病上了心的。太皇太后見狀,不由暗自點頭。
這孩子純善仁孝,是個好的,當初把他抱到佟皇后身邊兒養著,果然沒錯。佟皇后養出來的孩子,一個比一個懂事。在太子謀逆、大阿哥也圖謀不軌的情況下,自然是胤禛最適合繼任太子。
至於三阿哥……一見太子被太皇太后拘禁了起來,這幾日上躥下跳的,著實讓人厭煩的很。一想到他,太皇太后眼中就不由流露出厭惡之意,顯然,她根本不認為三阿哥有資格做儲君。
三日後,康熙返京。他回京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太子和大阿哥給圈禁了起來,連同他們各自的黨羽,也沒有放過。
朝中一時人人自危起來,凡是與大阿哥和太子往來匪淺的官員們,都開始戰戰兢兢,想著怎麼與他們撇清關係。當初太子何等風光,大阿哥何等受寵,有誰能夠料到,他們竟會有淪為階下囚的一日?只能說,造化弄人。
眼看著康熙安然無恙地回了京城,文武百官們也都反應了過來。康熙哪裡是病危啊,分明是借著受傷之事發揮了一番,來考驗底下兒子們以及臣子們的忠心,只可惜,大阿哥和太子沒能經受住考驗。
康熙因瓊華給的藥脫險之事太過巧合,也太過離奇,除了一早便從密信中得知實情的太皇太后外,別的人壓根兒就沒往這個方面想,他們都以為康熙壓根兒沒得過病呢。
胤禛也這樣認為。不過,胤禛為了康熙的病情在全國範圍內搜羅神醫之事,所有人都知道。儘管康熙看起來除了傷勢沒好之外,沒有什麼大礙,胤禛還是恭敬地懇請康熙讓大夫們看一看。
康熙見愛子風塵僕僕,滿臉疲憊,自然應了。
他搜羅來的人,果然有些真本事,民間神醫雖不擅長治病,但極擅長為人調養身子,他直言康熙大病初癒,需得好生調理,才能不留後遺症,隨後為康熙開了一些溫補的方子。康熙竟他開的方子交給太醫們看了之後,確認對身體有益無害,便按照他的調理方法派人去煎藥了。
倒是胤禛找來的兩名傳教士頗有意思,他們詳細地向康熙問了他當時生病時的具體表現,而後他們猜測,康熙得的應該是瘧疾,並向康熙詢問康熙服用的藥物。在得知康熙所服用的藥物與他們隨身攜帶的藥物一致後,不由驚嘆地道,沒想到大清竟也有這等精於醫學和製藥的人物,不知那人是誰,他們想好生與之結交一番。
在得知,把藥物給予康熙的是固倫嘉和公主,且公主事先並不知道康熙會患病,只是極為巧合地將藥物裝進了香囊中,用來祈禱康熙的平安後,他們直呼,大清公主一定是個受到神明寵愛的孩子。
對此,康熙表示頗為認同,龍心大悅之下,他將那兩名傳教士留了下來,準備委以重用。
每年大清都有不少人會得瘧疾死去,瓊華趁機向康熙提議,任用這兩名傳教士,在民間推廣此藥。當然,與雜交水稻一樣,這種藥物得以朝廷的名義來推廣。瘧疾如今在百姓們眼中是一種不治之症,若是朝廷能夠為百姓們治好這個病症,自然會更加得民心。
瓊華一番話合情合理,康熙聽了,自然也就允了。如此一來,兩名傳教士也算是能夠派上大用了。不久後,他們便被康熙派了出去,忙得不可開交。
有征戰噶爾丹凱旋的功績在前,大難不死的事實在後,又有推廣神藥為百姓們治病的善舉,一時之間,百姓們對朝廷的擁護,達到了最高點。
此次最大的功臣瓊華自然不消多說,得了康熙好一陣嘉獎不說,康熙還對她作出了允諾,其一,她日後的駙馬可由自己來挑選,其二,她的孩子之中,長子與次子都有侯爵之位可以承襲,長女也可得郡主之位。除此之外,康熙親自將她的食邑漲了一半,又將內務府為她攢的嫁妝加厚了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