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合惠愚昧。」合惠一頓,低頭作了一揖。
長公主但笑,只把手爐交給丫鬟,將他拉到跟前兒瞧了瞧,方微微黯下神色,撫了撫他的頭髮道:「是你娘親拜託我過來的。」
合惠抬眼看她,長公主不過斂眸一笑,將雙手掩進了斗篷里,漫漫道:「你娘親知道你有心病,特意叫我來開導你,指望我像你師傅一般說上一番能叫你寬心的話,不過合惠,這都是自欺欺人罷了。」
「我……愧對母親。」合惠眼眶微濕,下一瞬卻抹了抹眼淚,誠心誠意的朝她頷首:「侄兒懇請姑姑指教。」
「生母養母……」長公主搖搖頭嘆了口氣,「合惠,你是只知曉養恩,不明白生恩。」她看了眼侍立在側的丫頭,冷了聲吩咐:「備車,去京都醫館。」
京都醫館,建於宣政十四年,乃是大晉第一所新式醫院,由留洋歸來的內閣大臣、鎮國公付珍奏請修建,仿照西法劃分科室,聘請西醫。以其成效甚佳,宣政十五年末,聖上又下旨改建太醫院,先將諸名大夫併入京都醫館,劃作中醫科,再分別從各科劃出數人重組太醫院,入禁中供職。
一路上的雪花紛紛揚揚,馬車軋在積雪上,空曠的街道上便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一直響了許久才停下來。
他永遠也忘不了京都醫館裡所見到的一切。
那一座有著十字符號的哥德式建築,由天主教堂改建的醫院裡頭,長公主堅決的將他帶進了產科手術室,他眼睜睜的看著身材瘦弱卻挺著大腹便便的產婦躺在病床上疼得輾轉反側,眼睜睜看著她聲嘶力竭,流了一盆又一盆的鮮血,眼睜睜看著大夫手裡抱出一個血淋淋的嬰孩,剪斷他與母親唯一關連的臍帶。
他呆呆看著,直聽那嬰兒一聲啼哭,自己仿佛也終於感受到了什麼似的,一瞬間淚如泉湧,難以自抑。
他是連夜回的宮,跪在皇帝面前猶然眼淚難干,深深磕頭道:「阿瑪,兒子求您,恩準兒子去蘇州看望娘親。」
「你說什麼?怎麼了?」皇帝手上的硃筆頓住,有些懷疑自己所聽似的看向他,待得合惠重又叩首,重重觸及地面,聲聲哽咽卻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回:「求阿瑪恩準兒子去蘇州探望娘親。」方覺心中狠狠的一酸。
「你有這方心田……」他抑制著胸中翻湧的心潮,盡力的維持一個君父的形象,卻發現一切儘是徒勞。索性把手中的硃筆一擱,親自趿鞋下榻,將他尚不滿七歲的小兒扶了起來,「你這份兒心思,你娘親不知等了多少年。好孩子,你長大了,去吧……」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去看看你你娘,好好兒的看看她。」
京師到蘇州,總有十多日的水路,合惠一行晝夜兼程,不過第七日一早就抵達了蘇州港,棄船登岸,小阿哥不顧勸阻,一意孤行的騎馬去了寒山書院。
正是元月下旬的日子,北地的冰雪未消,江南的山間也還透著寒意,一片空寂當中,只聞「嘚嘚」的馬蹄聲急。
「爺——六爺慢些,前頭就是了……」一行數騎,不斷的有聲音從後面傳入耳中,合惠卻仿佛什麼也聽不到,只抿著嘴唇把馬打得飛快,直到望見山門底下數級階梯,適才勒韁停馬,一躍而下,提袍上了台階。
書院門前,李娘娘跟前兒跑腿伺候的小金子一早就領著兩個奴才候下了,一見他來,立刻就迎上前去磕頭請安,見得幾人面色微惑,便口齒伶俐的解釋:「萬歲爺一早遞了口信兒過來,怕先生掛心,沒叫給她知道,只命小的候著六爺。今兒逢十,先生在前院講學,咱們不敢過去攪擾,請六爺隨小的去五味齋稍歇,先生過午就回了。」
合惠卻一刻也等不得,只緩了一口氣便道:「不必了,你帶我過去,我就近候著母親。」
李妃是以修書為名留駐蘇州的,聞風先生的身份尚且隱秘,小金子並不敢帶他過去,只遠遠的將他帶到講壇旁側一所稍高的涼亭,恰可在人山人海當中隱隱見得講壇之上素衣帷帽的一人,即便隱著面目,身形模糊,行止之間亦可觀仙姿風流。
母親,他胸中一瞬湧起了無限的酸楚,強忍著險些奪眶而出的眼淚,心裡頭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那個稱呼,直到不知幾時,人群漸漸散去,小金子引他移步後廂,聽得內中朝雲一聲低低的「娘子喝茶」,適才腳步一頓,忽然有些近鄉情怯之感。
「六爺?」前頭小金子已經打了帘子,眼見他忽然停下,有些不明所以,只回頭等他。
合惠仿佛膠住了腳,好一會兒才深深吸了口氣,一步一步慢慢走向門口,等著小金子通稟:「啟稟娘子,六爺求見。」
裡頭頓了一晌,卻傳來一個嬌俏裡帶了幾分潑辣的女聲,開口即奚落道:「什麼六爺?一早說了,我們先生不見雜人,別個兒不懂規矩,你金大爺也不懂?快快打了出去……」
小金子也不急,只一躬身,不緊不慢的又稟了一回:「娘子,六爺求見……」
明微喜靜,身邊難得養個牙尖嘴利的丫頭,卻為著給顧嬤嬤解悶兒特特的選了一個伶俐的小丫頭帶在身邊,每日瞧她同人訕牙閒嗑取樂,倒也樂趣無窮。她原是喝著茶笑聽她鬥嘴的,再聽得小金子意味深長的重複了一句「六爺求見」,心下卻驀然一頓。
「先生?」小巧素有眼色,見她面色微變,就以為是自己說錯了話,忙得噤聲,小心去看她的臉色,「小巧是說錯話了麼?」
長公主但笑,只把手爐交給丫鬟,將他拉到跟前兒瞧了瞧,方微微黯下神色,撫了撫他的頭髮道:「是你娘親拜託我過來的。」
合惠抬眼看她,長公主不過斂眸一笑,將雙手掩進了斗篷里,漫漫道:「你娘親知道你有心病,特意叫我來開導你,指望我像你師傅一般說上一番能叫你寬心的話,不過合惠,這都是自欺欺人罷了。」
「我……愧對母親。」合惠眼眶微濕,下一瞬卻抹了抹眼淚,誠心誠意的朝她頷首:「侄兒懇請姑姑指教。」
「生母養母……」長公主搖搖頭嘆了口氣,「合惠,你是只知曉養恩,不明白生恩。」她看了眼侍立在側的丫頭,冷了聲吩咐:「備車,去京都醫館。」
京都醫館,建於宣政十四年,乃是大晉第一所新式醫院,由留洋歸來的內閣大臣、鎮國公付珍奏請修建,仿照西法劃分科室,聘請西醫。以其成效甚佳,宣政十五年末,聖上又下旨改建太醫院,先將諸名大夫併入京都醫館,劃作中醫科,再分別從各科劃出數人重組太醫院,入禁中供職。
一路上的雪花紛紛揚揚,馬車軋在積雪上,空曠的街道上便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一直響了許久才停下來。
他永遠也忘不了京都醫館裡所見到的一切。
那一座有著十字符號的哥德式建築,由天主教堂改建的醫院裡頭,長公主堅決的將他帶進了產科手術室,他眼睜睜的看著身材瘦弱卻挺著大腹便便的產婦躺在病床上疼得輾轉反側,眼睜睜看著她聲嘶力竭,流了一盆又一盆的鮮血,眼睜睜看著大夫手裡抱出一個血淋淋的嬰孩,剪斷他與母親唯一關連的臍帶。
他呆呆看著,直聽那嬰兒一聲啼哭,自己仿佛也終於感受到了什麼似的,一瞬間淚如泉湧,難以自抑。
他是連夜回的宮,跪在皇帝面前猶然眼淚難干,深深磕頭道:「阿瑪,兒子求您,恩準兒子去蘇州看望娘親。」
「你說什麼?怎麼了?」皇帝手上的硃筆頓住,有些懷疑自己所聽似的看向他,待得合惠重又叩首,重重觸及地面,聲聲哽咽卻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回:「求阿瑪恩準兒子去蘇州探望娘親。」方覺心中狠狠的一酸。
「你有這方心田……」他抑制著胸中翻湧的心潮,盡力的維持一個君父的形象,卻發現一切儘是徒勞。索性把手中的硃筆一擱,親自趿鞋下榻,將他尚不滿七歲的小兒扶了起來,「你這份兒心思,你娘親不知等了多少年。好孩子,你長大了,去吧……」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去看看你你娘,好好兒的看看她。」
京師到蘇州,總有十多日的水路,合惠一行晝夜兼程,不過第七日一早就抵達了蘇州港,棄船登岸,小阿哥不顧勸阻,一意孤行的騎馬去了寒山書院。
正是元月下旬的日子,北地的冰雪未消,江南的山間也還透著寒意,一片空寂當中,只聞「嘚嘚」的馬蹄聲急。
「爺——六爺慢些,前頭就是了……」一行數騎,不斷的有聲音從後面傳入耳中,合惠卻仿佛什麼也聽不到,只抿著嘴唇把馬打得飛快,直到望見山門底下數級階梯,適才勒韁停馬,一躍而下,提袍上了台階。
書院門前,李娘娘跟前兒跑腿伺候的小金子一早就領著兩個奴才候下了,一見他來,立刻就迎上前去磕頭請安,見得幾人面色微惑,便口齒伶俐的解釋:「萬歲爺一早遞了口信兒過來,怕先生掛心,沒叫給她知道,只命小的候著六爺。今兒逢十,先生在前院講學,咱們不敢過去攪擾,請六爺隨小的去五味齋稍歇,先生過午就回了。」
合惠卻一刻也等不得,只緩了一口氣便道:「不必了,你帶我過去,我就近候著母親。」
李妃是以修書為名留駐蘇州的,聞風先生的身份尚且隱秘,小金子並不敢帶他過去,只遠遠的將他帶到講壇旁側一所稍高的涼亭,恰可在人山人海當中隱隱見得講壇之上素衣帷帽的一人,即便隱著面目,身形模糊,行止之間亦可觀仙姿風流。
母親,他胸中一瞬湧起了無限的酸楚,強忍著險些奪眶而出的眼淚,心裡頭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那個稱呼,直到不知幾時,人群漸漸散去,小金子引他移步後廂,聽得內中朝雲一聲低低的「娘子喝茶」,適才腳步一頓,忽然有些近鄉情怯之感。
「六爺?」前頭小金子已經打了帘子,眼見他忽然停下,有些不明所以,只回頭等他。
合惠仿佛膠住了腳,好一會兒才深深吸了口氣,一步一步慢慢走向門口,等著小金子通稟:「啟稟娘子,六爺求見。」
裡頭頓了一晌,卻傳來一個嬌俏裡帶了幾分潑辣的女聲,開口即奚落道:「什麼六爺?一早說了,我們先生不見雜人,別個兒不懂規矩,你金大爺也不懂?快快打了出去……」
小金子也不急,只一躬身,不緊不慢的又稟了一回:「娘子,六爺求見……」
明微喜靜,身邊難得養個牙尖嘴利的丫頭,卻為著給顧嬤嬤解悶兒特特的選了一個伶俐的小丫頭帶在身邊,每日瞧她同人訕牙閒嗑取樂,倒也樂趣無窮。她原是喝著茶笑聽她鬥嘴的,再聽得小金子意味深長的重複了一句「六爺求見」,心下卻驀然一頓。
「先生?」小巧素有眼色,見她面色微變,就以為是自己說錯了話,忙得噤聲,小心去看她的臉色,「小巧是說錯話了麼?」